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父亲节说开去
(2021-06-20 16:15:52)由父亲节说开去
张富英
世界上的第一个父亲节,1910年诞生在美国,是由住在美国华盛顿州斯波坎的布鲁斯多德夫人倡导的,历经1924年美国总统柯立芝表示支持设立,1966年约翰逊总统签署总统公告,最终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签署正式文件,将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定为全美的父亲节,并成为美国永久性的纪念日。
中国也曾有自己的父亲节,这要追溯到民国时期,1945年8月8日,上海发起了庆祝父亲节的活动,市民立即响应,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市各界名流,联名请上海市政府转呈中央政府,定"爸爸 "谐音的8月8日为全国性的父亲节。
高呼“父爱如山”的国人,至今也没有确立自己的父亲节,过的依然是“洋人”确定的。其实,将九九重阳节确定为大中华的父亲节,既有基础又有渊源还好推广。这不由人,切来说说这“父爱如山”,父爱如山,几人识的?似山非山也,何以见得!
靠山乎?俗话说: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靠天天会塌,靠地地不灵,靠父母是孬种,即便自己的影子,也会在黑暗中雨来时毅然离开你。自己做的饭最香甜,自己挣的钱最干净,花起来腰杆也硬。自信者自助之,自助者天助之,天助赢得有尊严地活着。不自助者,谁都爱莫能助。人生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你自己;这一生最好的作品,就是塑造的自己。自立的自己,才是自己最大的贵人,自己最可靠的靠山。
恩重之山?“都是为了孩子好”是强加给孩子的“恩债”。在中国,基本不必担心父母“缺位”,“中国式父母”是一中国特色,“孩子,都是为了你好”这是捆绑;“孩子,只要为了你,爸妈幸福不幸福无所谓”这如同绑架。因为,这会极易滋生一种代偿心理,会扭曲孩子的价值观。
我们总是披上合理的外衣,振振有词地为孩子操心着,不舍得放手。其实我们不敢放手,因为放手意味着我们面临丧失我们的依赖需要,或丧失被人依赖的需要。父母总是为孩子担忧的背后,有我们自身面对孤独,或将不再重要的担心。在以拯救者姿态操心孩子的同时,我们缓解了自己潜意识不自信的焦虑。父母爱孩子,但是不欠孩子的;孩子长大了,也不欠爸妈的。我们都曾不由过自己的父母,也都逃不过岁月的不饶。且行且珍惜!
无论什么圈,到最后剩下的,还是那些靠自身实力,能够拿出成果的人,身份引发的关注,向来是暂时的,极少有人,能凭借有钱有势的父亲,和富裕的家庭背景,混一辈子的。即使有也赢不来真正的尊重。
还是慎写少看父爱如山母爱似海的酸文,对于没能尽早醒悟、父母在着时,没能好好孝养的我们,会起鸡皮疙瘩的。
中国父母最可爱也最可恶的,即最大的问题,是拼了自己的老命,只是为了保证孩子不吃苦,最好是能过上“上等人”的生活。你对孩子期望的,和你对孩子抱怨的,皆是一回事。做父母的总想教育好孩子,最后却往往只是感动了自己。常常是偏爱的果子不上色
孩子大了,他是一个社会人了,再也由不得你。即使你有万贯家财,有自以为天大的本事,你也保证不了孩子什么。他将以社会一分子,经受大千世界的洗礼,成为他应有的样子,过只属于他的人生。该受的苦、吃的亏、经的难、遭的罪,恐怕一样也少不了。你更保证不了孩子,就必然会有饱腹恩与反哺心,就一定感受到“粒粒皆辛苦”,就一定“报得三春晖”。
你想让你的孩子不吃苦,过上不为难的生活,只能说愿望是好的,除了不可能,就是让你的孩子过个无意义的人生。你唯一能做的,便是相信他、祝福他!不必过于为孩子担心,有时你越担心,孩子就会越让你担心。尽量做到孩子成功的速度,快过爸妈老去的速度!
中国人活着活着就活没了自己。岂知,为别人活,实质是讨好别人、巴结世界。只有活出自己,才有资本爱人!自己足够好,才会赢得美好的遇见。“与其追赶一匹马,不如种下一片青草,迎来一批骏马”。当你开始爱自己,这世界才会开始爱你。所谓命好,全是因了靠自己!所以,人这一生,除了生养恩,只欠自己!
爱自己,不是自私、不是自利,是对自己的所爱,最坚实的担当;是对所有爱着你的人,最牢靠的承诺;是对你今生所有最好的善待!如此对人生的思索,超越时空;如此善待自己,福气不请自来!
有时候失去指望未必是一件坏事情,对他人没有了指望,让自己对自己负责,这才是人生中的希望。是历练自我认清自身提升自己的好机会。指望别人,你就输了,这就是生活。更为可笑的是总盼着天上掉馅饼,却不知哪里掉馅饼、哪里有陷阱。
只有自己经历过,才是真正的成长。没伞的孩子才会努力奔跑,奔跑的孩子才有生气、有力量、有希望!
这个世界上,除了父母,没有什么人的付出是不求回报的!!没有人会为你价值之外的东西埋单。我们有谁看到从别处所受的恩惠有比子女从父母处所受的恩惠更多的呢?(苏格拉底得意弟子色诺芬反问过世人)。处处江湖,所以别指望。唯不指望,才有希望!
刚开始也不理解佛说的那句:去花儿女的钱吧,这是给孩子积德。原来父母才是每个人最大的佛!我们为什么没有那么好的福报,是因了我们从这两尊佛处只知索取、敬俸的少了!有时问一下佛:国人做父母的很少花到儿女的钱呀,这会怎样?佛只笑而不答!
一个家庭走得远不远,兴不兴旺,就看两点:一是培养的孩子有无反哺意识和回馈能力;二是父母的财产何时流向儿女,由儿女们是否具备了“配位之德”决定。第一点好理解,家里培养出了既有孝心,又有本事的子女,这个家一定兴旺发达。这第二点似乎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我们不都是尽量多、尽量快、尽量早的给孩子吗?成年了,有出息的儿女,只会增长为家底贡献分量,这也是在培养后辈的配位之德。过早分化,是在折损子孙的福报,是衰落气象。这只有贵气之家才懂得!想想过去的大户人家,看看今天的名门望族,一辈辈拼的,是为家族大厦创造和添砖加瓦,福报从中来。倒是蓬门荜户;暴发户;一向日子巴巴结结,好不容易攒了点家底的;早年受过穷吃过苦遭过罪,终于扬点小眉吐口小气的,纷纷忙活着“财富下流”!只会拿钱给孩子,那是连低等动物都会做的事,所以动物没有遗产、没有文化。“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古往今来、东方西方,莫不如是;望门贵族、中兴之家,概莫能外。
再回到父爱如山,山依然是山!是大爱滋养出的灵山!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