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班测量主题活动《小路有多长》及活动评析

(2013-12-01 21:19:17)
分类: 优秀课例

                   

             活动名称:《小路有多长》

          

          西安交通大学幼儿园    执教人:胡楠

设计意图:在一次散步活动,孩子们看到了大型玩具中两段滑滑梯并排摆放,有一些孩子就开始为两段滑滑梯的长短争论起来,看到此情景的我受到很大的触动,这不仅引起我深深的思考,能不能设计一节活动,结合《纲要》中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探索的对象。 要让幼儿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并积极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的精神,让孩子们能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去学习简单的测量方法,解决生活中某些的实际问题呢?于是我们设计、开展了此活动。

活动目标:1.通过自由探索,体验多样测量,感受测量的乐趣。

          2、能两人分工、合作完成测量并且做记录

          3、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小路路线图已布置到活动室地面内

           2.相同长度的纸条  铅笔各若干   记录单(教师一份统计单,幼儿两人一个作业单)  ppt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游戏导入,引出铺小路的任务。

      1.游戏“开汽车”

      师幼随音乐玩小汽车的游戏入场 。  

      2.出示PPT,介绍路线图,布置任务 。           

      (1)师:大森林里要建小路,我们也去帮帮忙吧!

      (2)教师介绍活动室已经布置好的路线图,复习1—8的点数。

          a.师:地上就有这条小路的路线图,共分成了几个路段,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b.师幼一起来结合一旁数字数各路段,复习1—8的点数。

                         二、基本部分

(二)体验多样测量,感受测量的乐趣

    1.体验目测的方法判断小路的长短,初步判断、发现结果不同,发现目测的不精确性.

     (1)教师提问:a.这几个路段一样长吗?你怎么知道不一样长?

                   b.用了什么方法?(目测)

                   c.用目测的方法来比较哪个路段最长?哪个路段最短?

     (2)讨论:为什么每个小朋友的答案不一样呢?

     (3)引导幼儿大胆表述

     (4)师幼小结 :用目测的方法不能很准确的比较路段哪个长,哪个短。

   2.运用身体不同部位测量,初步感知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

     (1)幼儿体验用手测量的方法,感知测量工具与结果的关系

        a.教师提问:有什么的方法能准确比较路段的长短呢?(用手量的方法)

        b.引导幼儿找一个路段试一试,教师在一旁指导。

        c.教师提问:他是怎么量的?手指两端伸到最长了吗?

        d.引导幼儿将手指两端伸到最长再次测量,其他幼儿数测量结果。

        e.讨论:为什么两次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f.教师小结:两次测量时手的长度不同,测量次数不同。

        g.教师尝试用手测量,幼儿数测量结果。

        h.讨论:为什么师幼两次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i.教师小结:原来同样量这个路段,我们手的长度不一样,测量的次数也不一样,这个方法不能很准确的比较路段哪个长,哪个短。

    (2)幼儿体验用脚测量的方法,感知测量工具与结果的关系

        a.教师提问:还有什么的好方法能准确比较路段的长短呢?(用脚量的方法)

        b.引导幼儿找一个路段试一试,教师在一旁指导。

        c.教师尝试用手测量,幼儿数测量结果。

        d.讨论:为什么师幼两次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e.教师小结:原来同样量这个路段,我们脚的长度不一样,测量的次数也不一样,这个方法不能很准确的比较路段哪个长,哪个短。

 3.出示测量工具,探索测量方法。

     (1)出示测量工具,幼儿体验工具测量,学习使用工具测量的方法.

        a.师提问:(a)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办法准确比较这几个路段哪个长,哪个短?

                  (b)知道哪些测量工具?

        b.教师小结:原来测量工具有这么多,尺子、毛线、木条、铅笔等等,都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测量.

        c.出示纸卡、木棍,师提问:(a)这是什么?

                                (b)它可以怎么做测量?

        d.幼儿集体操作:探索用纸卡和木棍测量小路的方法,教师巡回指导。

        e.教师请幼儿讲述、示范自己找到的测量方法。(一根纸卡连一根纸卡量、用手指做标记量……)

        f.教师总结幼儿找到的方法并正确示范:做标记和翻转的测量方法。

    做标记的方法:这是一个路段,这端是起点,另一端是终点,测量时要从起点开始,顶端对齐,末尾做标记,在用粉笔划线做标记,收尾相接,末尾做标记。

        翻转的方法:测量时要从起点开始,顶端对齐,末尾翻转到另一端,记住保持是一条直线,收尾相接,末尾翻转到另一端,保持是一条直线。      

       g.师幼介绍作业单。

         (a)教师:我们已经量完小路有多长了,等会儿就要铺材料,要记录到这样的一张记录单上。

         b)师幼介绍作业单

        h.幼儿自由练习,巩固方法。

   (2)幼儿集体操作:两人一组合作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a.教师:现在两个小朋友为一组,分别用木棍和纸卡量一量一个路段,看一看有什么不一样!

    b.幼儿两人一组合作测量一个路段,记录测量结果。

        c.教师巡回指导。

 

  4.分析结果,发现工具与结果的秘密

   (1)教师: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这个统计单,这里藏着许多小秘密!

   (2)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教师根据幼儿讲述做适当引导。

   (3)教师小结:原来两同一路段测量工工具不同,测量的结果也不同。

        如果测量工具短,测量次数多,测量工具短长,测量次数少。

(4)幼儿仔细观察统计表,找出最长的和最短的路段。

三.实践运用,体验测量带来的方便 

  1.发现材料与工具的关系,找对应数。

    (1)出示铺路的‘瓷砖”,发现材料与工具的关系,

       a.师:我们已经知道小路有多长,现在我们要材料铺路了。

       b.出示两种铺路的“瓷砖”,教师提问:我们怎么知道哪种瓷砖是我们需要的呢?请谁来帮忙?

       c.教师分别用木棍和纸卡与“瓷砖”上比大小,引导幼儿发现大瓷砖是和纸卡一样长的,小瓷砖是和木棍一样长的。

    (2)幼儿两人一组铺路,分单双号拿不同的“瓷砖”铺路,根据统计单,取相应数量的“瓷砖”。

       a.教师:两个小朋友为一组,选择一种测量工具,量一量材料的长,一定要选择与测量工具一样长的材料,分单双号拿不同的“瓷砖”铺路,单号路段铺大“瓷砖”,双号路段铺小“瓷砖”,到底拿多少片“瓷砖”,请看统计单。

       b.幼儿两人一组开始铺路,教师巡回指导。

                 三.结束部分

 四.铺路任务顺利完成,师幼开小汽车离开活动室

  1.教幼欣赏铺好的小路,检查所铺材料的片数是否正确。

  2.师:我们帮助小动物将小路建好了,我们赶紧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它们吧!

师幼随音乐以开汽车的游戏离开活动室。

  2.师:我们帮助小动物将小路建好了,我们赶紧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它们吧!

师幼随音乐以开汽车的游戏离开活动室。

 

 

活动评析: 

  本次活动创设情境合理,通过充满挑战性任务设置,尽力体现幼儿自主性操作由浅入深的建构数理知识,既符合大班幼儿生活经验,又富有挑战性,幼儿参与性很高,活动过程有条不紊,活动效果不错!此活动是以这五大环节完成:激发兴趣—尝试比较目测、身体测量,引入到工具测量介绍记录表及测量工具自由探索深化活动(一)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活动一开始我将疑惑变成问题抛给了幼儿,8个路段一样长吗?哪个长?那个短?请幼儿来帮我想办法解决,让幼儿引出今天的主题--测量。并让幼儿来说说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知道物体的长度,引出多种的测量方法与工具,激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二)尝试比较目测、身体测量,引入到工具测量。请幼儿想办法,让个别幼儿尝试的自己的方法,层层递进,先目测比较各个路段,不够准确,再运用身体测量,由于人的手脚长度不同,运用身体测量路段不准确,接想来就引出到了工具测量。

(三)介绍记录表及测量工具在记录之前向幼儿介绍记录表和测量工具,让幼儿明确操作的内容和方向,使幼儿对测量的材料和记录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有利于接着测量做好准备。

(四)幼儿自由操作探索测量的方法及记录方法,初步体验测量的乐趣。

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运用了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在第三个个环节我就安排了幼儿自由探索。我们为幼儿通过了丰富的测量的材料,供幼儿进行测量。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让幼儿来看一看、量一量、记一记、和同伴说说自己的测量、记录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还通过了幼儿的集中交流、展示自己的测量幼儿测量和结果,进行比较观察而得由教师总结出正确的测量方法。让幼儿集中交流说说自己的测量方法和记录方法,这样可以从别人那了解到不同测量方法和记录的方法都哪些?通过展示一个幼儿的测量和结果和老师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让幼儿来发现这两种测量、记录方法哪种可以得到更准确的结果。最后由来总结、演示出正确的测量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本环节,目标一的部分目标、第二目标、第三目标得与体现,主要是探索态度和乐于参与方面。

(五)深化主题让幼儿了解了正确的测量方法和结果之后,让幼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了二次测量,并在此基础上加深了测量的难度,让幼儿用不同的材料测量同种物体,让幼儿感知测量工具不同,测量结果的不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践应用铺地砖,使孩子能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和游戏实践中去,想办法解决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