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吟低唱的心灵之歌
《文心同行 当代作家散文选萃》序
■张富英(北京)
收入中国戏剧出版社“书斋文集”的《文心同行——当代作家散文选萃》编辑完毕,深为这些平凡的作者、为作者笔下平凡的人物、为人物的命运、为命运的曲折、为曲折却柳暗花明的爱情、为爱情的悲欢离合,更为他们身居底层,却胸怀天下大义,关注黎民百姓的拳拳之心,殷殷之情而动容……这些平凡作者一曲曲浅吟低唱的心灵之歌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其歌声绵远悠长,令人回味无穷。
江苏作家陈庆礼用“追求美、创造美”之笔,创作出了让我们“享受美”的一组散文。读他的散文,纯朴之风迎面而来,朴实的文字,纯真的情感,无奈的追问,美好的期待尽在文中。读他的《故乡的年》,全文“充盈着浓厚的乡情,散发着一股来自微山湖畔,大运河边和黄河古道上的泥土气息”,随着作者的描述,一节节读下去,那飘香的馍馍、喜庆的春联、震天的鞭炮、美好的祝福,让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但作者结尾的 “生活在城市里,每年都要过年,那些古老的习俗,繁琐的礼节渐渐少了,品尝着一年比一年丰盛的年夜饭,不知为什么,总也吃不出当年粗茶淡饭的香味,更感觉不到了当年那浓浓的年味。”的深思,值得把玩。
陈庆礼生长于汉高祖刘邦故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育一方文化。在《纯朴的颂歌》里马培封先生对陈庆礼的散文做了系统的总结和分析,他说陈庆礼的很多散文是“不经意”之作,“不经意间”的作品正是散文的高境界。陈庆礼本组散文也秉承了他一贯的文风,他“不经意间”关注到沛县中医院的变化,“从一个医院的发展变化,使人们看到了社会的进步,听到了家乡前进的脚步声。” 他“不经意间”关注到疯长的?草,“让那些阻碍美、破坏美、妒忌美的?草式的人或物,事或行,都统统地远离我们的生活吧!这些与时代、与人类社会文明不和谐的音符是迟早会被清除的,因为真理必将战胜谬误,正义永远压倒邪恶。” 他“不经意间”关注到烈日,“历史有时也需要经历一场场烈日般的暴晒和炽烤,以不断驱除陈规陋习,迎来一个又一个兴旺发达的新面貌。”看看,这就是一个普通作者的视角,他信手拈来的小素材,都折射引发出让人赞同的大道理,让我们不得不佩服他“不经意间”的文字功夫。
贵州作家丁玉辉的一组散文,让我们领略到黔南的民族风情,更有作者作为光明使者中的一份子在2008年抗冰复电的救灾工作中的“日记”。这些“日记”没有慷慨激昂的口号,没有煽情邀功的目的,却让人读到了震撼人心的力量,感受到了那份“庄严的承诺”,最终南网人“上下同心,众志成城,顽强拼搏, 创造了中国电力史上的奇迹。”他的笔下也向读者展现了一位在抗冰救灾中表现突出的人物——杨选华。杨选华同志被交通部评为2008年抗冰抢险先进人物。从他们身上,不仅体现了交通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时代精神;也展示了我们民族坚韧不屈的英雄气概。正是这一群平凡的人,在杨选华局长的指挥下,不畏艰难,勇挑重担,众志成城;用对党和人民的赤诚之心,在茫茫的雪凝中,奏出了一曲壮美的歌!丁玉辉也用他手中的笔记下了英雄的事迹,唱出了英雄的赞歌,更让我们看到了少数民族的团结奋斗精神。那就接着读读他介绍少数民族的文章——《平正——中国仡佬第一乡》《水乡风情——水族》,从中可以学到平时鲜为人知的民族风俗和发展历史。当我们手把“茅台”坐在“美丽的溱湖”边“窑上怀古”,忆起“2010年上海之行”,觉得还是“没有喧嚣的村庄”里简单的生活方式最快乐最美丽,那就宽恕 “没有人性的艺人莎朗·斯通”吧,不再谴责她,让她自责、反思和忏悔去吧!
浙江作家何惠明在繁忙的编务之余,笔耕不辍,一篇篇佳作遍地开花。为了实现他“文人的梦想”,他默默耕耘,孜孜以求!这么多年的硕果证明,何惠明是一个有担当有正义的文人。《青春文艺》报在他手里正蓬勃着青春的力量,引导着那些懵懂的心灵,这就是一个文人的职业道德和正义感。“明明知道青春离你越来越远,但你曾经给青春女神许的诺言,依然记忆犹新,而且在你的意识里,如滚滚的春潮,一直激励你青春焕发,精神百倍,斗志昂扬:去追求青春岁月的那场撼世爱情,那种蓬勃向上的青春活力,那股敢想敢闯敢干的斗志,那份天真纯洁的真情……于是,你凝聚精力,奋力拼搏,不懈笔耕,佳作连连,几番辛勤耕耘,收获丰厚,步入成功之列;你青春年少时的梦想成真,也因此获得世人的崇拜和敬重;你重燃的青春激情,是你人生的瑰宝,给你生命的图画,描绘无比灿烂辉煌的色彩!”这就是他的心灵絮语,他奋斗的足迹,他成长的心声……他成功的秘诀还有永葆一颗青春的心,用年轻、乐观、感恩的心态,支持经营自己的文学事业,接纳幕名而到的文学朋友:用永远不老的激情和乐于奉献的爱心,谱写青春特色文化。所以他的笔下就有充满青春气息、催人奋进的《你年轻吗》《因为爱,青春之花别样红》《谨防你的真爱和幸福被爱情“黑客”盗走》《今生爱你无悔》等经典篇章。愿我们每个人都永远葆有一颗青春的心,让青春的心在文字的海洋里恣意飞扬!
河北青年作家孙巧萍的笔触伸进“爱情”的领域。也许是女孩子多愁善感的情怀,她的文字有淡淡的闲愁,有轻轻的絮语,有深深的情,有浓浓的爱,缓缓地从笔端流淌……一幅十字绣“滴露玫瑰”让作者感悟到“只要坚持、努力,不断地付出,最终即使找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幸福,至少,追寻的过程也是一种无憾的美丽!”爱情的玫瑰也不总是鲜艳的,她需要辛勤的培育、精心地照料,才能焕发光彩“滴露迷人”,否则只有枯萎。就如作者所说“写作是我今生注定的尘缘”,所以才有了她浅吟低唱的《谁让我爱上了你》《心若止水》《有一种爱叫放手》《星愿》《春之恋曲》,这里面有柔曼的柳条,奋斗的小草,沉静、浩淼的湖水,有她的感情和事业,字里行间更有她的絮语,她的倾诉,她的追问,她的反思,她默默地用自己的笔唱响属于自己的青春之歌。
江苏谢祥健的一组散文,写人物居多。在他笔下有“大忙人谢家斌”“离而不休的景涛”情系美食的谢丽春”“将门虎子孙作文”“中国好人孙沛丽、刘庆超”“老当益壮的刘运才”“一路风雨一路歌的郝大顺”“著书立说享晚年的刘树增”“博闻广记的文史学者王立群”。这些人物,形象鲜明,事迹突出,是新时代涌现出的行业标兵。这一系列的人物形象,对弘扬时代精神,增树道德新风,引领社会风尚,弘扬孝老爱亲、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敬业奉献、诚实守信等美德,让孝老爱亲、传承文明起到了表率作用,可以看出作者在讲述他们的故事时,是把他们树为学习的楷模的。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更需要有这种精神的楷模,引领人们向善向美,共创美好明天。谢祥健的其它几篇散文,更体现了他不同的散文创作风格。有充满情趣的《新半夜鸡叫》,有充满深情的《母亲的桑梓地》,有充满眷恋的《土堡堂今昔》,有充满情味的《微山湖湿地游》,这些足以见证作者的《诗意人生》。
朱新云的一组散文,古有“贤君滕文公”,今有“宝岛台湾行”。《宝岛行》是一篇游记,记述了在台湾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文中有情有景有人有物,情景交融,夹叙夹议,叙事中折射出深刻的哲理,让人读之爱不释手,颇有余秋雨的文化散文之风。《除夕》可以说是《宝岛行》的姊妹篇,详细记叙了在台湾过除夕的情景,这是一个特别的除夕,说它“特别”不但是因为台湾除夕的丰富活动内容,还因为台湾的除夕与内陆的不同,这两篇文章都可以让我们在作者的娓娓叙述中体味两岸文化的差异。《滕国国王——滕文公》作者详细地记叙了“滕文公”执政时以方圆五十里之地,在八百诸侯并立、七雄激烈争霸的境况下,不但没有被大国吞并,反而被誉为“善国”的美名标于中国历史,为滕国写下了光辉篇章的故事。这篇散文可读性强,有大量的历史典故,作者在文中引经据典,为文章增加了分量,更能增加读者阅读的兴趣。《童心如莲》一文由“白莲”香烟引申开来,牵出一段未能偿还的愿望,可见作者孝心之深。接着又回忆往昔在台湾舅舅家喝荷花茶的情景,如今可以在家乡喝荷花茶了,由花思乡,朵朵荷花,亭亭碧叶,竟然情牵两岸,文章的思想内容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作者用如莲之心写出了莲那出淤泥而不染高洁品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这辑散文合集是平凡者写就的心灵之歌,在浅吟低唱中道出了人性中最本真的一面。他们坚持着道义、坚守着文学这方净土,他们是平凡的歌者,他们歌唱着平凡,他们让平凡变得伟大,所以我为他们歌唱!
是为序。
2011年7月于北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