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作家张富英
作家张富英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3,629
  • 关注人气:73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智贤相悦见思齐    妙笔盛誉传佳话

(2013-10-14 03:01:53)
标签:

文化

分类: 文艺评论

智贤相悦见思齐    妙笔盛誉传佳话

——报告文学集《为宋庆龄塑像的人——李学》序

 

张富英

 

传奇之笔抒写传奇之事,传奇之人礼赞传奇人物,见贤思齐,妙笔生花,无疑是一件美事。凌零先生与李学先生就成就了这样一段佳话。

 

作家凌零,少年入伍,参加过南下解放战争和北上抗美援朝,多次立功授勋;上过中戏,台上功夫深,笔耕不辍,下笔如有神,获奖无数;离休后,热心公益,奉献余热,深受各界好评和晚辈敬仰。

我和凌零先生,是由著名军旅作家、电影《刑场上的婚礼》作者张义生先生推荐相识的,至今已近十年,我们由普通的文学道友,成为了相敬如宾的忘年之交。凌零先生以他的真挚、朴实和无私成为了我工作和生活上的默默支持者。

凌零先生的助人为乐美德和扶掖后辈的胸怀是最打动人心的。他对青年学者刘勇良的教诲引领、对年轻创业者刘利刚的鼓励支持,对他家保姆的女儿朱海红的指导举荐,对文友赵惠民的解困资助······都是我看在眼记在心的,对这样的付出,他不仅不求回报,更是乐此不疲。他总能急他人所急,想他人所想。这些,我有更切身的体会。

近年来先生为我想得最多的是有什么难处能帮得上,而当他为你解困救急时,又为你想得有智有理有步骤,使你深感情义、油然心生敬意。都令你常常忘记了他已是一位古稀长者,你分明觉着他是与你并肩作战的战友、手拉手前进的兄长!

他先是《作家报》的编委,现在已是首席编委。我们多次请他出任顾问,都被他婉拒,他总谦逊的说还不够格,说要等他按计划出版了几部书之后,并爽朗地笑道:八十岁以后吧!

 

凌零先生最先的擅长是剧本创作、小说创作。写报告文学是他后来发展的专长,他嘱我为他作序的这部报告文学集《为宋庆龄塑像的人——李学》,是他多年来对艺术家李学的多视角立体式的报告,也集中体现了他语言生动、描写细腻、富含风趣、感人至深的文学风格。

“海南岛沸腾了,节日一般的沸腾了。。。海风拂面,春风融融,海南文昌宋庆龄故乡,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热闹过”多么形象生动;“以雀之心去度鹰之怀”又十分诙谐;“小如尘埃,俯身难得;大化无形,仰视不及”“人们十分清楚,鹰不过是一只大鸟。。。。。。”然后娓娓道来,这是凌零先生特有的语言风格;“打不破了,打不破了······”“为什么?!为什么呀!?······”“快!····对!···就这样···”强调迭加递进的语势,最能引起浓烈的阅读兴味,再辅之以排比、比拟手法的大量运用,加之以细节刻画入微、剖析入理,着实令读者回味无穷!

正如凌零先生自语:我写李学,发自肺腑,出自良心;不写李学,坐卧不安,身不由己;且最有资格写(这关乎责任和使命),他就在我身边(我是他的书记,对他熟悉了解)······于是我们通过作家凌零的描绘,渐渐走近了艺术家李学——

 

李学的国画大写意《鹰》,展现出了一气呵成的墨分五色的“墨鹰”之绝;正是因了李学的大胆尝试,敢为人先,坚持现实与浪漫相结合的艺术道路,才使他在油画创作上得以“登堂入室”(天安门、大会堂的巨幅油画引世人注目);专业是舞台美术的李学,“抢戏”抢的妙,被誉为“李学有戏”“只有团长和李学的戏不用导!”;李学还创作了诠释爱情真谛的长篇小说《心锁》,道出了最催人泪是锁心的酸楚;那百余首词曲,俨然使李学成为了音乐行家里手了;百余篇美术理论为李学的美术实践创作,奠定了不凡的高度;而通过长诗《我是河南人》(后更名为《豫情颂》)和《雄鹰之歌》,顿使河南人扬眉吐气,授之以河南形象大使,李学当之无愧!

为白石老人画像,集中体现了李学的艺术观:不拘一格,坚信真正的艺术在观众的心中,创新是作为艺术家平庸与伟大的分野,是艺术家水准与成就的标识;李学为柏杨塑像,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艺术家的苦衷、无奈与担当,跃然纸上。“他是绵羊也是老虎”“招何鸟安,不招安艺术天地更广阔”“他越批越香,越是打倒,越能屹立,”一位内心坦荡、艺术个性闪耀着人性光辉的艺术家形象正在通过作家的妙笔走进读者的内心。

在作家凌零心目中:李学是为宋庆龄雕像的人,一定另有深意,为宋庆龄雕像的之前或今后可能不止李学一人,能受命为宋庆龄雕像,其艺术成就已不言而喻,雕像的落成及反响,更是奠定了李学艺术大师的地位。读者通过作家的描述,了解了艺术家雕塑的全过程,可谓一饱眼福,受命、怀着对伟人崇敬和爱戴、充满了必胜的信心———以其执著走近伟人,近而进,形而神,竭尽才情,终铸就“国之瑰宝”

李学先生早年有首诗作《意愿》,诗中有这样的诗句:中国神话欠系统···没有人来穿个串···古老哲学依客观,无实而语是妄言···望在潜移默化中,艺术启迪颂良善。平实中道出了李学的艺术观、价值观、人生观,这不正是李学多才多艺所以艺术高超的根由吗!

 

能成为身边熟悉的“崇拜者”,一定是被崇拜者值得崇拜、崇拜者亦值得被人钦敬的!不是吗?凌零先生对李学先生的美誉,何尝不是他自己的写照?!他们都是热爱生活、执著艺术、胸襟坦荡、嫉恶如仇、追求真善美······的典范。正所谓见贤思齐成美谈,妙笔生花传佳话!

是为序。

 

 

 

                                    2013年早春  于北京

 

 

张富英  现为《作家报》总编辑。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副主席、南中国作家研究会名誉主席、北京东方大学高级学术顾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