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人人都有一颗宽容的心——读崔鹤同散文《宽容的至高境界》有感
(2024-12-05 16:06:56)【读与评】
读崔鹤同《宽容的至高境界》一文,让我想起有这样一则寓言,说的是两匹马同行,一匹将另一匹的脖颈咬伤了,结果被咬的反而主动安慰因咬伤自己而羞愧不安的那匹马。故事虽小,却揭示了天地间动人的品德,那便是宽容。
寓言中动物的宽容是以德报怨,佛教中弥勒的宽容是“肚里能容天下事”,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怎样来理解宽容呢?其实,宽容是一种境界。
有人说,宽容如水。通常的“宽容”,即原谅他人一时的过错,不锱铢必较,不耿耿于怀,和和气气地做个大方的人。宽容如水的温柔,在遇到矛盾时往往比过激的报复更有效。它似一捧清泉,款款地抹去彼此一时的敌视,使人们冷静下来,从而看清事情的本来缘由。同时,也看清了自己。寓言中那匹被咬的马理智地选择了宽容,最终两者和好如初。试想一下,倘若它针锋相对,以同样的方法还击对方,那么除了两败俱伤,头破血流之外,还能带来什么呢?因此可以说,寓言中的国马其实是很明智的。它的明智在于“以德报怨”。
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的一种观念难以扭转过来。这就是要做到宽容自己的家人,朋友,熟人容易,因为,他们是我亲近的、爱的人。然而,宽容曾经深深伤害过自己的人感到是很难的。读书让我明了许多事理。许多圣人、伟人之所以能做大事,成大事,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心胸像天空一样宽阔、透明,像大海一样广浩深沉。生活的阅历和经历慢慢地让我改变了认识。
人在社会的交往中,吃亏、被误解、受委屈的事总是不可避免地发生,面对这些,最明智的选择就是学会宽容。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宽广的胸怀;宽容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崇高的境界;宽容是一种仁爱的光芒、无上的福分;宽容是一种生存的智慧、生活的艺术。它不仅包含着理解和原谅,更显示着气质和胸襟、坚强和力量。一个不会宽容,只知苛求别人的人,其心理往往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导致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使心理、生理进入恶性循环。
仇恨是一把双刃剑,报复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同样受到伤害,所以“冤冤相报”的结果就是“两败俱伤”。心中装着仇恨的人的人生是痛苦而不幸的人生,只有放下仇恨选择宽容,纠缠在心中的死结才会豁然脱开,心中才会出现安详、纯净的“爱之天空”——恨能挑起事端,爱能征服一切。
以恨对恨,恨永远存在。以爱对恨,恨自然去。一个故事,一个哲理,读一篇文章,受一次洗礼。回想到我们的工作与生活,矛盾、冲突、不解又怎能回避的呢?但这些矛盾和冲突又怎能与生与死的抉择相比,既然宽容的心能化解生与死的矛盾,那就让我们怀着这一颗宽容的心,怀着时常替对方着想的态度,去化解一切生活、工作中的冲突与不快,让一切尽在宽容中化为和谐的音符吧。宽容是一种修养,宽容是一种境界。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是一种幸福!生活中需要一份宽容,就像人生需要阳光一样,人人都拥有一份宽容,我们就会正视师长的严厉,谅解亲朋的疏忽,更会善待他人的错误,甚至能宽容别人的伤害。愿人人都有一颗宽容的心,愿人人都能达到一种至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