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与穷人谁抠门谁大方
(2020-08-28 09:29:14)富人与穷人谁抠门谁大方
只要有人群,自然分穷富,自古亦然。富人也都是从穷时奔过来的,有些穷人也曾经富过。河东河西的轮回,也算常事。这里不是有意混淆贫富,而是各自有道,于此就富人与穷人,谁抠门谁大方做下探索,以期从中品出些意味智慧来。
通常我们会认为、或觉得应该是富人大方、穷人抠门,现实却很骨干,恰好相反:富抠门、穷大方。这也正是值得探究的原因。
有人不禁会问:穷人抠是因为没钱,还好理解,怎么会是富抠门、穷大方呢?发问的人起码忽略了:在金钱的作用下,共情心几乎是不起作用的。其次,根本区别还不在财富的多少,而是思维方式,即富人与穷人的思维之别。富人重视积累第一桶金,然后倍加珍视,继而重视可持续的财富储存,该花的不省、不该花的决不动分毫,大方出的钱多是不该花的,这是富人思维;没能积累下第一桶金才叫穷人,穷人没有富人经历过的,或准确讲没有积累的这些经历,故无所谓珍视或压根没得珍视,因而大方。
当然细究起来,这与财富是靠努力获得还是凭运气获得有很大关系,常常是靠努力获得者比凭运气得来者,更抠一些。
其实反过来看,富大方才是真大方,穷抠门可是真抠门,我们所以认为富人抠,是天然觉得富人应该更大方才是!岂知,富再抠门也彰显着富态、穷再大方也改变不了穷相。富人抠不丢面子,这与财富无关;穷人再大方也捞不到面子,也同样与财富无关。细思量,这与是否嫌贫爱富都无关。
再把目光投远些看:富裕的欧洲人,原来比我们还抠门还节俭,浪漫奔放的法国都有这样的谚语:要生活得幸福、我们低调藏起来过日子!首富之邦瑞士,家庭平均净储蓄率高达13%,却只有44%的瑞士人拥有房产,不要说在全世界,即便在发达国家中拥有房屋率也是最低的国家之一。为什么,活法不同,消费观念不同。
这些富强的国民消费的是体验而非东西,体验和经历能丰富融入人的生命历程,活成了自己最终想成为的人,会连自己都爱死自己,一生爽呆了;而正在富起来的我们消费的是东西(商品),永远不可能如体验和经历般,搞不好最终找不见自己,活成了连自己都不认识、都讨厌、都不想认识的人!看看奢侈品的消费,谁抢得欢?这更深层次助益我们认知了“富抠门、穷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