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八类特殊群体学生成长方案与辅导计划

(2014-11-04 17:33:27)
标签:

365

分类: 学校活动

安丘市红军小学

八类特殊群体学生成长方案与辅导计划

一、教育理念

做了多年的乡村教师,发现单亲家庭的孩子越来越多。其原因大部分是因为离婚。离婚虽是死亡婚姻的最好结局、是社会的进步,但它带来了负面的反应真是巨大。处在单亲家庭的孩子通常都处于感情的半饥渴状态。他们通常表现为:性格孤僻,内向自卑,桀骜不驯。在待人接物时冷漠无礼;或胆小怕事,心理脆弱;或情绪波动,喜怒无常;或极不合群,自控力差。作为人师,为使这类学生走出泥潭,做到人性和社会性的正常发展,从而步入人生的正确轨道,特制订如下计划。

二、教育与辅导目标:

1、为之创造一个快乐健康的生活环境,不管是哪一种单亲家庭的孩子,我们都应该让他们充分地感受到生活的温情,感受到家庭环境给他们带来的关注和爱护,让他们明白失去了某个亲人,还有其他关爱他们的亲人在让他们和所有双亲孩子一样在健康快乐中自由成长!

2、使孩子尽快地从失去父爱或母爱的痛苦中走出来,逐渐养成开朗自信的性格,走向成熟更理智让孩子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找到力量,找到自信。找到人生的目标和方向。

3、引发这类孩子的思想转化,使他们引起共振,产生共鸣,产生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帮助他们认识自身的价值,执著追求自己的奋斗目标。

4、培养其社责任感,立志做一个有益于社会,对社会有积极贡献的人。

三、辅导方法与措施:

1求需求点。人们每时每刻都有需求,这是人们思想上和心理上的共同特点。所以抓住了需求点也就抓住了孩子心灵上的关节点。单亲家庭孩子最缺少的是亲情,他们的需求点无外乎有:需求家庭的温暖,需求成功的喜悦,需求别人的理解同情等。教育者要适时抓住孩子的需求点,在班级和家庭中创设亲情氛围,用亲情和集体的温暖抚慰他们心灵的创伤,给他们以亲切的关怀,使他们感受到亲情般的爱怜和温暖。

2闪光点。闪光点即一个人的长处和优点。抓住人的优点和长处来肯定、鼓励、表扬,哪怕是一点点,都能有效地打消人的自卑感,唤起人的进取心。每个人都有闪光点,单亲家庭的孩子也不例外,当他们在学习上有创造性见解时,家长和教师则要格外夸奖和给予肯定。对单亲家庭孩子应该多鼓励,少指责;多温情,少冷漠。

3兴趣点。兴趣是做事情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只有充分展示自己的兴趣、特长,才能培养和树立自信心。单亲家庭孩子恰恰在展示自己兴趣特长方面存在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发现并予以发展,就会失去教育转化使其成才的机会。孩子的自信心,紧张度,特别是孩子对所学知识的兴趣都会影响知识的迁移。因此,教师和家长必须善于发现并及时引导孩子的兴趣,并适时地把这一兴趣迁移到有利于孩子身心发展的轨道上来。这样才能产生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4挫折点。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能没有挫折。对挫折如果处理得好,就可能成为孩子进步的新起点、前进的新动力;处理得不好,则会变为思想上的下滑点、倒退点。单亲家庭孩子身上的挫折点很多,不仅表现在父母的离异上,在生活、交友等方面也有挫折。为此,教师和家长必须抓住这一思想转变的关节点,及时地进行劝慰、开导。

5共鸣点。所谓共鸣点是指孩子之间在思想情感、行为处境等方面的共同点。单亲家庭孩子的处境是相同的,但思想行为却又不尽相同,这里不乏有成才成名者。单亲家庭孩子的思想起伏较大,性格、行为异常,学习被动,习惯极差,缺乏自信等。作为教师和家长,我们除了在生活上主动关心他们外,更多的是思想上的因势利导,唤起他们的自信。比如用卓别林、洗星海等有关单亲家庭子女为人类做贡献的事例,引发这类孩子的思想转化,使他们引起共振,产生共鸣,产生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帮助他们认识自身的价值,执著追求自己的奋斗目标。

6无原则地迁就、溺爱孩子。在丧偶或离异之后,为人父母者往往更加怜悯孩子,啥事都依孩子,一切都任由孩子摆布,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其结果常常导致孩子处处以我为中心,变成自私、专横和任性的小霸王,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不懂得尊重他人,往往瞧不起含辛如苦养育他们的父母。

7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有许多单亲家长与孩子相依为命,把孩子当作生活中唯一希望,唯恐孩子不安全、出事故。对孩子的生活包办代替,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还采取种种办法来限制孩子的活动,这也不行,那也不准,生怕孩子出问题,孩子事事不能独立,没有机会亲自去体验一些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风险,这样的孩子缺乏独立意识,一旦离开了家长,便不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了。

五、辅导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营造一个温暖快乐的生活环境   庭的孩子往往做事不考虑他人的感受,要么胆小怕事唯唯诺诺,要么胆大妄为,恣意张扬,尤害怕外界给他们刺激,总有恐惧、悲伤、焦虑、攻击性强等不良心理和不良行为倾向,他们很在乎外界的感应并因此放大自己一厢情愿的臆想,常常为一点小事而伤神烦恼,敏感且相当脆弱,情绪波动大。如果不及时正确引导,将会让孩子走向极端,轻者表现为胆怯、固执和不合群,重者会产生对别人的妒忌和仇恨。因此我们要为之创造一个快乐健康的生活环境,不管是哪一种单亲家庭的孩子,我们都应该让他们充分地感受到生活的温情,感受到家庭环境给他们带来的关注和爱护,让他们明白失去了某个亲人,还有其他关爱他们的亲人在。要多与他们进行思想沟通,了解他们的日思夜想,走进他们的心里,成为他们可以倾诉的对象,否则就会把他们推到反面去。

 2、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的言行是孩子最初模仿的对象,他的一切唯你是瞻,你的身传言教给了他以后的学习习惯及待人接物的标准。所以在孩子面前家长和教育者应该作出表率,德高要为师,学高要为范,否则孩子最能攻击你的就是:你也是那样做的!让你威严扫地,颜面尽失。我们不妨多检点自己的言行,尽量给孩子带来正面的影响。多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尽量和孩子一起学习,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将给孩子一生受益无穷的良好习惯。笔者曾见识过一些优秀的家长,他们的孩子不能说很聪明,但家长很有耐心,孩子学习到几时家长陪同到几时,这样家庭的孩子很多都上了好大学,而我们老师美其名曰:勤能补拙!让孩子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找到力量,找到自信。找到人生的目标和方向。使孩子尽快地从失去父爱或母爱的痛苦中走出来,逐渐养成开朗自信的性格,走向成熟更理智。

3、培养孩子接受挫折的能力    个中国人大的心理学教授给我们讲了一个真实的事情:清华大学的一个佼佼者,一个18岁的风华正茂的小伙爱上了法律系的女孩子,但女孩子并没有接受,小伙子第一次感受到了失败的滋味,他从小到大都是一帆风顺,永远是老师家长长辈和同学眼里的骄傲,他不敢相信他的失败,于是他采取了极端的方式,女孩子受伤报警,男孩子因此被判刑8年。8年啊,一个最有前途的青年顿时陨落!我们在给孩子掌声的同时,也要有意的给他们挫折的锻炼,人的一生并不能时时生活在鲜花掌声中,并不能一帆风顺,要知道我们培养的不是一个只能接受赞扬的残疾。试想一个连挫折都不能正确面对和勇敢跨越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也会是一个低能儿。单亲家庭的孩子本身就遭遇了人生的一个重大的挫折,正确引导他们,让他们勇敢面对现实,早日走出心中的阴霾,积极的去生活学习。

4、培养孩子要能够勇于承担责任  在单亲家庭的孩子,因为他的生活中欠缺亲情,很多他的周围的亲人都容易把他当成弱势群体,在平常的生活中对他们过多宠溺过多娇惯,从而对他们应该做好而没有及时按质按量完成的任务加以人为的包容。这让孩子形成惰性和依赖性。一个人勇于承担责任并不是孩子长大以后才需学习的。一个人从小接受的东西在潜移默化中会形成思维定势,等到孩子成人后已经来不及了,我们应该从小就他们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就让他们勇敢的承担他们必须承担的责任。在平常的生活中,有意的让他们参加各种力所能及的任务和参与班级和家庭的某些决策,让孩子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找到力量,找到自信。找到人生的目标和方向。使孩子尽快地从失去父爱或母爱的痛苦中走出来,逐渐养成开朗自信的性格,走向成熟更理智。

 总之,我们在责怪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的同时,莫忘了思考怎样关注他们,怎样给他们提供适度的环境。我呼吁,无论为人父母还是为人师长,在忙碌的社会生活中,请给予单亲孩子更多关怀更多关爱吧,让他们和所有双亲孩子一样在健康快乐中自由成长!

六、辅导日程安排:

周次

时间

地点

辅导内容

1

周二下午快乐大课间

办公室

信心与亲情教育

2

周二下午快乐大课间

办公室

人生观教育

3

周二下午快乐大课间

操场

游戏与娱乐

4

周二下午快乐大课间

操场

游戏与娱乐

5

周二下午快乐大课间

教室

学习辅导

6

周二下午快乐大课间

办公室

信心与亲情教育

7

周二下午快乐大课间

办公室

人生观教育

8

周二下午快乐大课间

操场

游戏与娱乐

9

周二下午快乐大课间

操场

游戏与娱乐

10

周二下午快乐大课间

教室

学习辅导

11

周二下午快乐大课间

办公室

信心与亲情教育

12

周二下午快乐大课间

办公室

人生观教育

13

周二下午快乐大课间

操场

游戏与娱乐

14

周二下午快乐大课间

操场

游戏与娱乐

15

周二下午快乐大课间

教室

学习辅导

16

周二下午快乐大课间

操场

游戏与娱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