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网民评说陈果

(2020-03-30 16:40:49)

不知道算不算利益相关:我也是一名80后思修老师。


 

杨金桥


2010年参加工作到现在,我基本算见证了陈果老师在网络上从发迹,到走红,到爆红,到今天受质疑甚至攻击的一段完整历史。

争议的核心在于她的授课内容。而对于她的授课内容,其实无论是赞颂者还是批评者,或许都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她作为一名“思修教师”的身份和标签。

“身份”这种东西到底有多重要,无需赘言,尤其是思修教师,授课的立场和内容在实际上有着更加严格的限制——而这种“难以爆点”的问题也正是让很多当代学生不喜欢这门课的原因。“按照教材讲学生可能不满意,不按教材讲领导可能不满意”是每个思政课教师都面临的尖锐矛盾。所以,每一个想把思修课“讲出彩”的老师,几乎都会花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究自己的授课内容如何能够在“源于教材”和“高于教材”中寻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平衡。

我不知道陈果老师是否曾经纠结于这个问题,或许她从未考虑过。但无论如何,她最终能够选择脱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的具体架构和内容,并且脱离得如此之远,在我看来这本身已经是一种不小的勇气。

丝毫不难预见,这几乎能够使她必然走红网络,但同样也是她必然受到质疑的原因。

我曾经不止一次地跟学生探讨过,为什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本教材在学生群体中评价这么低?

因为这本教材只告诉你“是什么”,却几乎从不以大家都普遍接受和认可的方式告诉你“为什么”和“怎么样”。

比如,“大学生要有理想”。

事实上在九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发现几乎每个大学生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迷茫甚至挣扎,他们都渴望能够摆脱迷茫,活出自我。

所以学生们最迫切想知道的并不是“我要有理想”,而是“我怎么才能有理想”。

可遗憾的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材并没有提供让人眼前一亮的方式和方法。

于是学生们读完教材后盖棺定论:这里写的都是我早就知道的废话。

反观陈果老师的思修课。她看似改变甚至颠覆了教材的体系和基本内容,但仔细琢磨,她在本质上改变和颠覆的,依然只是一个个的“是什么”。而对于“为什么”和“怎么样”,她同样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推理和策略。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不太相信是由于陈果老师的水平不行,而相信更可能是因为“为什么”和“怎么样”涉及的问题太多,水太深,作为思修教师,站在这样一个极其特殊的立场上,她无法轻易做出没有任何风险的表态。

于是这也就必然导致,最初面对一位光环加身的年轻教师提出一系列与以往不同的“是什么”时,大家都一定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新鲜感。但时间一长,“为什么”和“怎么样”的缺失就注定会让大家感觉这只不过是另一部换汤不换药的思修教材而已。

所以,陈果老师注定会受到质疑批评。但她能够勇于提出一个个新颖而颇具时代感的“是什么”,至少已然是一个进步。

当我们赞美陈果老师时,不要忘了,她是一名思修老师;当我们质疑陈果老师时,也不要忘了,她是一名思修老师。

编辑于 2019-02-2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土桥不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