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家长内心深处的小阁楼——皇甫军伟

(2020-02-23 02:40:11)
标签:

转载

[转载]家长内心深处的小阁楼——皇甫军伟

导读:家长站在什么地方等待孩子?站在过去的成败还是现实的起伏,抑或未来的完美里?是一盏灯还是一堵墙?家长是一座桥梁还是一条沟?

    看待子女教育的出发点:家长内心深处对教育的发现和判断往往是从自己的恐惧和焦虑或不安开始。

 

 

    站在现实生活的凌乱和繁杂里无奈地面对孩子渴望宁静的内心。在自我的矛盾和冲突中去试图理清和抚慰孩子的情绪。

 

 

    于是用锁子打开锁子,就成了目前大多家庭教育的现实和常态。

 

 

    家长的出发点是孩子内心的起点。家长立足点是孩子内心的去向。这两者之间的距离就是孩子内心的空间与张力。

 

 

    立足点:家长站在什么地方等待孩子?站在过去的成败还是现实的起伏,抑或未来的完美里?是一盏灯还是一堵墙?家长是一座桥梁还是一条沟?

 

 

    家长戒懈、戒散。

 

 

    现代的孩子是在物质化的世界里饱受心灵的孤独与荒凉。

 

 

    以清净的内心看待世界的纷繁复杂,世界的复杂被清晰。以复杂的内心看待世界的清净,世界将变得复杂。世界本来是清净的,因为人心复杂了,所以变得昏暗。

 

 

    世界本来没有事,因为情难断,所以有了事情。以情究事,这或许是人们执着于事的常态。放不下的是情,手抓住的是人事。

 

 

    人心不能清净里解脱和超越,则教育没有出路。从现实的泥泞里走向清净才是真正的通达。

 

 

    没有自暴自弃的孩子,只有自我放弃的家长。没有不愿意学习的孩子,只有堵死孩子内心的家长。没有不愿学好的孩子,只有不停打击孩子的家长。

 

 

    孩子的伤心来自家长的灰心。


    孩子学习的败局来自家长内心狭隘的心理格局。


    孩子不愿意学习是对家长教育状态和教育方式的拒绝和反抗。也是对父母教育的否定。


    家长的心在现实的铁壁下死去,换来的是孩子心灵的麻木。

 

 

    当放下我执的那一刻,别人才变得清晰。

 

    孩子内心的精密与灵动,不需要我们理性的旁敲侧击,需要的是我们温情地孕育与抚慰。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