《三年级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2014-08-24 14:07:26)
标签:
育儿 |
《三年级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新沂市新华小学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三年级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起步阶段。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初学写作的时候,学生心中往往存在一种畏惧心里,认为习作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在练习写作的过程中感到无从下手,无话可说,苦不堪言。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这一阶段,教师应从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入手,消除他们对写作的畏惧心里,帮助学生顺利度过难关。虽然三年级学生经历了低年级写话阶段的训练,但作为作文教学的整体思路来看,它则是刚刚起步。他们在初始学习写作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缺少写作素材和方法等各方面原因,感到力不从心,举步维艰。在这一关键时期,教师如能从调动学生的兴趣出发,进行循循善诱引导,交给他们习作的方法,孩子们一定会逐步喜爱上习作的。
二、课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可以看出,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它也是难点之一。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在习作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消除孩子们对作文的畏惧心里,让他们认为写作是一件很容易,很快乐的事情。
基于学生的心理以及习作教学的现状,本课题就是从研究如何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入手,目的是从小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通过对他们进行写作知识的指导,让他们感到写作就是“用我手写我心”,就是用文字记录生活,写一写身边的人和事,写一写自然界的花鸟虫鱼、风雨雷电等等,让他们初步认识到“生活是习作的源泉。”生活充实的什么程度,你就会写出什么样的文字,从而让他们养成留心观察生活、多参加生活实践的好习惯。
学生对习作产生了兴趣,便会慢慢地爱上写作,爱上语文,综合素养也会渐渐地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研究内容:
1.分析研究三年级学生刚学习写作的心理,找出形成这种心理的原因。
2.根据学生的心理,阅读相关的书籍,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3.调查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及时疏导,采取相应的指导措施。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阅读相关文献,理论联系实践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2.观察法。通过课堂教学,观察学生的真实表现,制定或调整教学策略。
3.谈话法。通过和学生谈话了解他们在写作过程中的困惑和困难,然后制定相应的策略。
4.叙事研究法。通过叙述、分析具有典型价值的教学案例,以理论为支撑点,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用叙事的方法彰显本研究的实践价值。
四、课题的研究过程。
1.加强相关理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
自课题立项以来,我搜集了大量的关于指导学生写作方面的资料,首先认真阅读了《新课程标准》中关于习作教学的要求,深入领会其精神和理念,用于习作教学的指导。其次,读了一些习作方面的教学专著,如管建刚的《我的作文教学革命》,高子阳的《儿童写作教学新论》,仔细研究了一些教学杂志上的习作教学实录,跟着大师们认真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实践
2.调查分析现状,初拟实施方案:
深入学生中间,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以及观察学生在课堂内外的表现,了解学生在习作中的困难或困惑,及时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的不足,调查学生对习作不感兴趣甚至排斥的原因,为分析形成原因奠定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拟定加强指导的有效策略。
3.设计活动方案,统一指导。
(1)在新学期开学不久,我首先制定了一份详细的问卷调查,其中最主要的目的是想弄清学生不喜爱习作的原因,随后不久召开了一次课题研究的同年级老师动员会,向各位老师汇报了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以及初步的研究方法与步骤。他们对此非常感兴趣,纷纷表示大力配合,因此课题得到了同事们的支持和认可。
(2)积极撰写教学反思和案例,并在新浪博客中发布,及时记录自己在研究中的收获与困惑,与各位同行交流经验,并期望得到他们的指导。
(3)定期开展“佳作欣赏”活动,激励学生,逐步使他们在习作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在每期开展的“佳作欣赏”活动中,分为“佳句赏析”和“经验介绍”两部分,使孩子们不仅欣赏到优美的词句,还能从同学的身上学到习作的方法和经验,这样一来学生的习作兴趣渐渐高涨,自信心也不断增强。
(4)积累材料,做好资料收集与整理。
1、认真开展课堂教研活动,做好教案、调查记录、评课等有关资料整理归档,形成第一手素材。
2、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活动,将学生作品、活动资料、图片等,分类归档入册。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经过一年的摸索与实践,我逐渐总结出一些培养学生习作兴趣的方法和途径,现小结如下:
1、要注重习作的指导。
(1)激发动力,树立榜样。在平时的教学中,平时的教学和生活中,我们不仅向学生介绍诸如鲁迅、老舍、雨果等中外的著名作家,还需要向他们介绍当代年轻的作家,让学生对他们产生崇拜心理,激发他们崇拜这些著名人物,学习他们高超的写作艺术。
(2)勾起欲望,创设情境。在上作文课前,我常常结合孩子们的作文情况和教学要求搜集有关的声像素材、游戏活动等导入、让学生走出课堂进行活动等手段,创设有效的作文情景,培养并提高孩子们的口语交际水平和习作的兴趣与能力。
(3)学会观察,积累素材。
习作是生活的展现,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在平时教学中,注重传授给学生有效的观察方法,比如由远及近、从上至下、从整体涉及到局部等,让孩子们平时养成学会观察生活,积累写作内容和内容的好习惯,这样在习作的时候,就不会感到无从下手,无话可说了。比如观察某种动物,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从观察它们的外形入手,比如皮毛的颜色、眼睛、嘴巴、耳朵、尾巴的样子,然后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等,比如:怎样吃食、休息的等等。让孩子们养成了爱观察会观察的良好习惯,这样孩子们在写作的时候就会避免“无米下锅”的窘相了。
2、写作的内容能够贴近生活。
在平时设计习作训练的时候,我们所选取的内容和题材要能够积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这样更能唤起他们的对事情情感体验和共鸣。比如写一篇《跳绳比赛》的文章,假如孩子们没有真正的参与、经历过这样的体育游戏活动,只是老师的讲解和孩子们的凭空想象,是很难写出情感真挚的习作来的。所以在习作起步阶段,我们一定要放低习作要求,精心选择习作话题,让学子们写亲身实践或经历过的事情,这样他们才愿意表达、乐于表达,习作的质量才会大大提高。
3、习作内容力求丰富。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先生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小学阶段又是儿童想象力最为丰富的时期。如果我们能够把想象作文引进孩子们的课堂,这对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将会是一个很大的促进与提高。为此,我主要尝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1)看图习作。我常常精心选择一些能吸引学生,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又能较好地展开孩子们广阔想象空间的美丽图画,让学生观察进行想象习作。
(2)续编小故事。我们的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多彩,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故事类的课文,让学生续编小故事,也可设计一个故事开头,让学生续说、续写。如在教学《狼和小羊》的时候,课文学完以后,我让学生续编故事,我问:“说着,狼就向小羊身上扑去……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让孩子们讨论故事发生与发展的可能性并进行合理的想像,并讲出来。无数事实证明孩子们是最爱听故事的,他们的故事也写得精彩而且富有创意。
(3)畅想习作。这类习作能诱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如“假如我是老师” 、“假如我会七十二变”、“我长大后……”“未来的家乡”等,都是学生乐于表达的话题。
(4)写童话故事。
孩子们的年龄特点与心理发理发展水平决定着他们都喜欢在童话故事中长大。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我经常给孩子们讲童话故事,然后我就训练学生从听童话和写童话故事开始,逐步练习自己编写童话故事的能力,这样不仅有效地培养了他们认真倾听的习惯和展开想象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训练了他们的写作水平。
4.不拘一格,开放互动。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习作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本着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指导思想,不拘一格,采用开放互动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顺学而导,形式机动灵活,因此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的写作思路也多有突破。
5.赏识评价,树立自信。
德国大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实验活动过程中评价学生习作的时候,我本着以学生终身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从来不批评打击任何一个学生。而是努力发现每一个孩子在习作活动中的优点,哪怕是一段话、一个句子、甚至到一个好词、一个用得生动传神的字,我都会加以表扬和赞赏。在评价形式上,我除了认真中肯地写好每个同学的评语,委婉的提出合理性的建议外,还常常采用“笑脸”、“五角星”、“大拇指”等直观方式,让学生在直观的刺激中体验写作的无穷乐趣,使他们对自己充满自信,让孩子们认可自己,让他们知道:其实我是最棒的。
除此之外,我还把一些优秀的习作打印出来,在班级中设立一个习作园地专栏,把孩子们的优秀习作张贴在上面,供孩子们学习和欣赏。特别出色的我鼓励他们向报刊杂志投稿,或参加一些征文比赛,一年来,班中有数篇习作发表在不同的刊物上。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研究习作教学的这条道路上“路漫漫其修远兮”,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时刻要秉承以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主要宗旨,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关注学情,关注他们的内心感受,给他们以鼓励,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有信心、有热情、有勇气,让他们轻松习作,自由表达,形成良好的写作兴趣,打下坚实的写作基础。
六、课题研究的反思。
经过一年的实践与思考,个人课题基本上完成了预期的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生对习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我知道这才是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作文教学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程。“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留个不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把继续把习作、阅读以及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在教学中摸索与实践,逐步开辟一条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习作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