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常识给我们的基本教益
(2020-07-19 00:29:49)《易经》的常识给我们的基本教益
《易经》包括夏代易经《连山》(上古夏,水灾是首要危害,人们多依山为存,易经六十四卦以象征山的“艮”为首,名曰《连山》。除名而外、均已遗失)、商代易经《归藏》(上古商,万物生息仰仗土地,易经六十四卦以象征地的“坤”为首,名曰《归藏》。后世发掘、只留残简)和周代易经《周易》(上古周,人类进一步认知吉凶祸福老天说了算,易经六十四卦以象征天的“乾”为首,名曰《周易》),史称“上古三易”。《周易》由于济世权重,得以完好保留;加之后学演习、释读、编注,随着初始的占筮问卦工具书,演化为中华民族哲学思想典籍,成为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汉族文化之根,被誉为大道之源,上升为群经之首。《易经》建立的阴阳二元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
《易经》教我们对自然四时的认知。乾卦(立春—春分):“见龙在田;夕惕若厉”种子发新芽,只管小心用心看护好;“无咎”,准没错,它会慢慢长大; 坎卦(立夏—夏至):“有事,维心享,行有尚”禾苗半成,初有模样;坤卦(立秋—秋分):“黄裳,元吉;括囊,无咎无誉”庄稼成熟,大地染黄,丰收好年景,开仓装粮吧;离卦(立冬—冬至):“履错然,敬之;黄离,元吉。日昃之离;则大耋之嗟”冰霜地滑,绕开它,枯草麦茬腐烂,太阳偏了,最凶裂的冷天将至;兑卦(冬至—立春):“亨、利、贞”煮食献鬼神敬祖先,诉求冷天快去;挑好种子,贞问来年凶吉。
《易经》教我们对人生修为的认知。天行健,如何自弱而强、自强不息:乾卦初九爻辞:“潜龙,勿用。”即谨记量力而行、厚积薄发;待九三,爻辞:“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即告诫时刻要勤勉警惕,长忧患意识;九四爻辞:“或跃在渊,无咎”、上九爻辞:“亢龙有悔”意即要有自省自查自悔自悟意识,方能持盈保泰,得亨九五之尊。此外,整个乾卦自下而上均现“利见大人”,意味人生每一步都需要争取贤达提携、贵人相助。地势坤,怎样由薄而厚、厚德载物:坤卦六三爻辞:“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意谓要内秀、不显耀;及六四,爻辞:“括囊,无咎无誉”意即不争不扬。六五爻辞:黄“裳,元吉”由内秀而内敛,心底无私,求得善终。整个坤卦卦辞:“元亨,先迷,后得,主利,安贞,吉”核心为柔顺之德乃厚德;厚德,万物心甘情愿而附之。
何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做谦谦君子是也。谦卦卦象为下艮上坤,高高的山竟自愿居于低低的地的下方,谦谦君子风范啊。然而这保泰之谦却是不易修成、更难保持恒的:人非圣贤,有了名望便得意忘形即谓“鸣谦”、有了功劳便居功自傲即谓“劳谦”。谦虚这美德既讲分寸原则、更看德行智慧,即谓“谦”。唯此方“亨”,就通畅、顺达了。卦辞:“君子有终”意味终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易经》还教诲:受人之辱,不动声色;施人之事,不记于心;受人之恩,铭记于心……都是成大事、修大德的至理!
总之,《易经》对于今天的人们,是修为之遵信,也是教世人通透认知天地万物的。如:爻蕴含丰富而深刻,爻由三画组成,象征天地人,上爻天、中爻人、下爻地,即“三才”,六十四卦蕴含三才之道;易者,上日下月,寓意“明”,《易经》教人心思明白、行事明智。开启了人类辩证哲思。不仅包含了深奥的人生至理,用以修身养性,也成为历代统治者治国安邦之法宝,成为帝王之学。《易经》带给我们的是常思常用常益,历久弥新、经久不衰,越应用越科学的普世智慧。
孔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值得好好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