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我的随笔 |
《回到儿童中去》——《儿童立场》读后感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见许多老师,而一个老师对于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或早或晚,总会在某个时间点就影响了一个人的思想或行为,甚至是一生的习惯。记忆中印象特别深刻的老师,要么教会我做人,要么教会我处事,要么教会我学习方法,而最难忘记的是让我想要埋葬却又挥之不去的黑暗时刻,那些被老师毫不理解地批评与公开的指责,会突然改变,甚至毁掉一个人。为此,我默默告诉自己,以后我一定做一个理解孩子的老师,一定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思考和解决一些问题。
如今,我已经如愿以偿地走向了梦想的讲台。起初我有着美好的教育理想,理解儿童,解放儿童,让他们自由成长……可是有时候脚步太匆忙,便忘了最初的梦想,面对儿童时竟忘了他们只是儿童,总是不自觉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儿童,完全忘记了自己作为一名儿童时的内心渴望,忘了自己还是儿童时的样子。偶尔我也会反思,可是,总会因为乱七八糟的业务、制度要求和考核检评等事情让我无可奈何。幸好梦想一直在心底呐喊,足以抵挡现实的无奈,也幸好《儿童立场》在叙事者的推荐下,及时告诉我坚守初心、坚定梦想,告诉我坚持儿童立场是正确的道路方向。
本书篇篇精彩,句句经典,总能带给人满满的能量和思考的方向。其中,最让我受益的是“儿童研究”部分的内容。
儿童研究就要回到儿童原来的意义上去。自由是儿童存在的本质,儿童只有自由才会去创造。而我们现在的儿童被沉重的课业负担压得非常紧张,缺少了许多自由独立的时间和空间,何来“创造”可言?
儿童研究就要回到儿童的最伟大之处去。儿童的最伟大之处就是可能性。可能性往往就是未来性,所以发现儿童的可能性就是让儿童的未来得到进一步的认知和发现。当然,儿童的可能性有积极和消极、光明和反面两个不同的发展方向,这就需要我们父母或老师正确地引导儿童的可能性,让其积极、阳光的成长。
研究儿童就要回到儿童完整的生活中去。书中讲到儿童生活的三个世界:现实世界、理想世界和虚拟化世界,现实世界是我们日常所看到的,理想世界总被我们忽略,虚拟化世界更是很少被我们关注。而这三个世界的价值取向是不一样的,于是儿童在这三个世界里便产生价值困惑,因此,需要我们来引领儿童发展,要回到儿童完整的生活中,一定要让儿童真正地生活,引领儿童在生活中认知、澄清、选择、判断,这是童心最深刻的地方。
研究儿童就要回到儿童的生活方式和游戏方式上去。“放风筝的孩子”一首小诗,把儿童传统游戏方式不见了描述的淋漓尽致。其实,要想对儿童进行有效教育,一定要关注儿童的游戏方式,因为游戏方式就是他们的生活方式,也是他们的学习方式。如今课改要求改变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其实就是要让儿童具有一种游戏精神,从而引领儿童的发展。
只有真正回到儿童中去,才能触摸到真实的儿童,才能在与儿童相处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作为老师,很多时候都会因为各种规章制度或者检查考评忽略了我们的学生只是儿童而已,总是在匆忙行走的脚步中逼着孩子像成人一样学习、成长,读了《儿童立场》,又让我放慢了脚步,有了更多反思,感恩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