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我看中国历史之二十五:东晋十六国篇三

2023-05-28 21:01:53
标签: 转载

我看中国历史之二十五:东晋十六国篇三

                和运超


    桓温死后十年,东晋与北方霸主前秦王朝在淝水(也就是淝河或称肥水,为两条支流,一条流入淮河,一条流入巢湖)展开了一场著名的南北对决。以氐羌为主体的前秦在此次战役败北后分崩离析,真可谓“其兴也速,其亡也倏”。

    前秦从第一代首领苻洪算起统共也才40多年,就在石勒消灭前赵之时,位于西部略阳(今属于陕西省汉中市)氐羌部落的首领苻洪臣服了石勒。石虎夺权以后,迁徙大批关中流民到中原,苻洪是为流民都督,声望开始提升,他带着部落盘踞的地方正是枋头(今河南省鹤壁市浚县),不久,苻洪被石虎的旧将麻秋毒害。儿子苻健统领部众,受到氐羌民众推举,苻健又领着大批族人返回关中,自称大秦天王,次年称帝,史称前秦。   

    由于苻洪在中原接受过东晋封号,苻健自立称帝,桓温为了巩固朝野威望,就开始北伐,这就是第一次攻打前秦进入关中先胜后败的一战。当时的前秦还并不强大,随着桓温退走,苻健不久亡故。儿子苻生继位,史书说其性格暴虐,两年后,堂兄弟苻坚杀了苻生自立。虽然苻坚得位不正,但他却完成北方统一的伟大事业,堪称两晋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首领中最为杰出的人物,按说成就超过石勒。

    苻坚夺位之时刚刚三十岁,由于氐羌部族很迷信,据说苻坚少年时就有贵相,许多相面的人都一再说苻坚日后大富大贵,这种神秘预兆的细节在古代史书中算常见了。而关于苻坚好学习的才表明他和石勒一样,成为少数民族豪杰中的另类。据说在8岁的时候,苻坚向爷爷苻洪提出请老师的请求。苻洪惊奇地望着孙子:“我们这个民族从来只知喝酒吃肉,如今你想求学,实在太好了。”于是欣然答应,而苻坚学习也刻苦,潜心研读经史典籍,很快成了享有盛誉的佼佼者。苻洪对这个孙子非常喜爱。前秦皇始四年(354年),苻坚的父亲苻雄病故,他曾辅佐哥哥苻健创立前秦,受封东海王,苻坚在父亲死后继承王爵。一年后苻健死,苻生立,这个人被认为是暴君,据说他是独眼,为人目无尊长,当年苻洪就不喜欢他,曾让苻健杀他,被苻雄劝阻。

    苻生是不是当真这么暴虐,由于《晋书》有很重的六朝小说气质,虽不能不信,可也不能全信。苻生字长生,显然继承氐羌信奉天师道的传统。像进入蜀中的氐羌家族李特、李雄、李流等,都十分尊重天师道首领范长生。以史书记载,苻生算是相当勇猛,说他力举千钧,勇于猛兽。苻健在位时,桓温北伐关中,苻生为将,在追击桓温时,单骑冲入阵中,前后斩将夺旗十余次,令晋军伤亡甚大。

    起初苻生并不是皇位继承人,太子苻苌凑巧在同桓温对阵时中流矢死了。苻健也是因苻生可能对应谶语征兆而改立苻生为太子,一方面留给他许多辅佐大臣,另一方面在病重时,也担心苻生喜欢饮酒性格粗暴,可能无法保全前秦家业,所以,也嘱咐他如果大臣不听从旨意号令,可以设法除去。所以,后来苻生大开杀戒也有一定缘由。据说苻生平时都带着刀剑上朝议事,继位后不久,曾一股脑杀了500多人。但对于苻生的残酷暴虐,著名史学家刘知几和赵翼都曾经表示怀疑。后来吕思勉先生也怀疑苻生的一系列残忍杀人、文词避讳、以刀刃锤斧威慑群臣等都是诬陷、丑化。并认为诛杀梁安、雷弱儿等主要还是因他们有通晋嫌疑,却招来谤毁之声。称就像“《金史·海陵本纪》述其不德之乱,连章累牍,而篇末著论,即明言其不足信,正同一律。”

    在对付羌族首领姚襄的时候,苻坚、苻法、苻黄眉等因为未受封赏心生埋怨,由于苻坚很得人心劝其图谋大事,苻生也有所觉察,但苻坚已经在宫廷内收买宫女,得到消息先下手为强,趁夜冲入宫中擒获苻生,夺了皇位,称大秦天王,改元永兴(357),不久又杀了苻生。

    苻坚先巩固帝位,讨平一些不服的人,然后大举整顿朝政,而且是以汉法儒家做派为手段。虽然苻坚没有像鲜卑孝文帝那样高举改革旗号,但在强大前秦的方式上,苻坚不亚于实行了一次风风火火地改革。在苻坚前后征服北方众多部族政权的过程中,包括前秦内部,虽然苻坚名义上是“儒法并举”的,但他个人更偏重儒家的风格,留下许多安全隐患,感觉这也是苻坚一旦失败,前秦就彻底瓦解的重要原因。

    苻坚自幼表现为聪明好学,知书达礼,一点不像传统的氐羌族人。尽管前秦已经深入中原,他吸收汉法比石勒走的更远,大批兴建学校,大批引入汉人士子,下令各地方官员上举孝悌、廉直、文学、政事四项才德的人才,若真是人才就获赏赐,否则就被降罪;为了显示一视同仁,也根本不优待氐羌宗室,即使是宗室中人,若无才干都被弃用。所以苻坚在位时,前秦官员大体称职,这为完成北方一统打下坚实基础。当然,最重要的人才就是那个不愿意跟随桓温去江南的王猛。

    王猛一直在关中隐居,过的很惨,少年时据说一面编织畚箕去贩卖,一面在华山附近隐居苦读。前秦建立后,他是被大将吕婆楼发现,请到身边。吕婆楼是支持苻坚的主要心腹之一,也是得力大将吕光的父亲。吕婆楼等人希望除掉苻生以后,改变前秦的面貌,但当时苻坚不知如何对付苻生,吕婆楼就推荐了王猛,然后才定下擒获苻生的计策。

    王猛先在始平县(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树立儒法并重的样板,大杀祸害百姓的奸吏豪强,一些人上告王猛,苻坚本来崇尚仁德治国,对王猛实行峻法也不理解,责问他为何不奉行仁政德化。王猛提出“治安定之国可以用礼,理混乱之邦必须用法”的宗旨,获得认可,提升为尚书左丞。他继续严格执法,政绩突出,很快连升五级,成为尚书仆射兼司隶校尉。这对大批氐羌宗族形成很大威慑,如氐族豪强樊世为苻健的亲信,气不过王猛的升迁和打击亲贵,曾当众发泄不满:“我们曾与先帝共兴大业,却不得参与机密。你无汗马之劳,凭什么专管大事?这不是我们种庄稼而你白拣粮食吗!”王猛冷笑:“不光是你种我收,还要使你做好饭端给我吃!”樊世跺着脚咆哮:“姓王的,迟早必叫你头悬长安城门,否则我不活在人世!”苻坚得知,果断地说:“必须杀此老氐,然后群臣方能整肃。”找了一个借口说樊世为女儿同苻坚的公主争抢婚事,就把樊世杀了,然后苻坚继续频频出头力挺王猛执法,其实侧面也为了自己而再次强化君权,因此,王猛与苻坚的关系不是表面上推行汉法,整肃朝野那么单纯,本质上也是协助苻坚个人巩固帝位,不能忽略苻坚得位不正的事实。

    另一方面,前秦毕竟是氐羌部族建立的王朝,豪强首领的影响往往还比较强势。而王猛竭力弘扬法家手段,有些继承商鞅在落后的秦国立法的遗风,这一王朝国号同样为“秦”,可见也颇有些历史渊源。但是,王猛应该并不是纯粹的法家酷吏,一样是儒法并重,所以,苻坚认同王猛主张教化,培养合乎要求的人才,改变前秦的部落草莽习气,调整各族之间的关系,尽量一视同仁,确立了“黎元(百姓)应抚,夷狄应和”的国策,其他匈奴、鲜卑、羯族等有才干的也都提拔,所以随着前秦强大,北方各族归附较多,其首领往往也能够得到任用,这本来是兴旺繁荣的表现,但谁也想不到也会是苻坚淝水失败后的最大隐患。

    显然,前秦收拢各部臣服,肯定不会是高举仁德或法治大旗就能成功,一样是伴随战争东征西讨完成的,前秦立国位于西部,四面都有其他政权,如建都平城的鲜卑拓拔部所立代国,河西地区张氏前凉、氐族杨氏仇池政权以及更西面的吐谷浑部落,东部中原地区还有建都邺城的慕容鲜卑前燕政权,而整个南方还有咄咄逼人的东晋王朝,用一句“强敌环伺”形容应该毫不夸张。王猛一番整顿,前秦国力有了较大提升,与雄心勃勃的苻坚丝毫没有割据关中的保守观念,根本旨在剿灭群雄,他们的策略是稳定西北,然后东进中原。


    到建元二年(366年),匈奴刘氏部、乌桓独孤部、鲜卑没奕干部和拓跋部的代国等归服前秦。然后,王猛开始表现文武兼备的一流才干,大破河西前凉,再讨灭原苻生的弟弟苻柳,略微休整。这时,桓温再度北伐,进军枋头威慑前燕。慕容玮派人求救,提出割虎牢(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以西之地给前秦。群臣反对救燕,王猛则向苻坚献策:先出兵与燕共退晋军,然后乘燕衰颓而取之,是为“先救后取”之计;若是让桓温攻占了中原,则秦将“大事去矣”。苻坚十分赞同,于是出兵救燕,导致桓温大败,四万余众身死,北伐之梦彻底破灭。而秦燕联军获胜,前燕却要毁约,刚好给前秦借口,王猛领军讨伐,攻占洛阳,实现东进中原的一大步。

    建元六年(370年),王猛继续伐燕,在壶关对决兵力远胜数倍的燕军,活捉南安王慕容越,所过郡县无不望风而降。大军花了两个多月围攻晋阳,又活捉了东海王慕容庄。潞川决战,大破燕军主力,直至邺城。前秦士气一路高涨,苻坚亲自前来会师,前燕灭亡,慕容玮、慕容评本来逃走都被追回。前秦声威震动北方,陇西鲜卑乞伏部、甘青之间的吐谷浑等也都臣服。到建元十年,再定巴蜀,十分天下已经占据六七成,东晋王朝已经感到天地变色,大为不妙了。   

    王猛当之无愧为整个两晋时期最杰出的大才,不仅为前秦立下赫赫功勋,并且许多荣誉都辞而不受,更有知人之明,王猛虽然看上去更倾向法家,但主要是前秦国情复杂,需要严格整肃,但该宽仁的他的表现同样十分大度,如在讨伐前燕时对大将邓羌不听指挥,擅自更改部署,扰乱军法,这犯了军中大忌。在一向执法严明的王猛来说,任何一项都足以杀头,但王猛却容忍邓羌,还利用他的长处,最终大获全胜。而他对前秦不利的一些人也及早觉察,可惜这方面苻坚未能采信。如苻生的弟弟苻柳,王猛早就提醒过。但由于之前夺位已经除掉了苻生,苻坚不忍多杀手足,后来苻柳果然反叛。还有收容鲜卑慕容垂父子,王猛也十分警惕,甚至设计陷害他们逼迫暴露行迹,苻坚也知道王猛的心意,一直很包容慕容垂。虽然痛惜苻坚后来的失败,但也不得不客观评价,苻坚当真是非常尊崇儒家仁德的理念,作为一个少数民族首领,当真表现出了十分宽广的胸襟,有着过人的魅力。

    北方统一初步完成,王猛就病倒了。苻坚为此到处祝祷,还特赦了一些重罪犯希望感化上天,王猛的病情有些好转,苻坚欣喜不已。王猛趁着病体稍好劝谏苻坚。历史上对王猛认为鲜卑、西羌是前秦之敌,东晋视为华夏正统的说法有过争议。很可能出于后来唐朝编撰《晋书》时对晋朝的一些美化,毕竟苻坚确实招来大败,前秦土崩瓦解。按说隋唐都是北朝势力的延续,对东晋南朝原则上并不亲近,但微妙的是在文化审美等方面,隋唐等北方人士对金粉江南却有某种难以言说的青睐和模仿心理。也许王猛作为北方寒门士子,内心还是有这种心理的。只不过他很明智,虽然对桓温有好感,但并没有真的随他南下。事实上,王猛所提到的前秦隐患的确也是事实,完全证明苻坚是过于盲目乐观,他的儒家仁德理念在收服那些枭雄豪杰来说并不当真管用,众多部族只是表面臣服。因此,对王猛的劝谏应该从两方面衡量,未必是当真对东晋心存“正统”一说。

(后略)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