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闪闪·小郭
张富英
每个人来到世间,都肩负着自己的使命,只不过使命有大小,肩负有自觉不自觉、主动被动之分而已。
小郭是我好友、一起来北京创业的同事郭总的独子,江苏南通人,80后,刚认识那年,他正在北京远郊读大一。大二时休学一年,要闯社会,我知道后开始有些吃惊,因他父亲是知名文化学者、祖父生前是家乡大学教授,想当然他应专于学业,这么小急于创业为哪般?所以印象深刻。
休学期间,小郭干过酒店服务员、发过传单,公司经理助理……似乎比我们还忙,几面之后,早没了那校园稚气,而带了浓厚的社会气。他是和女友、大学同学一起休学的。有一次我和他父亲从市区办事回来,在地铁上,我一看时间对他父亲说:不早了,肚子饿了,要不咱们先出站找个地儿吃点。他父亲说:不用,今天孩子早下了班在家做饭,我打电话让他多烧两个菜。
回到朋友家,果然做了满桌菜,还备了小酒。我一尝,不禁对朋友叹道:好吃!孩子炒得才比你炒得味美多了!从此,我时不时会吃到小郭炒的菜做的饭,至今想来,蛮温馨的。只是想到孩子才读大二,心中些许不忍。
或许小郭爱上了闯社会,大学一毕业,因有特殊关系,本来可以在省里、市里随便挑完,完全可以谋个好差事,可他决定自主创业。一次老乡小聚,我请他父亲坐陪,老乡在家乡做得挺大,是专营酒店餐饮用品,正在全国招代理商。朋友留意了,很快小郭就在他们老家选定了一个地级市做起了地方总代理。由此起步,后来又拓展了业务和区域规模,现在早已结婚生子、房车齐具,年收入数百万。
故事到这里结束,虽有出彩也没什么出奇的。他父亲也已成为华丽跨界的多面手艺术家、著述十余部,在其家乡更是名声鹤起。想到他们父子,虽为小郭的成功创业、已成为一名青年实业家,而高兴,却总不免有少许遗憾。小郭挣再多的钱,即使亿万富翁,但他们家族这么好的文脉似乎从他这里停滞了。在举办朋友“父子文集”首发暨研讨会时,聊起了家常,他父亲透露了一个信息,使我有了重新认识,并感到十分快慰和爽朗:朋友说:小郭见父亲文学、书画造诣越来越深厚、文化成就越来越大,下决心拼他几年,在家乡南通市购置一栋别墅,给父亲做艺术馆,为郭家留住文化艺术宝藏,以永泽子孙;为家乡添一处艺术殿堂,增加艺术享受、丰富文化生活。
我不禁为之振奋,明白了传承的真正的含义。小郭的祖父,不是一般的教书匠,生前创作发表了大量散文和专业论文,在当地已是著名学者,并留有《当代作家亲缘录》等百余万字的遗稿;小郭的父亲继承并发扬光大、创新并开拓新域。或许冥冥中,小郭自觉无法再超越,而家族复兴与显赫,需要经济支撑,这是他的宿命、更是他的使命,他必须承担起来,他在以自己的方式继承、发扬、开拓和成就。
可以预见,小郭是第三代,在他们家的第四代、第五代,会出现艺术大师、文化大家,虽不敢保证,是具备可能的、甚或大概率的,这是几代积福培德的必然,我祝福并期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