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7.29 出席“人性的张扬,诗性的追寻”--雷人研讨会

中国诗歌网“当代诗人系列研讨会”
之一——雷人诗歌研讨会在京举行
本报讯
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作家出版社社长吴义勤,中国作协办公厅主任李一鸣,《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程步涛、曾凡华,中国作协机关服务中心副主任班清河,浙江日报集团北京分社社长吴重生,作家网总编冰峰,《作家报》总编辑张富英,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法物委员会副秘书长任启发,诗人潇潇,新华社高级记者李勤,诗人伊蕾,《天
津文学》原主编冯景元,评论家黄桂元,天津滨海新区电视台专题部主任编导孔繁良,罗马尼亚语翻译骆东泉,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馆文化参赞、翻译徐文德,天津理工大学副教授于剑文等出席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余位诗人、诗歌评论家和翻译家齐聚一堂,对雷人诗歌展开了热烈讨论。
对于雷人的诗歌,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指出:“雷人的诗和他的名字一样‘雷人’。但一个从事经济工作的同志,在60岁以后写诗,并且在不长的诗歌创作历程中出版了这么多诗集,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如今中国诗歌创作繁荣,人们对诗歌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热情,雷人就是其中之一。他用诗的形式抒发个人情感,表达家乡、国家和时代的发展。”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作家出版社社长吴义勤讲到:“在这个时代把自己命名为雷人,这个勇气令人敬佩。雷人的诗歌有着巨大的现实批判性,很痛快,很过瘾,反映的是诗歌精致优雅之外的另一面。”
中国作协办公厅主任李一鸣认为,雷人“大胆突破,大胆否定,敢越雷池,敢发雷声,他的诗把不合逻辑的内容逻辑在一起,把传统打碎、搅拌,有一种痛快淋漓的感觉。”
梁鸿鹰“有多么人就有多少种诗歌,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对诗歌的期待。读诗和写诗,就是揭开诗歌密码的钥匙。通过出人意料的观点和词的独特组合,他给自己的诗歌打上了‘雷人’的标签。”
叶延滨把雷人的诗歌分为“雷人”和“动人”两种,在肯定雷人诗歌的其独特性的同时,指明“动人是诗歌最基本、最永恒的魅力所在”,并对雷人将来创作更多动人诗作提出期望。
文学评论家张陵谈到,“一般是青年写诗,中年写小说,晚年写散文。雷人在不适合写诗的年龄将诗情一泻千里,值得肯定;但这种热情只有经过沉淀之后,诗意才能更加浓厚。”
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曾凡华以好友的身份介绍了雷人这些年由羊倌到企业家、诗人的身份变化,对他的成就和作品表达敬意,并期待他创作出更多更凝练、能给人以启迪的好作品。
本报总编辑张富英在发言中首先盛赞中国诗歌网“当代诗人系列研讨会”的及时意义。认为雷人是诗外功夫成就的诗人,并提到了《失火的黄河》等几首喜爱的诗人的诗作。他对雷人像野草、疯长的树、野牛等形象的比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别样的印象,对理解雷人其人其诗提供了良好视角。
与会的专家学者就雷人诗歌特点、“雷人现象”的出现、“雷人现象”出现的时代背景等问题各抒己见,既对雷人的诗歌热情与大胆奔放给予褒扬,也对诗
歌存在的不足提出鞭策建议。研讨会在诗人雷人的答谢词中圆满落下帷幕。
研讨会分为上下两场,分别由中国作家出版集团文学与出版部主任杨志学、《长篇小说选刊》主编顾建平主持。
据介绍,雷人,本名雷玉华,出生于河北宁津县的一所村庄,是企业家、诗人、翻译、讲师、律师、一级建造师,12项专利的发明人。60岁开始写诗,四年内出版“谈、情、说、爱”、《雪的颠覆》等六部极具时代性、诗性和理性特质的诗集,收入诗歌作品1500首。近年来,他连续获得中国诗歌学会2014“中国诗歌贡献奖”、“国粹杯”2015桂冠诗人奖、2016中国诗歌春晚诗歌征文银奖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