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学反思
——案例教学课堂反思
一、优点之处的自我评价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作为政治教师应该注重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同时,应该突出教学中的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启发,点拨和解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还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学生的探究学习及社会实践来自主获取新知识,营造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发展的课堂教学。
本课为政治必修1的内容,和生活实际联系较为紧密,而且在 “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关于收入分配又做了新的政策调整。因此,在课的设置上我力求突出这一点。
导课环节我设置了视频播放:新闻《我国行业和职业间收入差距逐年加大》,展示图解中国国企高管薪酬水平远超欧美日本,通过薪酬差距这一热点案例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同时,我引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关于收入分配政策新调整的内容联系本节课的知识点,是本课的一个突出亮点。
授课过程我选用了一个事例“老郑的故事”贯穿整课,使整节课富有连贯性,条理清晰。这样的设置引发了学生兴趣,提高了参与度使学生用连贯的思维学习和掌握知识点。
学生活动环节是本节课的又一亮点。我设置了四次合作学习。每一次情景的设置都足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参与讨论,在情境中思考并解决问题,而不是老师呆板的讲授。这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生本教学”的理念。
本课的重难点的讲解是我预期要突破的一点,设置好了将会成为本节课的又一闪光点。为此,我采用了情景设置,图示讲解,课堂讨论,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以达到吸引学生深入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的目的。
另外,在教材中,并没有涉及初次分配与再分配这两个概念,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讲清楚这两个概念,就没有办法深刻地理解此内容并运用到习题中,因此我根据实际情况在此处适当加以补充,以图示讲解的方式引领学生掌握。
课堂习题的选择上我较为慎重地从《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中选用了一些和本课相关的习题。习题虽然有一定难度,但通过本课重难点的突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适时讨论,使学生的解题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不足之处的自我改进
在讲课的过程中,我设置的教学环节都顺利的完成了,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但还有一些地方可以进一步改进,如:
1、本节内容完全可以通过抛出现实难以解决的消费问题,使学生产生一种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可以驱使学生积极思考造成我国当前消费不旺的深层次原因即收入问题,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到解决问题从而使公平的措施这一知识难点迎刃而解,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2、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动态生成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很重要,因为这些资源是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及时加以利用能够提高政治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在此次教学的过程中,同学们对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该不该用自己的劳动和金钱去为别人产生了不同的观点,如果当时时间允许,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种生成性的课程资源作为契机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教育。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及时抓住动态生成的教育契机,以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落实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同时还有其他一些问题,如:板书设计要简化,要更能突出重点;材料展示要引导学生找出关键句,指导学生如何阅读材料;不要提过于简单的问题,尽量提炼有价值的问题;课件细节的进一步完善等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