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暑假书单:假期给孩子看的必读好书

标签:
转载 |
1.
《跟着诗词游中国》
作者: 曾进
暑假书单:假期给孩子看的必读好书
这是一套写给孩子的旅行清单,出发前准备,旅途中的人文观察,旅途中的诗词背诵。很多细节都是一个老母亲的小心思。
希望父母带着孩子们一起看建筑、一起读诗歌,一座城,一个诗人,来一次说走就走的亲子人文旅行梦想。
本套书将文化知识、古诗名画、地理研学等内容融为一体,将“有 趣”“有用”“有成长”贯彻到每一次旅行中。共分为北京、西安、杭州、成都、南京等五本书,每本书都有如下四个功能:
第一部分为行前准备。
第二部分为孩子提供了“诗人兼文化导游”的资料,以 及他们所生活时代的信息。
第三部分是推荐的行程和经典诗歌。
第四部分为记手帐提供了线索,孩子可以跟着问题进 行观察和记录,写下开心的事儿、烦恼的事儿,这将是 一份了不起的记忆,也是一座写作文的素材宝库。
2.
《名人传》
作者: [法] 罗曼·罗兰
暑假书单:假期给孩子看的必读好书
此书被称为“三大英雄传记”,又称“巨人三传”,用中国人的古训来形容就是: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全书为人物传记,包括了《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在每个部分都详尽的描述了才子所遭受的苦难和永不屈服的决心。每每读到此处,都令人激情澎湃,那些生活中微不足道的挫折似乎都成为了前行的动力,正如杨绛先生所说,这三部传记都着重记载了伟大的天才,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为寻求真理和正义,为创造能表现出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献出了毕生精力。
这本书中描述的三位名人,他们如铁一般的意志一直支撑着他们,他们的“坚忍不拔之志”才使得他们能成为“立大事业者”。细细品读这本书,让我深深折服的不仅是作者细致入微地刻画和描述,他们并不是编造出来的人物,他们都是有血有肉的人。但在这些文字中,我读出了他们的灵魂与不可磨灭的精神。
3.
《四季物语》
作者: 唐纳德•C.皮阿提
暑假书单:假期给孩子看的必读好书
1935年,美国最著名的当代自然作家之一的唐纳德·C.皮阿提,每天都在用少则二百来字、多则五六百字,思考并记录下身边的一切与大自然有关的事物,写下了365篇自然日记。四季更替,夜以继日,不变的唯有一颗珍视生活、笑看人生的内心。
不少人常常感慨岁月无常,好像稍微一不留神,时间就很快跑了个无影无踪,再也找不到一丁半点的痕迹。果真如此吗?当然不是。至少,唐纳德·C.皮阿提的这本《四季物语》已经充分证明了,要让岁月留下痕迹,并且要让这痕迹显示出自己清晰的印记,不仅不是难事,反而成为了自己关注每一天、留心自然变迁的一次好机会——而在平时,很少有人能够找到这样的机会,能够平心静气地感悟平常或是不平常的每一天,能够不去多想那些所谓的烦恼与忧愁,而是看一看天地、想一想星空、追逐一下自然万物,那些平时似乎是熟视无睹的一切,此刻都仿佛一下子渐次明晰了起来,并且转换为文字与一种画面感。
4.
《绿山墙的安妮》
作者: [加拿大] 露西·莫德·蒙哥马利
暑假书单:3本温暖孩子内心的书
每当遇到挫折和心情不快乐的时候,就从心理默默的想想安妮,想想那个红头发满满正能量的女孩,脑洞大开的她永远有奇思妙想涌出来,时时有小差错冒出来却总是能给大家带来快乐和安心。
主角安妮从小就失去了父母,流落到孤儿院,几经辗转,被绿山墙的马瑞拉和马修夫妇收养。而在此之前,安妮缺乏关爱,承受了很多不该这个年龄承受的负担。然而,她并没有被命运压垮,变成一个消极抱怨的孩子,相反,她似乎有着与生俱来的乐观、活力。不仅感染了周围的人,也感染着作为读者的我们。我们一方面为安妮遭受的苦难而怜悯,另一方面却又被她的积极乐观而感动。作者主要以一个小女孩儿的视角和口吻展开,看到安妮对话的部分,你很容易眼前浮现一个滔滔不绝的小女孩,表情很认真,但讲出的话却很天真,这种反差让人忍俊不禁。
后来虽然安妮长大了,变成一个安静的大姑娘了,但是她身上的美好品质仍然没有消失。而我们多少的少年时代的优秀品质,在生活的磨练中渐渐消失了呢,我们是什么时候开始学会虚伪,学会悲观,学会忽视了呢,或者说,我们是什么时候开始失去想象力,变成一个无聊的大人了呢?
5.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作者: [挪威] 罗尔德·达尔
暑假书单:3本温暖孩子内心的书
整个故事是围绕“参观巧克力工厂”这件事分为“参观前”和“参观”两大部分的。参观之前,作者先借助约瑟夫爷爷之口描述了威利·旺卡先生和他的工厂:放在太阳底下一个上午也不会融化的冰淇淋、吃到最后会出现糖鸟的“鸟蛋”、印度王子的巧克力宫殿、一直紧锁的大门、不见工人的工厂……在阅读过程中,一定让你觉得非常神秘了吧?是不是也迫不及待想知道工厂里到底有怎样的秘密呢?
而进入工厂之后的世界,就更不用多说了,巧克力瀑布、巧克莉河、小矮人、糖船、特别的口香糖……一切都那么匪夷所思,让读者也和故事里的小朋友们一起大饱眼福。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欲望和梦想似乎是一回事,可又会产生截然相反的结果。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所以手持灯光的引领我们走向梦想的隐者才是我们真正的朋友。引诱我们的放任逍遥也许是我们最该提防的魔鬼。
6.
《窗边的小豆豆》
作者: (日)黑柳彻子
暑假书单:3本温暖孩子内心的书
书一开篇就提到主人公小豆豆是个不安分的小朋友,出现上课时反复打开文具盒、桌子,让广告宣传员表演节目,跟燕子说话等出格的行为,干扰上课秩序,老师忍无可忍后叫来家长要求退学。经过家长联系后来到新学校巴学园面试,巴学园不仅有两棵大树组成的校门,还有六辆电车作为教室,小豆豆喜不自禁地要来学校读书。小豆豆絮絮叨叨跟校长小林老师说了四个小时的话后,“顺利”通过面试,成为巴学园的一名学生。
巴学园不仅有着特别的教学环境,还有别树一帜的教学课程,普通学校都有课程表安排语文、算术等科目的教学时间,巴学园却是由老师把当天全部课程的问题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题目,只要上午完成就行,不懂的地方让老师讲解。这种的教学方法既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又能让老师掌握每个孩子的兴趣、特点和个性,以便做到因材施教。
巴学园里处处体现着尊重、诚实、努力、勇气、勇敢、信任等美好品质,这里有自由的氛围、平等的理念。书中的每一篇小故事,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在读的过程中也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孩子们那种天真烂漫的快乐,同时也能体会到校长设计每一项活动的良苦用心和他独特的教学理念,或许这就是让巴学园里的孩子念念不忘、巴学园外的孩子欣羨不已的原因吧。
7.
《父与子》
作者: [德]卜劳恩
暑假书单:适于青少年阅读的几本经典著作
这是一本凝结着浓浓爱意的漫画,是一本能够打动心灵的漫画,是一本让人温暖的漫画,父亲与孩子融洽、和谐,父子又似朋友,一起欢乐一起打闹,爸爸有时为了保护孩子“像孩子一样吵架”,有时为了小小虚荣“将照片剪得正好”;儿子聪明有创造,打碎镜子后“绘画的局限”,为摘树叶“无论如何要哥德的书”...
也会严厉,也会虚荣,也会关心,也会专注,也会童心未泯;也会有误解,也会有鼓励,也会拼尽一切去保护;也会一起开怀大笑,也会一起黯然神伤,也会一起嚎啕大哭,但是他们始终在一起,相互关爱,相互支持,想想,这不就是幸福么?卜劳恩将生活中的细节用手中的笔勾勒出来,将那一个个父与子感动瞬间定格在纸上,也许我们真的是太忙了,忙到忽略了很多,看不到很多,拿起《父与子》让心灵安静下来,重温一下生活中的那些爱,会让人感动的热泪盈眶。
8.
《海底两万里》
作者: [法] 儒尔·凡尔纳
暑假书单:适于青少年阅读的几本经典著作
小说以海洋学家阿龙纳斯为主人公,依其视角展现了海底旅行的一幅瑰丽画卷。主角们与谜一样的人物尼摩船长一起冒险,在海洋中看到了数不尽的奇景,也经历了土人包围、冰山封路还有章鱼袭击等一系列惊险事件。以冒险为明线,整本小说起伏跌宕,节奏紧凑;以尼摩船长的过往经历为暗线,小说里交织的热烈情绪也在不断升温。到最后的部分,尼摩船长的形象已经十分深入人心:一个反压迫,追求自由的伟大人物,在仇恨和痛苦中抛弃了人类,于深海中忍耐着孤独的滋味。这堪称人类文学史上最了不起的人物塑造,对读者的压迫力和感染力十足。
它集合丰富详尽的科学知识、天马行空的奇妙幻想和希区柯克式的迭出悬念于一身,书中那如电影画面般的文字叙述令人大开眼界、荡气回肠,曲终掩卷,仍难以释怀,倍觉震撼惊叹!心动不如行动,欢迎乘坐鹦鹉螺号潜艇,一场动人心魄的海底远游正等候着你,快跟随凡尔纳一起潜入海底两万里吧!
9.
《汤姆·索亚历险记》
作者: [美] 马克·吐温
暑假书单:适于青少年阅读的几本经典著作
汤姆索亚是一位密苏里土生土长的少年,他因家庭穷破,小时候没有接受教育,因此他成为了一位有浪者。在他游览密西西比河时他见识了很多,从寻宝到谈恋爱,都是那种我们小时候都所梦到想做的事情。故事围绕着主人公在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经验和做的事件,形容了那时在密西西比河上平凡的生活 。
从成人的眼光来看,汤姆从小就很调皮。汤姆反抗着成人世界的种种规矩,并节节胜利。
然而,岁月不会静止。男孩总要成大成为男人。只是变为男人之后,他的世界不再有童话。从此,被成人世界接纳夸奖,按照成人世界的规则生活,于是,“无论他想去哪里,文明的清规戒律都会挡住他的去路,把他的手脚捆绑起来。”不知道汤姆还会不会怀念童年。
10.
《鲁滨逊漂流记》
作者: [英] 丹尼尔·笛福
暑假书单:3本经典名著,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
我认为本书最主要的内容在说一个人信仰的重要性。失去信仰而受苦难,认识并理解到信仰而获救。鲁滨逊是一个充满挑战性,并且十分感性的人,为了自己的理想,勇敢追求,但是似乎对自己可能付出的代价,行动的结果估计的不够充分,没有认真思考。这种性格也从造木船的事情上体现出来,由于太重,辛苦做出的木船没有办法实现其价值。这些性格品质使得鲁滨逊吃了苦头,白费了力气,在这些苦难和徒劳后,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在以后的事情上极力避免。
就像鲁滨逊说的那样,在岛上比以前要容易快乐,生活更轻松的多。在岛上所要考虑的是如何维持生活,奢侈的就是如何过的相对好一些。在鲁滨逊后来回到陆地上的时候也说过,生活变得复杂,考虑的事情要多。
还想谈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心态,客观发生的事情是没有办法改变的,消极还是积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心态。
11.
《偷书贼》
作者: [澳]马库斯·苏萨克
暑假书单:3本经典名著,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
偷书贼使我们见证了一个从不识字到渴望识字,再到能稍微看懂一些文字所流露的欣喜,并逐渐爱上文字,在文字的道路上越走越饥渴的求学者,她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我想文字和书籍对她的意义已经不再局限于能看、看得懂,而升华为藉着文字来书写自己的情感,藉着书籍来安慰身边的人。
文字的力量是伟大的。因为书籍的启蒙,莉赛尔才与与马克斯一起开启了文字之旅。防空洞里,文字的力量使得惊恐的人们安静下来。霍太太孤独的心灵因赛莉尔的朗读得到了慰藉。因为对书的渴望,她去镇长家偷书,才渐渐了解的镇长太太的悲苦,从而受到鼓励去写作,有了这本《偷书贼》。
即使人生充满了苦难,也总有那么一些断断续续的片刻的小幸福。
12.
《圣诞颂歌》
作者: 【英】查尔斯.狄更斯
暑假书单:3本经典名著,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
写圣诞故事,前有古人,绝不是狄更斯首创。有的文学评论干脆直书:“《圣诞颂歌》断非狄式佳构”。偏偏这《圣诞颂歌》却红遍大江南北,经久不衰。据说在《圣诞颂歌》出版的维多利亚时代,圣诞节并不为很多英国人所知。然而,在书中的情节和人物在西方家喻户晓后,故事中的一些情节成了圣诞节的约定风俗,诸如家庭团聚、互换礼物、圣诞餐饮,维多利亚女王也读过这部小说。
一百多年来积聚的“人气”使得这篇《圣诞颂歌》成为狄更斯的小说中最深入人心的一部。文学评论家认为,《圣诞颂歌》的发表是狄更斯的创作生涯中的重大转折点;而社会学家则相信,这部作品深刻地改变了现代圣诞节在西方世界的地位和价值,甚至“圣诞快乐”的说法也是由此而得以流行的,狄更斯本人也因此被称为“发明圣诞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