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年级音乐上册教学反思

(2014-01-16 16:35:59)

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第五册音乐教材与教师用书中第四课、第五课、第六课、第七课、第八课的教学顺序不同,我是按照教学参考书的科目安排来教学的。

在教学第一课歌曲《摇啊摇》时,第一句与第三句歌曲旋律相似但又有区别,学生不容易唱准。为了快速、准确、有效的掌握歌曲难点,我运用了对比模唱法,在教学新歌曲之前,应先聆听、比较两个乐句的相同与不同,再让学生模唱,从而加深印象,突破难点。在聆听时,第一遍让学生边随音乐摇摆身体体会小船摇晃的感觉,边体会歌曲情绪;第二遍聆听时小声随音乐哼鸣,同时注意气息与时长,使声音充满整个乐句,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美。这种体验感受法,通过前期铺垫,将歌曲难点分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得水到渠成,不必另外花时间来进行教学,有效的节约了课堂时间。完整演唱歌曲时,学生也能轻而易举的把握好歌曲情绪。

第二课《草原》是以我国内蒙古民歌为主要教学内容,选取了两首内蒙古民歌中最有代表性的——长调和短调,作为教学内容。教学长调歌曲《草原上》时要注意气息平稳而悠长,用启发想象法引导学生想象美丽草原辽阔无边的景象,感觉自己的声音尽可能的充满了整个大草原。而短调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情绪欢快活泼,富有动感。在教学完歌曲后,我请学生找出每一句第一个音,并比较哪个音出现的次数最多?之后,和学生再次唱出旋律,体会蒙古族曲调风格特点。教学中让学生了解蒙古族民俗文化,体会蒙古族人民的豪放与热情,也能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表现歌曲,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这一点。

第三课中的两首歌曲都是美国歌曲,也都是弱起小节开始的,在教学中,如何清楚的、准确的唱好弱起小节,是教学中很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主要通过划拍子来解决弱起小节的开始,但学生往往把第一小节的第一个音唱的很重,好像弱起部分不存在一样,听起来疙疙瘩瘩的没有音乐的美感,这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在深入研究一下。

第四课《放牧》,内容上曾添了乐理知识“八分音符”为了节约课堂上的宝贵时间,我在讲解后的练习中,将歌曲《放牛山歌》的最后两句唱出来,同时手打拍子,让学生找出并体会、模唱。这样既练习了八分音符节奏,掌握了八分音符的时值,又熟悉了歌曲旋律。一举三得,有效的整合了课堂教学内容。

 第五课  在教学时先让学生了解“四分休止符”并通过游戏法边欣赏歌曲《妈妈的心》,边找出“四分休止符”(休止符出现时拍腿),以掌握休止符的时值及在歌曲中的位置,为唱好歌中的休止符打好基础。《妈妈的歌》第一句与第二句的第一、二个音相同,但时值不同,在这里我让学生仔细听、仔细区分再模唱。但是在这两个乐句的教学上花了大量的时间,在今后教学中如何更好、有效的教学难点乐句,还要多思考、实践、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第六课  本课的两首歌曲都很有特点,也很受学生喜爱。《四季童趣》在教学时,学生主动为歌曲编创动作。按照教参上写的“要按乐句教唱”。效果良好。《捉迷藏》这首歌曲中,形象的将四季比喻成四个小娃娃,生动形象。歌曲的难点是流畅的唱好强弱节奏,及每小节第一拍的附点节奏。在听歌曲时,随音乐拍出三拍子节拍,体会圆舞曲特征,是唱好这首歌的基础。学生非常喜欢这两首歌曲。

 第七课  音准是贯穿整个小学音乐教学过程的,《钟声叮叮当》先随音乐哼唱旋律,注意气息,在填词。加上柯尔文手势,辅助教学。效果很好。在《美丽的黄昏》教学中重点是二声部的轮唱,老师找几名同学唱一声部,教师自己唱二声部,其他学生听。在学生弄清楚唱法后进行全班练习,水到渠成。

 

 第八课  通过听辨、接龙的方式教学歌曲,找出歌曲《小乌鸦爱妈妈》do的位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