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言恒享隽语隽永
(2025-09-25 20:01:48)
恒言恒享
先生的五卷本(主席一次性出版过五卷本),我主要拜读了《恒言隽语》,就此谈一下读后感吧。
洋洋洒洒1200条(句、段、节?),前几句道出了许多专业人士的人生写照。不好具体谈哪条哪句,身为晚生,似乎对哪条哪句认同也好、赞赏也好、交流看法也好,似乎均不合适,尚无资格评价。
我想谈一下总的感受。先生的恒言隽语,读来
.........................................................,像学者的娓娓道来,长者的语重心长,智者的良苦用心;有的像夜晚的灯光,有的像夜路中的星辰,有的像航海时的灯塔;有的是心得体会,读来深入人心,有的是人生感悟成为观点,启人心智,有的如有神助堪称思想,能教化人且能历久弥新。
语丝絮语通常会分为几大类,如人生、事业、修身......没有归类,读来就不拘类。时有教益,有惊喜、有启迪。
先生的恒言隽语,更多的是劝慰、劝谏的警句,形式上也有对仗、递进、比拟等手法。有的几句递进,是将一个道理多层面说透,如关于士兵与将军、关于勇敢、关于真理、关于伯乐、关于友谊、关于爱情、关于家教、关于舍得.....以及对“我”的解读和对“德才兼备、仁者爱人”的期许、“中庸之道”的领悟、“难得糊涂”的引申。
我知道我们60后的一批作家,好多都有类似的创作和出书的构想。当年我也是写了200段左右,当时激动了自己的语句,过几年后再读,有的实在觉得平淡无奇了。先生的恒言隽语,大都或许是老生常谈,然而正是这老生常谈,成为了“指路明灯”,说起老生常谈,我有个感受,就是部分70后、60后和之前的人,最认可;80后90后,要待而立之年之后,渐渐认同;而00后,恐怕要到五六十岁,或者起码人过40吧,才觉得“有味道”“是这么回事儿”,甚或“悔不当初”了,这是种晚熟。一切交给时间吧,正如先生第1200句恒言隽语“”让我们守住自己身上的’喜神’”,祝愿先生的恒言隽语在时间的长河中越发光辉!
(张富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