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天人学亲子国学课:家长如何教育好孩子——亲子关系与天道

(2019-12-10 16:35:04)
标签:

转载

[转载]天人学亲子国学课:家长如何教育好孩子——亲子关系与天道

亲子关系与天道

 

作者:欧阳米果

 

我们开设亲子课程,首先应该知道亲子关系是怎么来的,这里面的事儿可不简单,在天人学的研究之下,发现其中暗藏天机:原来亲子关系是上天特意给设计出来的!

 

谁都知道,人类属于哺乳动物,而哺乳动物不可能是自然进化来的,如果没有专门的设计和制造,这个世界上绝不会出现哺乳动物,更不可能有人类的亲子关系了,为什么呢?在《中华文明揭开上帝之谜》一文中有这样的论证:

 

“试想,一种爬行动物进化出乳汁,大约要用多长时间?3万年?10万年?100万年?好吧,我们就假设认为是3万年,可是在这3万年中,它们的孩子吃什么?出生后没有乳汁吃,只能直接吃食物吧?若是幼兽生来不会吃食物,这种动物早就灭绝了。

 

既然幼兽会吃食物,那母兽还需要进化出乳汁来吗?即使由于基因突变导致出现了哺乳器官的萌芽,可这样的器官并无用途,那就应当退化掉!是什么原因导致哺乳器官不退化反而进化呢?难道它们提前几万年就知道这个器官一定是有用的?就算知道有用,它们也无法保障进化完成吧?

 

最奇怪是,当母兽的乳汁进化成功时,幼兽突然失去了吃食物的本领!这是什么情况?如果母兽进化是基因突变,这幼兽也配合着突变一回,退化掉吃食本领?还算准了时间,在母兽进化成功的同时,幼兽也退化成功,然后幼兽靠乳汁生存?

 

即便如此,幼兽很快还要再突变一回,重新进化出吃食系统和本领,因为它不能吃一辈子奶!在断奶之后,它来得及完成吃食系统的进化吗?还没进化几天就饿死了,又如何把进化基因遗传给下一代?再说基因突变也不是想变就变的,更不可能需要在哪里突变,就肯定在哪里突变吧?因此,仅是哺乳动物的出现,进化论就很难解释。”(详文请百度欧阳米果新浪博客)

 

因此,我们与孩子的亲子关系,很显然是上天特意设计出来的,看清楚亲子关系的来历非常重要,否则一辈子都活不明白,知道了来历,更要懂得意义,在以往的亲子国学课中,我们知道了孩子是上天派来的学生,教育孩子是人生的一道重要课题。

 

怎么教育才好呢?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最关心的是老天的心意究竟如何?怎么教育孩子才能不负上天的重托?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我们的传统文化形成了相当独特的亲子思想,那就是强调长幼尊卑和亲慈子孝,从《弟子规》中就能明显看出这样的特色。

 

要说亲慈子孝,大家都能理解,可是一提长幼尊卑,很多人都认为那是封建思想,现在提倡自由平等,什么长幼尊卑的早就过时了。

 

讲究自由平等,真的是进步思想吗?错!这纯属蛮夷的野蛮思想。

 

这种思想发源于西方启蒙运动,一开始呢,只是个人见解,比如卢梭就说过人人生而平等,后来在某些地方从政治上对这种思想给予了认可,美国独立宣言中说:人人因被造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再到后来,全世界都开始认可了,成了普世价值,1948年的联合国大会通过并颁布的《世界人权宣言》,更是开宗明义地强调了这一点。

 

然而,这个说法真的对吗?我们看到,在人人自由平等的思想前面,总是冠以“天赋”、“造物主”的名义,可是在人类历史上,造物主曾脚踏祥云、站在天上高喊“我把平等自由送给你们!”?有过吗?从来没有,那他们是怎么知道自由平等是造物主赠送给每个人的?

 

事实上,与这种说法正相反,我们亲眼看到,人类生来就是不平等、不自由的!因为我们都很清楚,人类是从哺乳动物中发展而来的,哺乳动物与从前的所有生物相比,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它们生下来的孩子统统不能自理!那么,一个不能自理的小家伙哪儿来的自由?它讲得起平等吗?既然平等,为什么孩子只能向爹妈要呢?

[转载]天人学亲子国学课:家长如何教育好孩子——亲子关系与天道

在哺乳动物中,一个母亲如果自由地决定是否给孩子喂奶,平等地要求孩子回报自己的付出,那么这个物种会怎么样呢?必然走向灭绝。

 

稍有生物常识的人都知道,在出现哺乳动物和鸟类之前,所有生命物种的后代,都是个体全能型的,它们从卵中出生后什么都会,根本不用父母管,连父母的面都没见过,它们之间相互争夺生存资源,没有任何约束,也没有谁比谁地位高,这才叫真正的天生自由平等呢!

 

从最原始的细菌,一直发展到爬行动物的巅峰——恐龙,全都是天生自由平等的,恐龙虽然消失了,但爬行动物还有遗存,我们常见的蛇、龟、甲鱼等等都是这类动物,它们基本上不认识自己的孩子,相互之间只有争夺,没有亲子关系,所以说,所谓生而自由平等,明明是乌龟王八的思想啊,为什么他们说起来还一副很自豪的样子?

 

要说平等,那是在天道面前人人平等,因为天道只是一种程序,它又不认人,甭管你是小鬼还是大神,你表现的好就给你加分,你表现的不好就给你减分,宇宙中所有灵魂的待遇全凭分数决定。

 

分数肯定是有高有低的,那么待遇必然也有高有低,这不就形成了差距吗?所以,宇宙中的灵魂从来都是不平等的,尊卑有序是合道合理的必然结果。大家一定要注意,天道规则下的为尊为长者,是靠自己努力做的好才获得了这样的地位,而不是自然、天然拥有或别人传与的地位,而且尊卑之间有着通畅的升降通道,是升是降全看个人表现。

 

那么,尊卑上下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就联系上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中“亲慈子孝、君仁臣忠”的思想了,根据天道规则,为尊为上者,须先展仁慈,否则尊者也会降为卑者;而为卑为下者,须后表孝忠,否则卑者就悲剧了。

 

中华民族是传承了天机天道的,所以先贤说的君君臣臣什么的,强调上位者先善,下位者后诚,孔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就表达了这种因果有序的关系,如果上位者不咋地,那下位者就可以不地道。不是有那句话吗?——“君不正,臣投外国,父不慈,子奔他乡”。孟子说的更直接:“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所以说,真正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强调有先有后、有因有果的上仁下义,人们的地位、待遇虽有尊卑,但都应在各自的位置上做出好的表现,并不是后来封建君王们鼓吹的“天赋尊位,永享尊贵”思想。为什么有这样的先后顺序呢?还不是从亲子关系中来?在亲子关系中,亲为尊长,子为卑下,如果亲辈不先喂孩子吃饭,孩子怎么能活到孝敬父母的那一天?

 

总之,长幼尊卑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原则,是合天道天理的,只有我们这种传承天机的民族才会有此认识,大家千万不要被那些野蛮的乌龟王八思想给忽悠了。

 

今有西式教育法,让父母与孩子做朋友,呜呼那个哀哉的!有一把屎一把尿把朋友拉扯大的吗?有费心费力把朋友养育成人的吗?当哪门子朋友?差辈了知道不?和孩子处的再好,亲情也不能变友情啊!在这方面,蛮夷就是蛮夷,你家不具备外国的社会环境,却使用蛮夷之法来教育,教出来的孩子必然没大没小没规矩。有圣贤书上说要跟孩子论哥们儿的吗?蛮夷跟他们孩子论哥们儿,那是有用意的,只要孩子一成年,那就亲哥们儿明算账了,就这一条,中国人学的了吗?

 

做父母的就要有父母的样儿,成天吵架打架的,拉偏架护犊子的,宠溺或虐待的,永当孩奴的等等,能是父母应有的样子吗?当父母先学一学圣贤们是如何为尊为长的。父母之教,并不是教理论,而是立原则,树威信,要以身作则。

 

另外,说到亲慈子孝,这个慈字可不光是一味地慈爱啊,只看传统文化中对父母的称谓就很清楚了。孩子尊父亲为家严,尊母亲为家慈,这个称谓就给教育定了基调:严慈相济。什么是严慈相济?就是亲恩与亲威相结合,一味施恩的甜父蜜母,与一味施威的狼爸虎妈,都会扼杀其孩子的人性。通过严慈相济,让孩子们明白:父母的地位永远不能超越,父母的尊严神圣不可侵犯,父母对子女的付出绝不容估价、攀比、践踏。

 

怎样做到严慈相济?说个例子吧,有一次在方程公司组织的亲子课上,老师讲了一件事,说的是当孩子把考试不及格的卷子交给妈妈看时,妈妈应采取什么态度对待?那位老师现场演示了两种不同的态度,一是严词斥责,二是暖语宽慰,课上的结论是,暖语胜于严词。

 

这样的做法当然是好的,孩子没考好,心里很紧张,严责只能伤害孩子。不过只有暖语,难免慈有余而严不足,长此以往,孩子会产生学习好坏妈妈无所谓的心态。怎么办呢?应当在事后找个时间,非常严肃清地告诉孩子:“上次你给妈妈看了考试卷,妈妈的心里是很痛的。可是妈妈为了照顾你的感受,没有批评你。妈妈为你着想,你也能为妈妈着想吗?下次再给妈妈拿来这样的试卷,你应该知道妈妈会有多伤心,咱以后不这样了好吗?”

 

过度的慈爱会导致“爱慈病”,这比爱滋病更害人,若不加防治,我们的后代就会变成毫无社会责任心的月光族、啃老族、佛系族……,长此以往,我们国家可就没前途了。

 

为什么很多中国父母感染了爱慈病呢?因为我们近代以来积极吸收西方价值观念,几经风雨之后,很多传统都被当成封建思想批判了,现在又整天嚷嚷着和国际接轨,亲子关系也不例外,开始跟孩子讲自由平等、无损尊重、放飞天性啥的,可是别忘了,西方人有这样的价值观是因为人家信上帝,他们心里有上帝管着,情况要好的多,而我们中国人却不信那个,只把西方的价值观给搬来,学了个二半吊子。

 

中式的亲情加上西式的自由,再加上生活好了孩子少了,家严的老规矩也给打倒了,中国的父母们就常犯爱慈病,给孩子当牛做马,包办孩子一生的幸福,结果呢,害了自己害了社会,最终也害了孩子,还辜负了上天的重托。

 

明白了亲子关系与天道的关系,对教育子女的问题就不能等闲视之了,一定要坚持严慈相济的祖法,一步步培养孩子的人性和良知,当你的孩子开始懂得为父母着想,为别人考虑的时候,孩子就大有希望了,而你,也会获得一个圆满的人生。

 

附一则新闻: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 难管教的学生使老师失去职业热情!据英国报联社1217日报道,英国智库“政策交流”(Policy Exchange)对英国743名中学教师和1043名学生进行的调查发现,教师中有3/4经常要处理学生的捣乱行为,有2/3最近在考虑或一直都考虑要辞职。

 

评:不讲长幼尊卑的教育,连上帝都无奈了。


订阅天人学非公开高级资料及课程,请点链接找九天灵宇:http://blog.sina.com.cn/s/profile_5757267492.html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