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年级上册数学典型错例分析

(2013-11-24 18:04:52)
标签:

教育

分类: 市级小课题

五年级上册数学典型错例分析

错例呈现: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一个教室占地面积约48 立方米 );一个墨水瓶的容积约是60 )。

27.5立方分米= 7 )升= 500 )毫升

3、在123421195387这八个数中,( 23195387 )是质数,(   )是合数,(   )既是质数有是偶数,(   )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

4、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最大的两位数数是(   ),把它分解质因数是( 90=6×3×5 )。

5、一个长方体,底面积是30平方分米,高 3,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只列式,不计算) 30×3 

错因分析及对策:

1、学生在学习了体积单位之后产生的思维定势,不管长度还是面积单位都写体积单位,其中含有很大“瞎蒙’的成份。对现在的学生而言很少看见墨水瓶,因为,小学里也没有开设书法课,他们缺乏此方面生活经验,根本不知道一个墨水瓶有多大。看来,在教学中一要让多接触克服思维定势的题目,二要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生活的感性认识促进数学的理性思考。

2、这道单位换算极具迷惑性,往往会与“7.5立方分米=  )升(   )毫升”这道题相混淆。我原先一看也写错,可见对学生而言很容易掉入“陷阱”。这里仅相差一个“=”,却“缪之千里”,在纠错时,努力地把眼光盯住这类题目的“=”上。

3、这8个数字中的“87很容易给人以错觉,以为它是一个质数,学生对20以内的质数记得很清楚,对较大的质数有点模糊。其实,学生曾制作过100以内的质数表,还需加强,另外,学生也可以利用“235倍数”的特征对“87进行甑别。

4、在“分解质因数”这方面,教材上只是作为补充知识,学生在这方面掌握得不够扎实,有些学生认为只要把它写成几个因数之积就行了。有些学生可能对“利用短除法来分解质因数”不熟悉,从而容易犯错。

5、作业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单位不统一的题目,由于审题的不仔细,或许很多学生做题时只是浏览式读取题意,把眼光盯着几个数据,很草率地列出算式。要做到“审题一字不漏”还需要不断地加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