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数松果》李艳

《数松果》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1、
2、
3、
4、
【教学重点】
1、
2、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寻找口诀记忆规律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抽象推理能力;
启发、演示、讲解、操作、练习等
课件、小棒
一、
1、
师:秋天到了,小松鼠和妈妈来到森林里采松果,它们采了很多松果,可是不知道有多少个?你们能帮助它们数一数吗?
2、
3、
生:5个5个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师生一起5个5个数松果。
【设计意图】
创设数松果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初步经历了5个5个数松果的过程,为下面编制5的乘法口诀做铺垫。
二、自主探究,编写口诀。
1、整理数据,完成统计表。
师:我们也可以列一个表,把数的数据记录下来。
(1)1—3堆师带着数。
有几堆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有几个 |
5 |
10 |
15 |
|
|
|
|
|
|
师:让我们一起边数边整理数据。1堆有几个松果?
生:5个
师:好,请同学们拿出5根小棒代替5个松果。
师:那2堆呢?(10个)需要摆几个5?
3堆呢?(15个)摆几个5?
(2)4—6堆自己独立完成。
师:你能按照刚才的方法,摆一摆,数一数,填一填吗?
要求:时间3分钟;
(3)汇报。
有几堆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有几个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40 |
45 |
生说答案,师出示结果;
说说7堆松果有几个,你是怎样得到的?
小结:用数数和加法都可以得到结果。
【设计意图】
通过摆一摆,数一数,填一填,让学生学会整理数据,建立堆数与个数之间的关系,脑海里有几个5的概念。
2、数形结合,编写口诀。
师:同学们,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松果的数量吗?
(1)结合松果图,写出乘法算式。
1-3堆带着写。
4-9堆各有多少个松果,让学生根据课本中的松果图列出乘法算式,最后再集体交流,教师板书。
(2)根据5的乘法算式编制5的乘法口诀。
师引导学生编出前三句。
生尝试编剩下的6句口诀。
要求:时间3分,编完后自己读一读。
小结:编口诀时,我们一般把乘数中较小的数放在前,较大的数放在后,交换两个乘数的乘法算式,口诀是相同的。
(3)齐读口诀
(4)介绍口诀的来历。
乘法口诀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它读起来顺口,是我们计算乘法的好帮手。
三、多种形式,记忆口诀。
(5)做游戏。 师喊几只手,生说出对应的口诀。
【设计意图】
四、丰富练习,应用口诀。
1、把口诀补充完整。
四五(
2、我能算得又对又快。
2×5=
5×1=
3、根据口诀写算式。
三五十五
( )×(
)=(
)
( )×(
)=(
)
4、看图列算式。
5、解决问题。
五、小结。
师:说说本节课你的收获?
六、作业:
背诵5的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