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滋根农村种子教师培训总结

(2015-01-21 16:11:06)

20145月,北京师范大学与滋根正式签订协议,合作开发“乡村种子教师培训”教材。20148月初,教材初稿完成。

为了修改教材,北京师范大学“滋根项目团队”一行12人和滋根乡村发展促进会一行8人,于2014817-20日,在河北省青龙县进行了为期4天的“乡村种子教师培训”。培训目的是征求各方对教材修改的意见建议,尤其是乡村教师的意见与建议,使之更加切合乡村教育和乡村教师的实际。

这次培训共有六个主题,即:环境教育、乡土文化与教育、家庭学校和村庄 、性别与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项目实践活动。

参加培训的学员是来自青龙县四所乡村学校的教师代表,此外,还有包括县教研员在内的“种子教师”9人,共30人左右。

作为北京师范大学项目团队的负责人,我认为,在全体培训学员、滋根工作团队以及北师大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四天的培训达到了预期目的,效果令人满意。我感受最深的是两点,一是努力与收获,二是感动与感谢。

http://s8/mw690/003ztfCtzy6Pm2ltwAD87&690一、努力与收获

    在青龙县培训的4天里,培训工作团队——北师大团队、滋根团队工作都非常努力。北师大团队认真备课、讲课,课上课下和学员积极互动,随时征求对课程内容、授课方式等的意见与建议。滋根团队成员一部分全程参与课程工作,一部分负责后勤保障,非常负责。仅从工作时间上看,每天从早8点半到晚7点半,几乎都是在工作之中。其中,每天上课时间6小时以上。下午5点半结束后,还要召开研讨会,进行课程分析。参加课后研讨会的是北师大团队和滋根团队全体成员以及青龙县的9位种子教师。

    培训4天之中,共开了3个研讨会,当天培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包括尖锐的批评和修改建议。这种多学科、多角度、多方面的头脑风暴和集思广益,为下一步的教材修改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智慧和思考方向,非常难得,这是本次培训的最大收获。

    仅举几例。

对“环境教育”主题,建议在这一主题中,先介绍背景、危害、形成紧迫感。以及针对实际情况具体怎么做;对“乡土文化”主题的修改建议是:充分挖掘本地的文化资源、思考怎样把文化资源带进校园、如何通过综合实践课等活动挖掘本地文化资源、整理编写乡土文化教材、开设校本课程、培养学生对家乡的情感等等;对“家庭、学校和村庄”的修改建议是:要通过调查了解目前家庭、学校与村庄关系的真实现状、分析原因,充分调动家长、村庄参与教育的积极性等等。对“性别与教育”的建议是需要增加真实的、身边的案例进行分析,以克服乡村教师的性别刻板印象,提高性别公平的意识等等;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修改建议是:引领学员更深刻的认识“生本教育”的本质,真切地体会到“生本教育”的教育理念。培训实施应以“辐射式影响”为主导方向,发挥“种子教师”的作用,从而达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效果。

以上意见和建议,仅是其中的极小部分,但可以窥斑见豹,全体学员与两个团队贡献的经验与智慧可见一斑。好在我们既有录音,也有全程录像,我们将结合录像资料等做更深入的分析与思考,希望在下次培训的时候,能够克服缺点和问题,有较大的提高和提升。

http://s10/mw690/003ztfCtzy6Pm2rmivva9&690

二、感动与感谢

青龙县培训四天,每天都有令我感动、感谢的人和事,我感到,不论我说什么,都是意犹未尽。

首先,我感动和感谢的是参加培训的全体学员,他们学习态度认真,而且投入,尤为可贵的,是他们都对教材修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每天6个多小时的培训,有的学员中午都不能休息。晚上,种子教师学员还要加班两个多小时参加课后的研讨会,这种精神令我感动。可以说,这些来自一线乡村教师的意见与建议,反映了当前乡村教育与乡村教师最真实的需要,是来自实践、基于实践的呼声和渴望,也是做乡村教师培训应立足的根基,同时也是我们教材修改的实践取向。

第二,也是最令我感动的,是滋根的理事杨贵平老师。在四天的培训中,杨老师像一个普通学员,全程在一个学员组里参加学习和讨论,和乡村教师进行直接互动。而两个团队其他任何一个成员都没有做到这一点!如有的研究生有时会离开教室,其实就是稍微活动一下。但杨老师一直和学员们一样,一起听课,一起休息,一坐就是一整天。这样一种敬业、负责的态度,令我非常感动,也非常敬佩!

事实上,杨贵平老师不仅是六个培训主题设计者,而且承担了“环境教育”的大部分内容的写作,除了“项目实践”外,其他四个主题,杨老师都有构思并写出了详细的提纲。她站在世界教育、全球教育的角度,深入思考中国乡村教育的问题与需要,设计了青龙县乡村教师培训的六个主题,而这六个主题与我们北师大研究团队的思考和分析不谋而合,是目前乡村教师培训中最主要、最重要同时也是最基本的内容,从中可见杨贵平老师对中国乡村教育的思考之深。

杨贵平老师致力于中国乡村教育26年,作为一个海外华人,以滋根作为平台,从最穷的地方——贵州乡村教育开始起步,努力改善、推进中国的乡村教育,并逐步扩大范围,但都是在最穷的地方着手,一点一滴地改变并推动着乡村教育的发展和进步。杨贵平老师和滋根,为提高中国乡村教师质量、乡村教育质量正在做着真实的努力和奉献。在促进中国城乡教育平等、推进教育公平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此,我抱以最大的敬佩和并致以最衷心的敬意!

第三,我还要感谢滋根参与青龙培训的团队成员:曾世逸、邓媛、范东平、李光对、张海燕、高阳、常福林、徐艳娜,他们对工作的认真与投入令我印象深刻。为了节省经费,我们两个团队多数时间不能在一起就餐。这种对捐款人负责、对被捐款人负责的精神,令我非常感动和钦佩。最令我感动的是滋根团队年轻人的牺牲与奉献精神,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中国年轻一代的希望。

第四,感谢青龙县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校,对培训提供了场地、器材等后勤保障。

最后,我要感谢我们北师大团队的六位教师:张莉莉、易进、杜亮、林玲、武晓伟、魏曼华,和五位博士、硕士研究生:王成龙、崔明坤、刘艳、刘慧芳、李少华,以及项目负责人郑新蓉老师。在三个多月的教材编写过程中,师生合作,多方查找资料,反复修改。在四天的培训中,每位师生都虚心听取各方意见,尽管白天工作比较累,但每天晚上都根据反馈意见反思并修改教材,并根据培训需要随时调整课程计划和方案。我感到,我们的团队有很强的能力和实力,尤其是学习能力和应变能力非常强,对此我感到非常高兴和自豪。

 

总之,这次培训,多方互动都极为充分,正是因为有充分的互动,我们才有了令人满意的收获。我相信,这次培训的收获能够转换成今后教材修改的动力、智慧和方向,同时,也为今后提供了乡村教师互动式培训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实践。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魏曼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