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门户赛跑移动客户端 个性化内容是竞争关键

标签:
四大门户移动客户端it |
分类: 企业简介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任晓宁 张琳
在这场赛跑中,先发者已经取得了领先优势,但后来者也正在奋力赶上。尽管最终的赢家尚未可知,但不可否认的是,移动客户端的发展已经势不可当。
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pic/20130606/7/989821207474559775.jpg个性化内容是竞争关键" TITLE="四大门户赛跑移动客户端
门户加快布局移动端
5月30日,美国KPCB风险投资公司互联网分析师玛丽·米克尔发布了一年一度的 《互联网趋势报告》,报告显示,在2009年移动互联网兴起的初期,移动互联网流量仅占互联网总流量的0.9%,而截至5月30日,这一数据已达到15%,预计到2014年年底将增至30%。
在门户新闻方面,四大门户也都部署了各自的移动化新闻战略。“新闻阅读的场所已从早上的餐桌前变成了上班路上的公交和地铁里,变成了电梯门前,变成了临睡前的过渡时光。移动阅读是未来网易移动互联网布局的基础入口,新闻走向移动终端势不可当,只有抓住机遇,才能拿到移动互联网博弈的入场券。”网易新闻客户端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自2011年上线以来,网易新闻客户端用户数量已突破8500万,每日用户活跃度突破3000万,日均PV页面浏览量超过3亿,是网易在移动端布局最为成功的几款应用之一。
目前处于领先位置的搜狐对于手机新闻客户端更为重视。主打“早晚报+订阅平台+即时新闻”的全媒体发展模式,搜狐新闻客户端全媒体平台已经与550多家媒体合作,总订阅量突破4.5亿,其中《央视财经》《参考消息》等媒体刊物超过千万订阅量,《南方周末》《人民日报》《意林》《读者》等媒体刊物超过500万用户订阅量,百万以上的订阅刊物超过33家。
较晚发力的腾讯新闻客户端无法在用户资源挖掘的初始阶段赶上“头等舱”,他们便选择在用户体验上加快更迭。2013年以来,腾讯新闻客户端分别于1月、3月和5月对客户端做了三次重要调整,将图文直播功能、个性化自选股功能和离线阅读、夜间模式加入到了新版的功能中。其三次改变均体现了腾讯网总编辑陈菊红在2013年智慧峰会上的态度:“移动互联网正在让信息更加碎片化,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是让信息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地和用户匹配。”
新浪新闻直到4月26日才上线,“迟到”一年的新浪虽然面对着移动新闻的“门票”即将瓜分殆尽的现实,但当初以新闻起家的新浪通过对强大的用户资源挖掘,也有不俗表现。据新浪内部人士透露的数据,从4月26日到5月10日这十多天里,新浪新闻客户端总下载量已达到4200万,日均活跃用户大概占两成,留存率达到82%。新浪新闻一上线,便打破了以往手机新闻客户端的传统模板,手指滑动屏幕即可实现左右屏切换的阅读方式,扩大了手机的承载空间。
“除了移动设备的发展和移动新闻的刚性需求,移动化的发展对用户时间的分流导致门户Web端的流量下降也迫使门户网站加快移动互联网的开发。”易观国际分析师靳晴认为,对于门户网站而言,移动端是必经之路。
个性化内容是竞争关键
门户网站的新闻客户端之争的第一阶段可以归结为对移动用户资源“攻城略地”式的瓜分,越来越快的软件更新速度像是战场上密集落下的鼓点,意味着四大门户网站移动新闻客户端之争进入越来越白热化的阶段。
新浪新闻的上线,可以看作是四大门户网站移动新闻客户端之争一个阶段性的标志,它意味着过去单纯将PC新闻搬至手机的“掌上”时代正式结束。如果说第一阶段之争重点在瓜分用户市场,而第二阶段开始之后,各大门户网站便开始在软件的完善和用户存留度上做文章。
正如靳晴所说,“几大新闻客户端经过近两年的竞争,已经处于深度竞争的阶段,差异化必然是客户端之间竞争的必然结果”。
在目前移动终端网络还不够稳定、流量费用支出较多的情势下,追求产品稳定性和为用户节省流量成为腾讯新闻的主打。此外,开发团队把新闻、视频、图片、微博等内容整合输出,通过提供更多独家内容和呈现方式等手段,以期让用户对腾讯新闻客户端形成依赖性。据了解,腾讯新闻客户端财经频道现在已经嵌入了自选股的模块,在这个模块中,用户可以看到自己在自选股软件上选择的个股行情。与此同时,腾讯还将新闻客户端与微信相整合,“微信平台为腾讯新闻客户端带来了极大的用户量,而腾讯新闻客户端也为微信提供了一个优质内容,两者相得益彰。”腾讯网络媒体市场部相关负责人胡强告诉记者。
网易也在打造个性上连续出击。与5亿邮箱用户的整合、9个针对移动客户端的原创栏目和有态度的跟帖成为网易客户端的互动文化符号。网易新闻客户端与网易邮箱率先在产品平台进行了全面整合,5亿邮箱用户通过网易新闻客户端也可全面体验邮箱服务;《每日轻松一刻》《今日之声》《易百科》《娱乐BigBang》等都是网易专为碎片化阅读打造的原创栏目,特别是王牌栏目《每日轻松一刻》,每天中午和晚上各一期,经过编辑对新闻的二次加工,每期选择几十幅图片和几十条热点新闻,用黑色幽默的方式冷评热议。与有态度的内容风格不同的是,网友跟帖的内容别具特色和看点,大尺度的评论成为有态度“粉丝”的特殊标志。此外,网易新闻还将在2013年推出升级版的聚合平台,届时将加入上万册正版图书资源及覆盖全球的杂志资源,甚至包括自媒体的内容。并且还将推出独有的积分系统,用户在客户端阅读新闻可以获得积分,以赢取更多的福利。
与腾讯和网易不同,新浪方面更看重“多元化”的新闻提供方式,而不只是一个平台。新浪新闻的开发团队表示,希望通过大数据的手段追踪读者行为模式,基于对用户阅读行为的分析和微博上关系链所形成的信息聚合,打通用户的社会关系。届时,用户通过新浪新闻所阅读的新闻内容则有可能来自于客户端、内容网站、博客、微博等。
“目前,新闻客户端的竞争已经呈现出几家独大的情况。现阶段新闻客户端的深度博弈,更多的是在新闻领域内的创新和竞争,不会对移动互联网造成重要的变化。”靳晴分析道。
商业化前景刚刚起步
“在用户数量与活跃度不断增长的基础上,2013年我们将加快商业化进程。”谈到赢利计划时,网易新闻客户端相关负责人说道。
据他介绍,网易新闻客户端在一年多以前就已经率先试水移动广告,通过客户端内的广告位资源转化为利润,且主要以开屏、焦点头图等品牌展示广告为主,有超过30家国内外500强品牌定期投放,主要吸引了6个领域的品牌广告主,“像香奈儿、奔驰、西门子等高端品牌都是网易新闻客户端的‘常客’”。
守着超过1亿用户的资源,搜狐新闻却表示“暂时不考虑赢利”。虽然还没在商业化方面有大规模的动作,但搜狐新闻客户端平台上包括《人民日报》、《羊城晚报》在内的老牌媒体早就已经开始了营收尝试。如去年12月,《人民日报》就与搜狐新闻客户端一起进行广告模式的创新并获得收入,而《羊城晚报》则在今年3月成功推出了展示广告并收获了其在移动互联网的“第一桶金”。
“未来搜狐新闻客户端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首先智能手机用户覆盖上至少还有1~2倍的提升空间,在产品形态方面我们将专注于媒体平台做好从内容到数据、从技术服务保障到营销经营的媒体服务,让每一家来我们平台生产高品质内容的媒体伙伴都能取得回报。”搜狐公司产品副总裁方刚表示,现在搜狐新闻客户端重心还在拓展中。
“从目前来看,新闻客户端的用户规模和活跃度仍处在较低的水平,短期内新闻客户端不会迎来大规模赢利。”靳晴告诉记者,从赢利角度来说,首先最常见的赢利模式是付费阅读。然而目前在中国市场,用户对付费阅读的模式接受程度较低,如果贸然对用户进行收费,将会导致用户的大量流失。所以,目前付费阅读的模式短期内无法大规模实现。广告的加入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用户体验,这对于累积用户规模来说也会造成不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