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笔在纸上“种庄稼”——序《汪群散文选》/王宗仁
(2014-09-13 20:36:54)
标签:
房产 |
分类: 文艺评论 |
他用笔在纸上“种庄稼”
——序汪群散文
王宗仁
我读汪群的散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几乎把笔触集中在社会的生活底层的人群里,集中在他曾经或现在经历的生活中。他竭力地发掘、追寻凡人小事的闪光点,以及其背后的与尊严有关与人性的美丽有关的人间温情。他的散文里尤其是写故乡的那些散文,涉及到他尊爱的长者、乡友,他的同村同室或同桌的伙伴、学友。还有那些儿时以及青年时亲手经营喂养的家禽、牛群羊栏,花草树木,等等。这些人和物一旦进入他的笔底,平淡中写了真味,总能给读者传递一种或温情或向往或思考。这就是文学的力量!
对作家而言,没有比不断地丰富自己的阅历更重要的了。我一直这样强调自己,要利用和创造尽多的机会多接触生活,积累经历。可喜的是,汪群的笔始终坚守在现实生活的沃土里。这让我们联想到正是他丰富的经历喂养了他的人生和文学。他散文中那些朴面而来的温暖的生活气息,让我常常觉得也是在读着自己的人生,感同身受,与作者心灵相通。《牛背上的温暖》一文中有两个细节实在绝妙,我想没有放过牛或没有在村野牛栏
为数不少的中国作家成长背景,或者说他们的文学成就,都和一块土地有关。一方水土喂养、造就了一位作家。汪群的许多散文都散发着他故乡安吉这块热土上的泥土气息。他在那里劳动、工作和休闲所留下的足印、心迹,变成了他的散文、随笔。我在读他的这类散文时,总有这样一种感觉:他犹如他的父母或他的乡亲在田里种庄稼那样,耙地、下种、锄草、收割,所不同的是他用的是笔,收获的是散文。他是用笔在纸上种地的农民,而且还是一个很勤快的农民。我记得把写作比喻成用笔在纸上种地是新疆的作家刘亮程。太形象了,而且寓意深邃。别人是这样评价这位用笔种庄稼的作家:刘亮程就在他的那块土地上,“不管别人种什么,不管市行情是什么,我只种我的庄稼。从来不慌,从来不乱,从来不急,天早一点,风水大一点,也从来不抱怨。像一个老实的农民,等待一个个节气的到来。”我相信有了这样的一块土地,又有这样的耕作精神,囤里还会缺精米精面吗?汪群,我们共勉!
2014年8月23日于河北兴隆诗上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