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悠然芸儿
悠然芸儿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897
  • 关注人气:1,87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坏”的标签

(2014-05-21 18:09:26)
标签:

365

家长会

校园

分类: 我说我话

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坏”的标签

文/悠然芸儿

 

 

家长会过去已经一周了,心里依然堵得难受。

跟儿子的表现无关,跟儿子的成绩更无关,他的表现和成绩,向来不足以让我愤然到坐卧不宁的境地。

是老师犀利讽刺的言语,对孩子们过高的要求和评价,让我感到哀伤难过。

作为启蒙恩师,儿子一直很尊重爱戴他的老师,我想,他的同学们,肯定也和儿子一样,敬畏,拥护,偏袒他们的老师。这一点,连班主任自己都不否认,孩子们跟她打招呼时的热情礼貌,她回应孩子们时他们的欢天喜地。

幼儿园时,儿子常常骄傲的对我说,我的老师妈妈……

老师,在孩子们眼里,是老师,更是妈妈。从初进学校的陌生无措,到现在的熟门熟路,他们亲近最多的就是老师,受委屈的时候哭着找老师,打架推搡的时候红着脸告老师,不懂的题目请教老师,放学了和老师挥手拜别,有老师在,所有的困扰都迎刃而解,老师是他们的顶梁柱和信仰。他们信任老师,喜欢老师,希望老师可以像妈妈那样关怀他们,帮助他们,鼓励他们,安慰他们,而不是一味的严厉批评与指责,无尽的要求和督促。

然而,他们的老师说,大部分同学书写工整,洁净有序,但有的同学的作业潦草到了简直让人厌恶不想批改的地步。

他们的老师说,大部分同学预习能有的放矢,复习能举一反三,但有的同学站不直,坐不端,敷衍了事,连起码的学习态度都没有。

他们的老师说,大部分同学能够脱口而出解答老师的提问,但少有的几个总是慢慢吞吞,拖拖拉拉,扯后腿。

他们的老师说,大部分同学都能做到认真检查作业,试卷,但总有一些同学,马虎大意,心不在焉,每次都是班级的倒数。

他们的老师说,大部分同学都能管理好自己养的植物,定时浇水,但总有一些同学,花干了,草枯了,泥土散了,甚至花盆打碎了,仍旧事不关己不闻不问,没有一点儿责任心。

老师甚至读出了一个学生的考卷,补充“温暖的”,那个孩子在后边填了“小狗”,老师无奈的摇头,家长们一片哄笑,我想,那个孩子的家长,心里忒不是滋味吧。

……

老实说,我并不觉得老师罗列出的那些问题是问题,孩子们还小,正是爱学习长知识,一点一点改进,一步一步迈向正确的过程,这个过程或许很短,也可能很长,但我们都应该正视并相信,他们会越来越棒。

总有一天,他们会把惨不忍睹的作业写的字迹清晰,让人眼前一亮;他们会有条不紊的安排时间,认认真真学习,开开心心玩耍,积极踊跃的抢答;他们对考试慎之又慎,争取名列前茅;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养花养鱼养小狗;他们不会再可爱的写出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词语或句子。

那时候,他们肯定已经长大了,懂事了。

可是,现在,他们还是孩子,一群七岁多不谙世事的孩子啊。

因为赶时间,他们作业写得凌乱。因为贪玩,他们坐不住,心思游离。因为反应慢,他们计算总比别人需要的时间多,甚至来不及检查就该交卷了。因为童言无忌,所有他们写出了“温暖的小狗”这个句子。因为不知道花草和他们一样也是有生命的,所以忘记了给他们吃饭喝水。

这一切,都是情有可原的。不是么?因为我们根本没有教过他们啊。

我们在一直告诉孩子,要好好学习,快乐生活,但有多少家长,细致的给孩子解释过“好好”“快乐”的涵义和方法?老师在强调成绩的同时,可曾耐心的阐述过?

老师轻描淡写的用“大部分”和“有些”不知不觉的就给孩子们贴上了“好”与“坏”的标签,这仅仅是家长会,家长们心碎的声音撒落了一地。不知道,孩子们心碎的时候,是不是也像我们一样眼含泪水?

有一位同事的孩子,见多识广,博览群书,很小的时候就和妈妈踏遍了大半个中国。开始写作文的初期,幼时的所见所闻大大的帮助了他,小小年纪,他的文字优美,文风清新,感受强烈,身临其境。他的语文老师无论如何也不相信三四年级的他可以写出这样流畅的文章,每每质疑他,这篇是哪本书上抄来的?这段是哪个名家写的?一次,两次,三次,数次之后,孩子开始讨厌写作文,讨厌语文老师,讨厌学习,原本名列前茅的成绩一滑千丈。

同事得知原因后,立即跟老师解释,但这位老师竟然固执的认为家长伙同孩子一起欺骗他。无奈之下,同事只好给孩子转班。到了新班级,同事先跟语文老师沟通,并且当场命题让孩子写了一段,新老师对孩子大加赞扬,以此为亮点重点培养孩子。孩子得到老师的尊重和鼓励,信心百倍,刻苦努力,各科成绩突飞猛进,如今已经上高中的他一直是年级里的佼佼者。

老师的一句点评多么重要,可以扑灭孩子们心里的熊熊烈火,也可以让那微乎其微的星星之火怒放燎原。

没有人是天生的睿智者,没有人可以做到完美无缺,一块璞玉要经过多少精雕细琢才可以绽放它耀眼的光芒,更何况是一群探头探脑的孩子?

大家都说,每一个问题孩子身后必定有一对问题父母,我对这样的评判感同身受,但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评价,也会让孩子们心里涟漪层层吧?

孩子们是花朵,他们极有可能长出一些奇形怪状的枝枝蔓蔓,太正常了,无足为惧。家长和老师需要做的就是当称职的花匠,园丁,专门剪除这些多余的枝丫,用心诱导孩子们走出困惑迷茫,而不是训斥唠叨,责骂惩罚,这样的教育方式无异于雪上加霜,只会让孩子们心生厌恶,逃避责任。

唯有如此,花儿才能绽放的更香更美更娇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