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诗歌网“当代诗人系列研讨会”之陈田贵《种谷台诗钞》研讨会上的发言稿
(2017-01-25 23:53:10)在中国诗歌网“当代诗人系列研讨会”之陈田贵《种谷台诗钞》研讨会上的发言稿
和陈秘书长田贵先生是老朋友了。今天很高兴参加他的诗词创作研讨会,这又是一次由当代权威网媒传播平台中国诗歌网主办,在中国作协举办的高规格的研讨会。前几年我们主办、协办过田贵先生的诗词创作研讨,很是为他在繁忙工作之余创作丰收、成果卓然,深致庆贺!
田贵先生几十年的诗词创作,一致主张今人写格律诗应用新声韵,并作了积极实践与探索,以及创新努力。着实难能可贵1
他有种与生俱来的坚韧,感受独特:“天清云淡随舒卷/风静舟轻任去还/崖上菩萨应羡我/不修佛道也成仙”(《仙人湖》);“何须怀古道闲愁”(《秦淮河》)“皆言此境可参禅”(《天山天池》)
他重情重义,每每落笔,多有礼赞,自然质朴,涉猎广泛:与友人唱和赠勉“咏絮诗情倾众贤,董狐文笔贵直言”(《赠张尔进先生》);“土地丰肥宜务作,风光秀美好生息”(《种谷台》),他感受大地的灵光,山川湖泊、花草虫鱼,尽收笔端,美不胜收!
他寄情山水,游历随感、即兴之作。祖国神州大地大美,寄托
他的情思:“功过千秋何处问,无声古木浴夕阳”(《山西洪洞大槐树》);域外风景名胜,写来更是洒脱自如:“万户千家多少梦,谁知快意与忧愁”(《夜宿圣地亚哥》),记游诗饱揽着人文地理。
而他的《书感》、《照镜有感》等多首诊时感恩之作,从情趣、韵味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堪为其代表性之作!
品田贵先生的诗,有一种感觉:如同品甘肃拉面。那是2013年吧,应邀甘肃之行,品拉面,单见厨师:一拉三菱角、一拉韭叶状、一拉如发丝。。。。。。厨艺精湛,演示精彩,“面面俱到”,不同形状的面不同的美味啊!
由田贵先生的格律诗,又不觉有种感受:假如我们从小只接受自由诗体,我们这些文学爱好者,只会有文艺范儿;正因受到了古体格律诗词的熏陶,大多文学爱好者,才有了一种文雅之气。
有一个小小建议:田贵先生书法精到,诗书画同源并相得益彰,若先生将赋诗一首时,先挥毫泼墨,再看有了线条美的诗作,会别有一种情趣和意味,若有修改,可作线条调适,收获别样的美感!
《种谷台诗钞》遴选时间跨度近30年(1986.9——2015.6),近400首(有的同一天或连续几天成行),难免应景之作:“山外遥传火车叫”(《忆儿时雨中放牧》)、笑得最晚最香甜”(《菊花》),《天水赞》《玛曲颂》稍嫌直白。尽收《种谷台诗钞》,我不由又想到了面粉(临时起意)--磨面:70的面粉,吃着有营养口感差些;90 的面白,有美感、口感好,营养差些;最好80的吧!把好度打磨出更多精品力作,以此与田贵先生共勉!
最后,我今天特意带来了一本书,香港散文诗学会会长朱祖仁整理出版的《简明诗词正韵》(含光盘),也许对田贵先生而言有点浅易了些,但我尚感可以借鉴,送与秘书长一册,希能对先生有些许帮助!
祝愿他奉献出更多韵味足、意境远的精美之作!谢谢大家!
(张富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