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六年级音乐上册教学反思

(2014-02-07 12:22:16)

六年级是小学阶段最高的年级,因此,歌曲难度较大,在教学中有很多值得我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将这学期的教学反思作一小结。

第一课《同一首歌》  虽然只有一首歌曲且学生十分熟悉,但真的要唱好两个声部还是要下大功夫才行。因为课堂时间有限,要完成整首歌曲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以歌曲第一段作为教学重点。第一课时中,主要完成第一声部歌曲教学。第二课时,我主要让学生熟悉第二声部旋律,并唱会旋律。之后,每节课拿出五分钟复习第二声部旋律,并改变伴奏,从主旋律伴奏过渡到和旋,再到无旋律伴奏,这样学生记住了旋律,在唱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旋律。因为一周只有两节课,在过了有一个月左右,感觉学生对旋律十分熟悉,不陌生了,这时我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二声部的合唱。因为第二声部是教学难点,所以教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由于学生唱合唱经验不足,虽然唱了一个月的第二声部,但学生非常熟悉第一声部旋律,在一不留神的时候还是会走音,特别是在第一声部音过高的时候,或重拍上,与第一声部旋律行进区别较大时,都容易找不到音。所以在合唱的过程中,一句一句来和,三节课下来还是少部分学生唱的不是很好,而且会带走一部分“立场不坚定”学生。但大部分学生都了解、掌握了二声部的演唱技巧及方法。我相信,在以后的学习中,随着学生长大,再次接触二声部时,一定会越来越好。

第二课《草原牧歌》蒙古族特有的短调民歌热烈而悠扬,硬朗而豪放,男生都十分喜爱。但是五度、七度音程的大跳,学生们掌握的不是太好,以后应多练习。同时,民族歌曲教学中共同的问题,如何更好的在一堂课中整合这个民族的民风、民俗、舞蹈、民族音乐常识等问题,使课堂节奏紧密而有序,更利于教学,还应更好的研究。

第三课《多彩的美洲》 两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同样吸引打动了学生的心。《拉库卡拉查》的副歌部分的弱起是教学的难点,弱起前的音符时值要唱准,不然弱起拍不能及时跟上,整个节奏就会出现问题。尤其是副歌的第一句要接准确。《红河谷》在唱时,应注意气息,保证乐句的完整性。

第四课《芬芳茉莉》 这一课是以茉莉花为主题来编写的。欣赏四首同名却不同风格、不同地区的《茉莉花》,以及根据民歌《茉莉花》改编的《图兰朵特》中的选曲《东边升起月亮》。我在对比时将几首歌曲的主旋律分别找出,并进行对比。这样学生理解了教材编写的目的;也了解了歌曲流传过程中,随时间的推移,地域人文对歌曲的影响,所发生的变化,但却万变不离其宗,以及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具代表性的《东边升起月亮》是一首外国歌曲,其历史文化底蕴是十分深厚的,学生听了后十分感慨。

第五课《神奇的童话》 这一课选取的都是中外著名神话故事音乐,通过对神话故事及其背景资料的了解,帮助学生理解音乐表现的故事内容,同时,了解多种乐器的音色,体会乐器表现的音乐形象,理解音乐家为什么选用这种乐器来表现这个音乐形象,创设环境让学生也试着挑选乐器来表现音乐人物形象。课后让学生发挥想象,根据音乐故事写一片小短文,出乎我意料的是,许多同学写的十分生动,有的甚至写了三到四张作文纸。这说明这一课的教学效果十分显著,我也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多运用一些,看似与音乐无关却紧密联系的好的教学方法,使音乐课变得丰富多彩。

第六课《劳动的歌》  劳动号子的特点热情奔放、节奏鲜明,富有号召力和鼓动性,朗朗上口,是学生十分喜欢的音乐形式之一。朝鲜族民歌《翁黑呀》,在节奏上富有朝鲜族特点,学生接受较慢,先放慢速度,唱会后再用原速度演唱。教学效果良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