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织金--美足祥和处处

(2015-08-21 00:41:32)
标签:

佛学

分类: 散文

    美足祥和处处

 

    (北京)张富英

 

 

织金,织金,身为采风团组织者的同行者,走进织金,我是卯足了劲的。

尽管高铁拉近了一些距离,还是着实感受到了一种遥远偏僻。从入住酒店的高层远眺,这是一座山水之城。我本是怀着好奇来的,急切想揭开这里神秘的面纱,也因为是带着任务来的,为不知会交出怎样的答卷生起了莫可名状的兴奋。

这里的许多景点,都有纸质的介绍,我会为他们添些什么华彩的文字呢?满是信心的我,穿越大峡谷,两进织金洞后,同大家一起发出了绝美的慨叹,除了“美轮美奂”,一时无语了,我竟然心慌起来。

就这样,有些讶然的我踏上了分组采风的旅程。一上车,陪同的织金领导歉意地说:路况不好,请多包涵!过了一小段高速路后,就开始了颠簸之旅,很快便同大家一起犯了困。我们的目的地是龙场镇,和自强乡,途经几个乡镇,无数个村落。道路两旁的村庄,有的一家挨着一家,临路而居,有的在另一旁的半山坡上,或联排,或有几家在树丛中若隐若现。是几位闲坐门前的村民,憨笑中满含好奇的眼神,打破了我的倦意,我靠在车窗,回头还给了他们一个微笑。

这时,我朝前一望,路边有两个小孩,大约四五岁的样子,一个是男孩,光着脚丫,有些脏兮兮的上衣敞开着,几乎盖住了他的短裤;一个是女孩,穿着小拖鞋,满身的小花衣,从距离看,应该是对小邻居,他们各自站在自家的房屋前,男孩正朝着女孩傻笑,女孩也不走开,却一直低着头。见有车过来,小男孩侧转身朝着我们,我看清了小男孩挺挺的小胸脯上有几道泥痕,他冲我们笑了笑,下面有颗小牙掉了一大半。趁小男孩面朝我们,那小女孩才悄悄地抬起头,正眼看了看那小男孩。车子闪过,刚好转弯,我看到小男孩回转身的刹那,小女孩又恢复了低头的模样。

又是一个临路的村庄,又是一对邻里,两家的前廊是连在一起的,只是在相邻处隔了一道矮墙,应该是两家的女主人,隔着那道墙在聊天。其中一个妇人左手倒握着一双筷子,谈到高兴处,她就用手中的筷子击打起走廊的墙头。另一位妇人任凭她的邻居如何用力的击打,也从不看她手中的筷子,或继续与邻居对视着,或听到屋里有什么响动,不经意的回望一下。明知道我们的车经过,两妇人也不约而同都没有望过来,想必是他们不再像小孩那样对外来客那样好奇,抑或他们的谈性正浓着呢!

正疑惑间,一户窗前檐下拴着的一头黄牛映入眼帘。牛就在路边,任由车鸣,依然稳稳地站着,四蹄垂成四根柱子,稍微有些向外分着,只有悠闲的尾巴偶尔一甩,才晓得它是个活物。更奇的是,在牛的肚皮正下方,四蹄的正中央,有一只水盆或许是食盒,一只老母鸡正在饮水或是啄食,没看清楚。车已驰过,你啄你的食,我甩我的尾,看似不协调,实则两相宜的一幕,在我心中已烙下深深的印记。

早已没了困倦之意,禁不住来个远眺。对面山脚下,有个小村庄,看上去没多少户人家,也可能是有的,隐在茂密的树丛中或是小山的另一角了。从路边的石砾小堆堆看得出,那里正在铺新路,不少人家正在建新房。大都是两层,也有三层的,更上面的几户人家也在建,准确地说是在翻建,因为一眼就看得出,那是在老屋基上搭建的新楼层。还有一户,是在一层的基础上扩建起的三层,一层三间,有间是老房,还真有些喜新不厌旧的意味。就在这家的楼房顶上,一位老妇人正扶在女儿墙边,向我们凝望。乡亲们的楼院厅堂,尽收她眼底,或许老人只在静目闲视,而我分明看到的是老人深深的皱纹里满是慈祥的笑意。

又翻过几座山坳,村落像是稀疏了,感觉有好长一段见不到有人家了。而此时,我寻意正浓呢。寻觅间,前方像有住家,行至近前,发现独此一家,没见牛羊鸡狗,没见家中主人,只见一个瞧那走路的样子不会超过3岁的小男孩。他正从小水盆里拎起一件小衣服,小衣服滴着水珠,一路滴洒着,小男孩走的有点摇晃,他正朝衣角处的晾衣绳奔去,听到我们的车声,小男孩略有些迟疑地停住了,朝我们望过来,立刻他脚下就湿了一小片,见我们的车要过去了,小男孩一个小撒欢冲着晾衣绳飞奔,惊得我不轻,我好担心,小男孩被脚下滴湿的那片滑倒,我下意识地在嗓子眼惊呼一声,贴窗回头望去,还好,小男孩正在跳着脚晾他的小衣服。

第一个目的地龙场到了,正碰上赶场,好想好好看看这里的赶场。一方面,车行不过去,再则,我们要去的营上古寨恰好从赶场的一个丁字路口右拐,赶场是没得瞧了。同我们相向而行的赶场人,或悠悠然,或急匆匆,或负锱沉重,或两手空空,我正猜想每个赶场人大概的心愿。这时一阵嬉戏声迎面而来,眼前的场景让我着实有些小吃惊:一个10岁左右的女孩,背着一个两岁大小的男孩,在她两旁各走着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还有一位十几岁的大女孩,一手拿着像是个水瓶,一手抓满什么吃的,一会儿从前面塞给那背上的小男孩吃一口,一会儿又从后面送一口喝的给转过头来的小男孩,只有这个大女孩的穿着应该是少数民族服装,其他四个看不出。我有些实在猜不准他们的关系,亲姊妹?亲戚?邻里?叔伯姐弟?也更不好意思问带队的领导。他们的那份亲蜜,着实触动了我,我只有默默祝福这方水土人丁兴旺。

忽然车子停住,也打断了我许多思绪。原来,因为路面太窄,只容得下单行,对面来了一辆三轮货车,看样子应该是去赶场,若要通行,只有一辆车退到一个稍宽处,待错开来让另一辆先过,才能解开困局。这位货车司机和我们的司机对视了一会儿,这位货车司机朝后瞄了几眼,便开始了小心翼翼的后退。退了几步,同我们的司机又对视了一下,像是得到了授意,那货车司机又接着向后退,再得到授意再后退,在这整个后退中货车司机一直是笑着的,直到他退到一个小拐角处,确信我们的车能通过了,车子停住,他还在笑,似乎为我们退几步是件如此惬意的事。我不由油然升起了对这位三轮货车师傅深深的敬意,见惯了更听厌了时下的“路愤族”,此刻,在我眼前的是一道多么美丽的风景。他退在能让我们过得去的一角,额头上沁着汗珠,还不停地憨笑着。。。。。。

我的心情再美不过,怀着好心情参观了营上古寨,营上古寨属于光时村,在走到村委前的大道口时,见到了一双老人,一问方知,老人在将堆在村委门前那一大堆煤炭,往山上面的家中背。看到已装满的一箩筐炭,再一了解,背炭的老汉是79岁高龄,我们谁也不敢相信。知道我们要亲眼看看他如何将炭背上山时,老汉示意老伴再添上一些,把平装的箩筐添得尖尖的,然后,老汉背起来起转身,拄着拐,朝山上的家中走去了。我们一时无语,相互对视着。这时,采风团的一位年轻人悄声说了句:不眼见为实,打死我也不信。我不禁想起织金县政协袁主席在向我们介绍当地人生活习性时说过的一句当地俗话:“宁背千斤,不提四两”。这虽夸张了些,但你不得不佩服他们源自于生活的智慧。

几天采风归来,切实体验到了一种久违的累的快感,心怀满是织金大地处处洋溢着的祥和与美足。之所以是美足,而不是富足,显见由于历史和地理等多种因素,织金还属全国贫困地区。由于自然环境原始,物产尚能自给自足,人心没有物化的浮躁。而今这里一派政通人和景象,虽谈不上富足,美足是恰如其分的,处处可见美滋滋的笑颜,处处洋溢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我们的采风车交错来往的工程车也正昭示着明天的美好。

我们特别期望这次采风活动,着实是一次体验和学习,着实是一次实心实意以实际行动来支持落后地区的文化之旅。

愿我们为处处美足祥和的织金鼓与呼!

 

 

(张富英 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南中国作家研究会名誉主席、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主席、北京东方大学高级学术顾问、山东省理论创新研究会常务理事。现任《作家报》总编辑、北京中作影视副总经理、世界华人联合总会诗书画院北京分院执行院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