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上半月
几个问题讨论(58-68):
58.高桩与四平马步桩的互补
不论是高桩,还是四平马步桩,都会有没什么进展的平台期!站高桩时,你可能经常遇到某一段时间里,变得非常地平淡,甚至感觉像是有些退步了;站四平马步桩时,你也会遇到某一段时间里,怎么也增加不了时间了。如果你同时站高桩和四平马步桩(本人是以高桩为主,四平马为辅):
(1)从长的时间段来说
你可能高桩无进展时,四平马步桩进展的挺好;或四平马步桩的进展不佳,而高桩的进展确很好。这样,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是,都会减少你的失落感。
(2)从短时间来看
比如你今天没时间站高桩,因为久站毕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量的,但几分钟的时间总会有点吧,挑战一下自己的四平马步桩的极限,你还是会感觉很爽的,会抵消没站高桩的一些“愧疚感”。
所谓的“多个朋友多条路”,不说深层的开发人体的真气系统,就说很实际的去病强身,多一个方法有什么不好的吗?
59.四平马步桩也要注意练功适量
在网上看到有练四平马步桩的朋友,每天练多次四平马步桩,每次都练到“最极限”,精神实在是让人佩服!本人就没办法这样练,我个人的体会:
(1)体强类型者(运动员类型)
体强类型的人,他们身体的一个特点就是身体的恢复功能很强,不管怎么累,一夜的休息,身体就基本恢复了,这种类型的人练四平马步桩,每天大量地练,应该没问题,而且往往会取得好成就。
(2)体弱类型者
体弱类型的人,身体的恢复功能差,得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恢复过来。这种类型的人练四平马步桩,如果每天都拼命练四平马,其结果很可能是:单次四平马的时间总是增加不了!
本人就属于体弱类型的,我站四平马步桩约一年四个月了,从第一次四平马步桩的50秒开始,到现在最多12分钟,我每天只站一次,而且以前还经常是间隔一天再站(当然,间隔的那天,我是练其它的项目),只是最近一段时间,感觉腿部越来越强壮了,于是经常连续练几天,再歇一天,即使我的腿变得强壮了,也只是相对我自己,我依然是每天只练一次,没办法,我的体质就是这样,想拼命练,也办不到。
所以,有些站四平马步桩者,如果单次的时间总是增加不了,应该细心的审视一下自己,自己属于什么类型的体质?自己是不是有些练得过了?适当地调整一下自己的练功程度,看看会不会有效果?
其实,不管是体弱者,还是体强者,都应该在实践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练功方式,及练功时间量!
60.四平马步桩的基本姿势
(1)悬顶坠裆(或吊顶坠裆)
这和高桩是一样的,上下轻轻一拉,目的是保持头正身正,上身与地面垂直!
(2)双臂胸前环抱
双臂、双手的姿势没有固定的标准,有的双臂向前平伸、掌心向下,有的双掌胸前合十,等等。本人是喜欢和高桩一样的姿势,即双臂胸前环抱。
(3)二大腿与地面平行
这是四平马步桩的一个必须的要求!低桩中的“最低桩”,就是二大腿与地面平行了,此时的大腿的受力程度是最大的。
(4)二小腿正面看与地面垂直
二小腿只能是从正面看可以垂直地面!从侧面看,从力学原理来说,是不可能是垂直地面的!
(5)双脚平行
双脚平行,有助于小腿垂直地面(正面看),有助于双膝的外展。
以上是四平马步桩的几个基本要求!我个人的一点体会,刚开始站四平马步桩的时候,只要姿势大约
正确就行了,因为当你坚持不到2分钟的时候,你也没办法多么仔细地调整姿势,最重要的是如何“熬腿”
!等四平马步桩能站到3分钟以上、5分钟以上,再调整细节处不迟。
61.关于宽马与窄马
宽马的二脚间距一般是大于等于三个脚的距离!窄马的二脚间距和高桩一样:与肩同宽!
我个人一直站的是宽马,实在是没那个体力同时站窄马。我的感觉,窄马至少是少了一个“开胯”的作用!从我个人来说,我还是更喜欢宽马。
62.关于四平马的膝不过足尖
我没把“膝不过足尖”放在四平马步桩的姿势要求中。我的体会,你完全不必关注这一点!“膝不过足尖”完全是随着你开胯的程度(二大腿之间的夹角的大小)、和双脚平行的程度所决定。
比如你二大腿之间的夹角大约90度,如果你要达到“膝不过足尖”,你的上身一定得前倾,否则就得坐到地上,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力学问题。
随着你的开胯的程度的加大,当二大腿的夹角大约大于135度时,同时又保持二脚大约平行,自然就会达到“膝不过足尖”。我现在已经基本能达到了。
所有,没必要过于关注“膝不过足尖”的问题,那是开胯到一定程度,自然达到的事情!
另外,如果你站“窄马”,那就永远不可能达到“膝不过足尖”了!
63.关于四平马的双脚平行
双脚之间的距离越大,或说二大腿之间的夹角越大,双脚平行的难度就越大!我开始站四平马步桩就是让二大腿之间的夹角尽量大,而且随着练功的进展,开胯的程度也越来越大了,我有过怀疑,双脚能不能平行呢?实践证明,基本是可以的,我现在的二大腿的夹角可以达到大约135度,二脚是基本平行的,当然,如果开胯的程度再大得多一些,会不会还能平行呢?
(1)双脚平行有利于二小腿的垂直,有利于二膝的外展。
(2)初站四平马步桩的时候,不必太在意双脚的平行,有些外八字也没什么影响,能站3分钟以后再慢慢调整也不晚。初站,最主要地是如何熬腿!
64.如何找四平马步桩的二脚之间的距离(宽马)
每个人的腿的天生的状况不会是相同的,每个人的腿部的柔韧程度也不同,所以,每个站四平马者,都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特别是腿部的状况),找到适合自己的二脚之间的距离,而且,随着练功的进展,随着开胯能力的增加,二脚之间的距离也会慢慢地增加。对于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二脚之间的距离?我的一点体会:
以高桩的姿势开始,试一下,上身端正地坐下(如同坐在凳子上),一直坐到最深处,此时,你的大腿基本能贴到小腿上;起来,将二脚之的距离调大一些,再如前一样坐下,坐到最深处,如果臀部低于水平面,则起来,再增大二脚之间的距离,如此地经过几次调大二脚之间的距离,一直到臀部坐下后,坐到水平面就坐不下去了,此时起来,再增大一点二脚之间的距离,这就大约是适合你的四平马步桩的二脚之间的距离。
为何最后要再增加一点呢?因为此时你坐下时,是不能轻松地坐到水平面的,会略比水
平面高一点,这样站的时候,随着上身的重力的作用,能强行把大腿压到水平面上,此时,会有一个开胯的作用。
这个二脚之间的距离,也许有的人,不能马上做到小腿垂直地面(前面看),没关系,随着开胯程度的进行,慢慢会调整过来的。
65.四平马步桩与开胯的关系
四平马步桩,如果以二脚间距尽量大的程度下站桩,是具有一定的开胯的作用的;同时,站桩者开胯的程度越大(二大腿之间夹角越大),则四平马步桩也越容易站得久些,这是符合力学原理的。
我个人的体会,要想仅仅通过四平马步桩达到开胯的目的,并不容易,平时应该多做做开胯的练习,会更有效果。
66.四平马步开胯功
(1)在二脚间距尽量大情况下,按正确的四平马步桩的姿势站好(尽量保持双脚平行),双手按在双膝上,上身前倾。
(2)二脚间的距离比正常的四平马步桩的二脚间距要大的稍微多一些(尽量保持双脚平行),即正面看时,二小腿是明显的梯形,和上面一样,双手按双膝,上身前倾。
上面二种姿势,上身的重量都通过双臂、双手,直接通过双膝传到脚上,大腿基本不会受力,所以可以保存这个姿势很长时间。
双手用力将双膝向外推动(外掰),同时上身也用力向下压(会让外掰更有力量),臀部也可以随着外掰而左右慢移动(根据自己的感觉而定),上身也可以随着每一次的外掰而上下震动(根据自己的感觉而定),最好达到二大腿根之间有一种拉扯感,甚至有一点点的微疼。
我个人的一点体会,这个“四平马步开胯功”,对开胯的效果更大!我现在的四平马步桩的二大腿夹角可以达到约135度,主要是这个开胯功的功劳。
67.腿部的拉筋对四平马步桩有帮助
腿部的拉筋,特别是往“劈横叉”方面的练习,对开胯是有帮助的!而开胯的程度越大,越有利于四平马步桩的久站(这里指宽马)!
所以,想增加单次四平马步桩的时间,平时常做做腿部的拉筋,是有好处的。
68.性价比较高的拉筋运动
人衰老的主要的特征之一,就是“筋”硬了!小孩的筋是柔软的,到老了,就变硬了!反过来,如果我们一直保持我们的筋有一定的柔软度,会不会抗衰老呢?应该是可以的!
在网络上看到,有70多岁的,甚至80多岁的老年人,能劈竖叉、劈横叉,实在是让人羡慕。
我感觉拉筋运动的一个好处就是“性价比”较高,你可以利用零散的时间,随时做做拉筋运动,也可以利用看电视、手机上网等等的时间,边做拉筋运动,同时又不影响你的“事情”。
没事时,时常做做拉筋运动,对身体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当然,拉筋也得量力而行,别把自己拉伤了!
我这个年龄,还能练到劈竖叉、劈横叉吗?
2017年4月1日
星期六
昨夜:10.50,醒来不困,左单盘静坐,2小时30分钟,基本没昏沉,只是到最后时,有一点困了,坐中一心数百息,明显感觉念头少了,后半段,竟有一点微出汗了。
早:四平马步桩,1次,7分钟,出汗,感觉腿的状态不是很好,慢慢恢复吧。
早晨空腹称体重,120斤,又到了最低点,能是感冒的关系吗?前一段时间到过125斤。
2017年4月2日
星期日。
凌晨:2.20,站桩,2小时整,还行,看来是身体况有所好转,一下子就能较轻松完成了,右手微麻但没凉。还没达到结束时不想下桩的程度。
感觉大腿变细了一些
早:四平马步桩,1次,8分钟,出汗,后1分钟,已经感觉臀部明显下坠了,得时不时地艰难地抬起臀部,这半月,争取恢复到10分钟。
晚:俯卧支撑桩,1次,1分钟,到极限了,大臂实在是坚持不住,结束时,趴在地板上大喘气多口,额头也有一点微出汗了。
2017年4月3日
星期一
凌晨:2.20,左单盘静坐,2小时30分钟,数百息、静观念头,与念头和平共处,但感觉有些平淡。
早:四平马步桩,1次,8分钟30秒,出汗,感觉臀部没那么下坠了,体力有些恢复。
2017年4月4日
星期二
凌晨:起晚,3.35,静坐,1小时30分钟,思考如何超越“性”的问题,似乎悟到了其中的关键点。
早:四平马步桩,1次,9分钟,出汗多,手微麻、微发抖,最后时,用嘴大喘气了,感觉挺过瘾。
2017年4月5日
星期三
凌晨:2点多,俯卧支撑桩,1次,1分钟5秒,腰又有点像断了的感觉,大臂太弱,说没劲,马上就支撑不住了。之后站桩,2小时15分钟,较轻松完成,感觉数百息的专注程度提高了,数出几个完整的百息,有时伴着念头,有时伴着幻像,但还不能无念地数完百息。
早:左右单蹲起,36个,微出汗。
2017年4月6日
星期四
凌晨:2.50,左单盘静坐,2小时,一心数百息,感觉自己的专注力有了一个明显的提高!
早:四平马步桩,1次,9分钟15秒,啥也别说了,后约1分钟,就是咬牙死撑着,站到6分钟时,心理上就不想站。
2017年4月7日
星期五
凌晨:2.50,左单盘静坐,2小时,几乎无杂念,但数息很难数到10,似乎是被细小的昏沉打断,而忘了数到那里了,再观察吧!
早:四平马步桩,1次,9分钟30秒,出汗,感觉腿的状态好了一些,开始时就闭目一心数百息,数到100息时,睁眼看表,7分钟多,之后左右移动重心,坚持到最后,慢慢恢复!
2017年4月8日
星期六
凌晨:3.20,站桩,1小时30分钟,轻松完成,有一点微出汗,挺好。
早:左右单蹲起,36个,微出汗,感觉腿的力量有些恢复。
2017年4月9日
星期日
凌晨:2.40,左单盘静坐,2小时,数息,可每次都数到10多息就忘了数到那里了,似乎有细微的昏沉,或觉知力不够的缘故,是不是应该弃数息修随息了!
几日的静坐感觉效果挺好。
早:四平马步桩,1次,10分钟,过瘾!终于又恢复到10分钟了,最后时,手微麻、微抖、手指微跳动,起来时有些费劲了,心跳10秒22次。
2017年4月10日
星期一
凌晨:2.40,站桩,1小时,又静坐,1小时,站中能很清晰地数息,几乎没什么念头。坐中还是不行,常被小的昏沉打断,觉知力还是不够。
站桩自然地不易昏沉,坐中自然地易昏沉。
近些日子,念头大为减少,似乎是一个质的飞跃。
有些事情似乎也是突然地想开了。
都是有一个量的累积的过程。
2017年4月11日
星期二
昨晚:早睡,一觉醒来,快9点了,静坐,念头少,感觉挺好,就是坐着坐着,就开始有些困了,坚持到1小时闹铃响起,睡下.
近些日子,怎么感觉全身又有些没力气呢?睡眠时间也增加了。
今早:四平马步桩,1次,
7分钟,又没去挑战极限时间。
2017年4月12日
星期三
凌晨:3.15,站桩,1小时30分钟,还行,双手微麻,后背有些发热,没出汗。
尽快整理好自己的内外状况。
早:四平马步桩,1次,9分钟,7分钟时,双手就开始微麻。
还得多练一练开胯。
2017年4月13日
星期四
凌晨:3.20,站桩,1小时30分钟,念头少,但怎么感觉站得不那么轻松了呢?1小时后就得时不时地坚持一下。
早:左右单蹲起,36个,感觉腿有些乏力。
近些日子,感觉身体有些无力,不知为何?
2017年4月14日
星期五
凌晨:起晚,站桩,1小时,怎么办呢?站桩时间量,一直没上来,得琢磨琢磨晚上练功了。
早:四平马步桩,1次,10分钟,拼老命坚持到10分钟。手抖、麻,左手手指跳动的挺大,膝盖上面
的肌肉发疼。不管怎样,又到10分钟了。
2017年4月15日
星期六
昨晚:7.20,左单盘静坐,1小时30分钟,后面有一点小的昏沉,感觉还行,坐的中间有一段时间身体感觉发热,热得不得不脱下外套,后来慢慢好了。
今凌晨:3.50,站桩,1小时,微出汗,左手麻得很明显,头一次。
下半月,多努努力吧!
这半月累计时间:站桩
12小时20分钟,静坐 16小时,合计
28小时20分钟
这半月:(1)静坐和站桩时,明显感觉头脑的念头少了,似乎是一个突然的变化!(2)另一方面,却感觉身体乏力,有点不那么愿意站桩似的,能算是排病反应的一种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