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找白鹿原——《陈忠实》编导手记

(2016-04-30 02:31:02)

寻找白鹿原——《陈忠实》编导手记

周文福周文福2016-04-29 12:34
0

[摘要]陈忠实出生的西蒋村,就在原的下面。原下环绕着两条丰沛的河,很久很久以前,白鹿游走期间,山清水秀,草长鸟飞。

作者:周文福,纪录片导演。

 

 

作者周文福与陈忠实合影

2010年初夏,我跟中国作协的两位同志去西安见陈忠实。

一下飞机,在宾馆放下行李,我们直接去了一家陕西风味的饭馆。饭馆三层,从入口开始,墙面上全是的陕西文人字画,密密麻麻,当然也有陈忠实老师的。上二楼,闻到一股浓浓的雪茄味,走进一间烟雾缭绕的包间。脸上布满一道道深深刻纹的陈忠实出现在我面前。

 

 

那天吃饭很热闹,饭店有唱陕西小曲儿的,在座的几位作协同志也唱得很欢,陈忠实慢慢吃,慢慢听,话不多。席间,有人开陈老师的玩笑,意思是说那么有名了,肯定有崇拜的女孩子吧,陈忠实憨憨地笑道:“老汉额力不从心!”大家哈哈大笑。

离开城市,车子慢慢驶进乡村,陈忠实的话也渐渐多了,心情也舒展开来。

为拍摄《寻找白鹿原》,我前后去了三次西安,跟陈忠实一起寻找,寻找地理上,历史里,心灵深处的白鹿原。因为那是陈忠实生命体验的所在。

陈忠实出生的西蒋村,就在原的下面。原下环绕着两条丰沛的河,很久很久以前,白鹿游走期间,山清水秀,草长鸟飞。

陈忠实在原下出生,成长,背着书包步行几十里去上城里的中学,以后也在这里务农,当老师,做公社干部,即使当上了作家,他还是住在西蒋村,像一个农民一样作息。下棋,赶集,夏天去河里洗澡,看星星,听蚂蚱声。

 

 

拍摄期间,我们静静地跟随着他,在老屋的院子里,在落满灰尘的书房,在雾气弥漫的灞河河堤,听他讲述过去的事情:

“我那个爷,从这门里走出去,往东边走,农村妇女有的抱着小孩给小孩喂奶,袒胸漏怀,老远看见我爷过去了,吓得把胸脯一捂,抱着孩子跑回家去了。”

“每到过年,家家都要贴对联,村里人拿着红字叫我父亲来给写对联。我父亲爱读一些古典小说,《说岳全传》,《岳飞传》,天下雨以后不能劳动,也不能下地了,有的人耍牌,说闲话,他就在躺在后头我们这个屋里的炕上,就读古典小说.一到晚上的时候,我父亲就给我们讲《说岳全传》。”

 

 

他曾经写过一段这样的话:从我第一次走出这个村子到城里念书的时候,父亲和母亲每每送我出家门的时的眼神,都给我一个永远不变的警示:怎么出去还怎么回来,不要把龌龊带回村子带回屋院。

从老家出发,我们又跟陈忠实前往周边的乡镇,从遗址,史料中了解更为久远年代的事情:

“白鹿原的西坡下,从终南山流下来一条河叫浐河,浐河边上有一个人类历史精华的非常重要的一步,就是新石器时代的半坡人。白鹿原的北坡下流过是一条河,叫灞河,距灞河上游大约一百华里左右,就是蓝田猿人的发现地,从蓝田猿人到半坡新石器时代的人,距离不过一百华里左右,人类真正走了一百一十五万年。”

 

 

“一部二十多卷的县志,竟然有四五个卷本,用来记录本县有文字记载以来的贞妇烈女的事迹或名字。就在挪开它的一阵儿,我的心里似乎颤抖了一下,这些女人用她们 活泼的生命,坚守着道德规章里专门给她们设置的‘志’和‘节’的条律,曾经经历过怎样漫长的残酷的煎熬,才换取了在县志上几厘米长的位置,可悲的是任谁恐 怕都难有读完那几本枯燥姓氏的耐心。”

我们还到了灞陵、秦始皇陵、西安古城、郦山、吕氏家族祠堂遗址。

记得在灞河边拍摄时,陈忠实坐在沙石上,点起了一支雪茄,久久地凝视着远方。似乎忘记了我们的存在,他的心中只有这块土地,只有这块土地上曾经的生命。

 

 

拍摄的最后一天,约来了一支老腔乐队,在原上的一块地里,他们唱起了陈忠实作词的老腔《太阳月亮弯都在天上》:

“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太阳圆月亮弯都在天上,男人笑女人哭都在炕上,男人下了原女人做了饭,男人下了种女人生了产,男人下了原女人做了饭,男人下了种女人生了产,娃娃一片片都在原上转,娃娃一片片都在原上转。”

那天清晨,我分明看到原上的土地不断有白气冒出,似乎有灵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