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文史风 传精气神
(2013-12-13 23:35:57)
标签:
文化 |
分类: 文艺评论 |
采文史风
-----写在岳振宇老师《文史采薇》印行之际
保德兄告知岳振宇老师将出一本关于家乡流坡坞文史风情的集子,并邀我写点文字,这勾起了我对少年时代从教于岳老师时的记忆。
而今自己已步入不惑之年。多年来,忙于生计,四海漂泊,与岳老师几乎没再联系。06年协助出版保德兄主编的《梨乡风情》时,读了岳老师的《流坡坞探源》,才了解到老师经常做些民俗采风、文化采集、史料考证工作,堪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静心想来,我在文学上的坚守和取得的一些成果,渊源上是受益于岳振宇老师的。我关于故土的长篇小说《流坡坞》(尚未完稿)的构思是与老师一脉相承的。我在想:流坡坞这座古镇,一定给了老师无穷的滋养。或许老师孩童时代,在小石桥上和玩伴们追逐嬉戏时,就摸到了古镇之风;或许老师血气方刚独自漫步那断壁残垣时,就嗅到了古镇之韵。多少人生生息息于这座古镇,如同过客。唯老师满腔热忱,一探究竟,为把古镇之根留住。
老师在挖掘家乡人文宝藏的历炼中,他自己也成了一座可以让他人、让后人挖掘的宝库。岳老师膝下有好几个儿女,个个都很优秀,老师家成为当地“名门望族”,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著名史学家徐中舒曾说:齐鲁为中国文化最高区域。流坡坞古镇的历史值得采撷,阳信素有东坡西坞之称,亦有先有流坡坞、后有阳信城之说。著名诗人飞雪曾著有长诗《水落坡》,影响了一大批鲁北诗人,而今老师对流坡坞的文史采撷,是一种呼应,亦是填补了一个空白。老师多年来对流坡坞文史志的搜集整理研究,这部集成的面世,对家乡来说是利在千秋的,我的老师也正在成为家乡最高的文化学者。我多次萌生过去看望老师的念头,虽未能如愿,但此念一直在心中。
春节后,老师亲自给我打来电话,希望我为他的专集写几句。我激动不已、愧疚不已。蒙恩师垂青,在他的《文史采撷》结集出版之际,令我作文,殊荣也!遂乘兴赋辞:采文史风,传精气神,并请京师书法家直夫代书赠予老师笑纳!
不敢称序,权作拜望恩师前先报个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