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瓷城,悠悠渌水。8月2日,一个骄阳似火的日子,我们驱车800公里,直指湖南醴陵。尽管全身的疲惫还未有褪去,但寻访邹艳常老师的那份急迫心情早已按耐不住,电话一番联系之后,一路寻去,终于找到了艳常老师在醴陵市区醴泉路上开设的大雅瓷艺馆。
其实,认知邹艳常老师,还要从她和杨钧联袂创作的《红遍九州》说起。在建党九十周年之际,邹艳常与杨钧两位大师特意创作了《红遍九州》,庆祝党的生日。这是由“英雄瓶”、“巾帼瓶”组成的《红遍九州》对瓶,巾帼瓶就是由邹艳常老师主笔,她大胆采用工笔汾水的手法,作品妙到豪巅、清新自然。我也正是从红遍大江南北的《红遍九州》认知了邹艳常老师。叩开大雅瓷艺馆的厅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满屋耀眼的瓷光流彩。品茶、聊天,虽是首次相见,但一切都显得那样自然、和谐。艳常老师的瓷艺馆分两层,为复式结构,青砖装饰,配以色灯,一切显得是那样古朴、悠远、和谐,像是一个充满釉下五彩陶瓷艺术故事的百宝箱。邹艳常老师介绍说,这一切设计都是出自她中国美院毕业的女儿刘丹青的妙手,真是有其母必有其女。馆内陈列的不仅仅是她各个时期的作品,还有醴陵釉下五彩陈扬龙、丁华汉等老一辈艺术家的代表作品。艳常老师说,每天对话它们,自己总能找到一些创作上的灵感,激发起创作的激情。邹艳常老师的创作室设在一楼,女儿和美院来醴陵创业的几个同学的工作室设在二楼。走进艳常老师的工作室,两尊还没有完成的花瓶好像在静静等待主人的归来。艳常老师笑着说,最近太忙了,一些外地的老朋友来访不断,订单也比以前多得多,汾水是个细功夫,急不得,一件作品从构思到绘画,到上汾水,再到烧制成型,起码要花费个把月的时间,精品还要长。
在艳常老师的引导下,我细细端详流光溢彩的釉下五彩陶瓷作品,件件精美动人,不管是花鸟写意,还是人物春秋,都仿佛诉说着一个个与主人有关的故事,它们把我带入了主人公深邃的艺术世界。邹艳常老师说,她是地地道道的湖南醴陵人,1964年出生,16岁就进入当时的群力瓷厂,开始学徒生涯。当我问及艳常老师,当初为什么走上这样一条艺术从业之路时,她笑吟吟告诉我,出生在陶瓷艺术世家的她,从小就喜欢画画,外公家在醴陵沩山是开瓷厂的,母亲,外公也都是从事陶瓷制作的。正是这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艳常老师从儿时起,心中艺术种子在润物细无声的滋润中慢慢发芽成长,在泥胚子上画画成为她的爱好。其实说起醴陵沩山窑厂,熟悉醴陵釉下五彩的都知道,沩山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村落,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至今还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此地清雍正年间开始烧制瓷器,至光绪年间为盛。当时全县有瓷厂480多个,形成了以沩山为中心的瓷器产区,中国釉下五彩瓷就诞生在这里,沩山窑大遗址为此也列为醴陵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邹艳常老师说,真正影响到她艺术发展的,起决定意义的还是陶瓷艺术大师丁华汉,是丁华汉真正开启了她艺术创作之门。说起恩师,邹艳常眼中不时闪出那种溢于言表的感激之情,她说跟随丁华汉老师从业这也是艺术生涯中的福分。丁华汉,中国陶瓷艺术大师,1978年被评为国家级陶瓷彩绘工程师,尤为擅长工笔花鸟绘画和陶瓷美术装饰,笔法大气,功底深厚,以醴陵釉下五彩的汾水工艺著称,也是1955年恢复陶瓷釉下彩四元老之一。难得遇见这样的伯乐,争当千里马的信心更足了。邹艳常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上班期间休息时段,她在创作室迟迟不肯出来,下班之后,痴迷的她在自己房间里反复揣摩师傅的作品,独自感受釉下五彩汾水的魅力。艳常老师说,釉下五彩汾水是醴陵陶瓷艺术的特殊工艺,首先在烧制两次后的素烧坯胎釉面上,对创作装饰纹案进行勾线,然后再进行五彩汾水。把所要进行汾水绘制的图案,先用特殊的油墨或者颜料勾好轮廓,勾线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堵水,使调制好的颜料水在预定的位置内流动,而不影响其它花面。这种技法对汾水人员要求很高,稍有不慎,颜料水就会流出线外而形成色脏并影响整体层次面;颜料水用多、用少都不行,颜料水在胎体釉面上停留时间过长或者过短也不行,这些都会影响成瓷后的整体效果;技法不熟练、工艺水平没有把握好,就会使图案表现不出栩栩如生的自然渐变的美感与层次感。而且,如果因为吸水时间把握不到位,形成的水渍就比青花汾水显得跳眼的多,那么烧制出来的瓷器肯定就会是一个有瑕疵的工艺品,直接影响陶瓷的整体美观和陶瓷的艺术价值!
醴陵釉下五彩汾水的过程,在邹艳常看来那就是在精心装扮自己即将出嫁姑娘一样,要把感情倾注于整个创作的全过程,心要静,情要专,每件作品都是灵动的,这也是醴陵陶瓷艺术的灵魂所在。也就是跟随丁华汉学习的一年多时间,邹艳常深深喜爱上了釉下五彩的汾水工艺,并不断用心去悟。现在繁杂喧嚣的市场经济时代,很多所谓的陶瓷艺术大师只会画面创作,不会渲染,不会汾水。邹艳常认为,一个好的艺术家,创作的艺术作品,更应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应该成为一种分段作业的制作。正是基于这种认知,她在刻苦钻研汾水技艺的同时,也时时没有忘记题材创作设计、勾线,她的作品全部是自己设计,独立完成。以至于创作使用的颜料,也都是自己亲自调配。她认为作为陶瓷艺术大师这样才会在图案创作和汾水使用上,把自己的艺术感受渗透进去,在渲染过程中,才会使画的层次感更加强烈。
30多年来,她始终坚定着这种艺术追求。不管是在红官窑瓷厂做车间彩绘管理,还是希灵陶瓷制作有限公司担任设计总监,这种追求她从没有改变过。30多年的不离不弃,悟性出众她,加之勤奋钻研,技艺日益精进,尤其对釉下五彩勾线,汾水的工艺技法,不仅操作娴熟,而且能做到博采众长,自成一家。邹艳常的作品以工笔花卉为主攻,广博众家之长,以她那女性特有的细腻创作手法,从醴陵的‘浓彩,淡彩’工艺中研发出“渲染”技法。她的作品追求渲染极致,每次渲染都要三到四次,细细品味她的作品工笔花卉,花薄、色艳、动人。作品层次分明,贴近自然,艺术感强,形象逼真,清新秀丽,恬静雅致,风格独特。正如她自己所讲,她创作的《果实累累》,每一粒葡萄,要用渲染五次,汾水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一定渗进去,让观赏者有垂涎的感觉。在创作的形式上她不断寻求突破,比如她创作的《俏江南》,颜色的搭配与众不同,浓彩与淡彩有机结合,恰到好处。邹艳常认为作品创作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既要敢于冲破老观念,还要继承老的优秀技法和精神。
付出和收获总是能成正比的。艳常老师在辛勤付出之后,也收获属于她的荣誉。而今,她被业内誉为中国釉下五彩、工笔汾水第一人,釉下五彩汾水“渲染”技法传承人,并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师、湖南省陶瓷工艺大师。作品《果实累累》获得第四十三届陶瓷博览会“和谐奖”;作品《红遍九州.巾帼瓶》作为献礼建党九十周年的国礼,深受业内好评;作品《四季花卉》获得第四届湖南省工艺美术精品大赛铜奖。其代表作品《簇拥水仙》、《硕果累累》、《荷塘清气》、《花开富贵》、《大玉春壶》、《俏江南》等广被收藏。
乘风破浪会有时。正是由于她这种既尊重传统,又勇于突破的精神,2012年,邹艳常婉言谢绝了醴陵希灵陶瓷有限公司领导的一再挽留,提前退休,投资50多万,在醴陵市区醴泉路开办起属于她自己艺术栖息之地--大雅瓷艺馆。邹艳常老师说,这样自己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可以一心一意去创作,少受牵绊,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探索自己的艺术之路。对于她创业的想法,中国美院毕业的女儿刘丹青也力挺母亲,并力邀美院研究生毕业的几位同学,加入母亲的艺术创作大军。采访结束时,作为大雅瓷艺馆的艺术总监,邹艳常老师说她如今有两个愿望,一是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传承釉下五彩的汾水技艺,丹青妙笔绘春光,成为醴陵的一支笔;二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更多能登上艺术爱好者的大雅之堂,这也是陶瓷艺术馆取名大雅瓷艺馆的原因所在。
http://s2/mw690/c30af1d8gx6CpjjNVYJ21&690
http://s14/mw690/c30af1d8gx6CpjoL4cJ0d&690
http://s8/mw690/c30af1d8gx6CpjpwwSP37&690
http://s14/mw690/c30af1d8gx6Cpjq5OTr8d&690
http://s2/mw690/c30af1d8gx6CpjqIX2991&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