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寺庙文化促进会一行到天津慈云寺考察

(2013-04-20 11:12:49)
标签:

中国寺庙文化促进会

慈云寺

文化

分类: 文艺活动

    本网讯  近日,中国寺庙文化促进会会长靳新国、副会长张富英、圣明法师等一行应天津市津南区高庄子村村民李仁政邀请到该村慈云寺考察。

    慈云寺,始建于明朝崇祯年间(公元1629年),占地800平方米,建筑263平方米。由李氏八世祖李国祯三兄弟捐建,供奉观音、药王、王母娘娘等塑像。1990年被津南区人民政府列为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辛庄镇人民政府2011年8月1日挂牌)

中国寺庙文化促进会一行到天津慈云寺考察
    现在的慈云寺由于高庄子村拆迁改造,仅剩二三十户村民,而慈云寺周边已无任何建筑和民居,只剩一座孤零零的空寺立于荒野之上。但通过google地图的卫星搜索发现,原来的慈云寺位于高庄子村中心地区,在进村主要通道的一个三叉路旁,交通便利,人流密集。    

    目前,慈云寺内部建筑基本保存完好,两重拱形山门完整,两重山门中间透空。进入院落之中,正殿三间,中间的大殿依旧有当地居民供奉的香火,正殿两旁的房屋曾经作为居民住房,目前已全部腾空,无人居住。东西厢房各三间,现东厢房完好,但西厢房由于原来临街,在腾迁过程中不知何缘故,中间一间房屋的临街外墙坍塌。

   中国寺庙文化促进会一行到天津慈云寺考察

    前不久一场雨后,墙面上露出了明朝的壁画。斑驳的墙面上,依稀可见麒麟瑞兽昂首挺立,历经数百年却依旧色泽艳丽,如果不是一周前的那场大雨,让年久失修的墙面受潮剥落,或许依然没人能发现这些藏在破落土坯层后的“雍容华贵”。寺庙大门上方,有一个石匾,上书“慈云寺”三个字,“据说是乾隆皇帝御笔题写的。”

李仁政介绍,高庄子村的文化底蕴十分丰富,村里出过不少名人,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就是在高庄子村上的小学,“现在村子搬迁了,整座村庄里所有的建筑,只剩下慈云寺,但现在这样的情况,实在令人痛心。” 津南区地方志办公室工作人员金云璋介绍,慈云寺始建于明朝,历史悠久,具有很高的保护研究价值,津南区方志办的工作人员得知慈云寺的近况后曾多次造访,“现在裸露出来的壁画历史悠久,很有研究价值,只是条件有限,如果将壁画挖掘出来,很难更好地保存。”金云璋认为,即使单从寺庙的角度出发,这座具有近400年历史的古庙,也应该得到很好的保护,“如果寺庙坍塌,庙内的壁画也无法得到研究。”

  津南区文广局文化事业管理科贾世清介绍,慈云寺是津南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津南区三大古建筑之一,政府方面一直非常重视其保护工作,目前已责成辛庄镇政府拟订保护方案,区财政部门也已拨款到位,今年年内就会得到修缮保护,其刚刚露出“真容”的精美壁画,也会邀请专家进行详细研究。

    中国寺庙文化促进会一行受到了津市津南区高庄子村村民的热情接待,考察中该村村长及上级单位镇长电话中均表示希望并支持重建。靳会长在津南区文广局见到文广局局长,局长表示近期将对慈云寺先进行保护复修。

靳会长及圣明法师考察后就针对慈云寺现状为高庄子村村民李仁政等讲解了国家有关寺庙复修手续的办理及程续,给予了一些建设些意见。(祝霞)

 中国寺庙文化促进会一行到天津慈云寺考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