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研究》开题报告
(2013-09-09 19:33:12)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
立项号 |
2013XKT-YJ170
|
课题名称 |
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研究 |
|
负责人 |
潘婷
|
所在单位 |
灞桥区十里铺街办交大思源第四幼儿园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观察,是人的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不是盲目的、随意的。观察是人们增长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观察是人们思维、想象、理解、表达等能力发展的基础和前提。3—6岁的幼儿对于外界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总爱问“为什么?这是什么?”等各种问题,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经提出:“观察、观察、再观察。”因此从小培养幼儿观察能力,才能使幼儿在认识事物和及日常生活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具备持续的观察能力,获取丰富的感知材料,由此对事物加深认识和理解。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引导幼儿有意识的观察书上图画、生活中的事物、自然景物,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使幼儿的观察能力得到不断地发展。通常提到观察,大家想到的就是眼睛,到要达到最终的目的,光靠眼睛显然还不够,要学会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闻,用手去触摸,用心去感受。希望通过课题研究以多种形式开展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形成以幼儿观察能力培养及家园共育为特色的园本课程。培养孩子的观察还要注意一些问题,比如要确立观察目的、制订观察计划,培养孩子浓厚的观察兴趣,在教育孩子注意观察事物现象的同时,去探寻事物的本质。这才是观察的目的。
1.指导孩子观察时,注意启发他与想象紧密结合。恰如其分的想象,会使观察插上翅膀,意境更加广阔。 2.创造条件为孩子提供观察自然和观察社会的机会。观察小猫小兔,观察市场上的繁荣景象,观察大街上一幕幕的场面……这对于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丰富写作内容,提高整个学习效率,都有重要作用。 3.应该向孩子明确地提出观察的目的、任务,教给观察的方法。比如观察一个字,观察力强的孩子能很快地把寓于生字中的熟悉部件看出来,或把形近字、音近字之间的细微差别区别清楚。观察景物、要有远近、里外、上下、左右、前后的顺序。观察的目的决定观察的方法:这好比木匠看木头,先看木头的长和粗;用木头烧火的人,先看木头的干湿;森林学家看木头,先看木头的年轮和想象它的生长过程。
4.应该培养孩子观察的主动性,尽可能让孩子多参加活动。比如星期天带孩子外出参观游览,都要让孩子带着观察的任务离家,
|
|||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
解读 观察能力:观察力对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很有价值,它是孩子获取更多关于身边事物信息、丰富表象、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的基础,对于想象力和思维的发展都有很重要的奠基意义。所以,从小培养孩子善于观察的习惯和观察的能力十分重要。 观察范围:我们在教学中对小班幼儿观察力的发展作了些探索,从中发现幼儿的观察力是与对观察对象的兴趣、观察方法和对观察对象的认识基础都有关系。如果培养起孩子的观察力,他们就不会感到无聊、厌倦,相反充满热情和好奇,不断地探索观察各种自然现象,甚至社会现象。
观察目标:兴趣是幼儿学习过程中最好的老师,幼儿有了观察的兴趣,就能吸引他们主动关心周围事物的变化。 现代科学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人类对世界一切事物的观察能力,因为观察是人类智慧的窗口,是创造力的源泉。人生活在自然界,就离不开对自然的观察,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卡尔威特曾经这样说过:“在教育上,与其填鸭式地给孩子灌输知识,还不如开阔他们的眼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因此发展和培养幼儿观察力是非常重要的。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有的孩子总是那么粗心,而有的孩子却不同,他们对老师今天怎么没有戴眼镜、鱼缸中又添了两条珍珠玛丽等等周围一切细小的变化都能及时发现,为什么会有这二种不同的表现呢?
|
|||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
1.准备阶段 2.2013年9月,确定研究方案,完成开题报告。
3.行动研究阶段
4.总结阶段
|
|||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
1.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 2.课题研究过程的相关资料。
对小二班家长进行宣传,家长配合老师来做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使用实验法,对全班幼儿的观察能力有初步的了解。
通过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让幼儿观察树的种类、特征、树的各个部位等来体现幼儿观察能力的提高。
3.教师有感而发撰写的随笔或叙事:
|
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6页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