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渔舟唱晚》教学设计

(2013-12-13 14:29:59)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设计、案例

                        闫 贞  红旗小学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音乐导入,认识古筝

l         播放音乐导入,设问:聆听音乐,思考这段音乐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l         播放幻灯,出示古筝画面:老师简介古筝与关知识。

 

l         学生聆听音乐,感受古筝音色。

l         观察外形,了解古筝相关知识。

l         利用音乐引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设问引导学生思考,播放幻灯,让学生直观了解古筝直观外形,激发兴趣促进认识了解古筝相关知识。

二、初赏全曲、整体把握

1)        播放投影,出示三幅画面:初听全曲,感受音乐的意境和多媒体画面上的哪幅图相似。    

2)        设问:你为什么选择这幅画面?(音乐描述的是什么样的意境)

3)        3、教师简介:这是一首著名的筝独奏曲。这是近代古筝家娄树华在本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加工改编而成的一首传统筝曲,有人曾说,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人,没有不知道《渔舟唱晚》的。乐曲表现了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标题取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

1)        学生聆听音乐,初听全曲,结合多媒体画面感受音乐意境。

2)        学生讲述自己选择符合音乐意境的画面。

3)        学生了解《《渔舟唱晚》作品简介。

1)        结合画面初步感受音乐的意境。

2)        发挥想象,引导学生自由讲述初步感受到的音乐的意境。

3)        通过老师简介,初步了解《渔舟唱晚》。

三、线条勾勒,分层理解

1.         播放CAI,再次聆听。设问:通过老师简介,同学们再次聆听后又有什么不同感受呢?

2.         边听学生回答边用旋律线表现音乐。

1.         学生再次聆听。

2.         学生回答再次聆听音乐后的新感受。

1.         初步了解作品简介后,带着理解聆听,对作品有进一步新的认识。

2.         引导学生进一步想象音乐意境。

四、分段赏析,深入理解

1.         师钢琴弹奏,学生视唱三个部分主题旋律片段。

2.         用旋律线对比三段音乐力度,速度,情绪的变化。

l         第一部分:兰色  平稳的波浪;

l         第二部分:粉红色  稍密的波浪线线条;

l         第三部分:红色 细密的波浪线)

3.         播放CAI,复听,你能用分辨出三个部分的旋律吗?用手指表示出123部分。边听边想:为什么三个部分会有这样的区别?三部分到底描述了怎样的画面?

4.         播放CAI,请同学讲述三段音乐有什么区别?各自描述了怎样的画面。

5.         你喜欢哪个部分?

 

1.       学生视唱三个部分的主题旋律片段。

2.       学生回答三段旋律的力度,速度,情绪有什么不同,分别用什么不同的颜色、形状的线条来表示三部分的旋律。

3.       学生再次聆听。

4.       学生讲述三段音乐有什么区别?各自描述了怎样的画面:

l         (第一部分:作者用了优美的旋律、稍慢的速度,仿佛让我们置身于夕阳余辉尽染、碧波涟漪的湖面,沉浸在微风轻拂,渔舟缓缓而行的诗情画意之中。

l         第二部分:旋律速度逐渐加快,情绪也欢快起来,形象表现了渔夫荡桨欢歌、破浪行舟的欢乐情绪。

l         第三部分:速度越来越快,情绪更加欢快、热闹,形象表现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交织在一起,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场景。)

5.       学生回答各自喜欢的部分的理由。

1.         通过视唱对比感受三个部分旋律的不同力度、速度和情绪。

2.         通过旋律线让学生直观感受三部分旋律在力度、速度按和情绪上的不同之处。

3.         能清楚分辨出三个部分的主题旋律,并进一步想象三部分音乐所描述的画面。

4.         通过直观的CAI课件,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理解作品。

5.         通过交流自己喜欢的乐段,进一步引导学生熟悉音乐,并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

1.         引导为古曲取名,引出——《渔舟唱晚》曲名。

2.         教师简介:“渔舟唱晚》是一首优美的古曲,它的意境非常优美,好似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又像是一首清新的散文诗,他的标题来自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诗句,( 出示歌词,师朗诵)

斜阳夕照晴 山青水色明

清风拂碧波浪催千帆行

鱼虾满载归 钦乃动真情

渔舟唱晚歌 响穷彭蠡滨

3.         播放CAI课件,引导学生结合古诗听赏音乐。

4.         设问:说说还有哪些古诗的意境与《渔舟唱晚》的意境相似。

5.         4、播放录音:聆听不同音色的同一乐曲——

6.         师:同样的音乐用不同的乐器来演奏,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渔舟唱晚》不仅为古筝的代表曲目之一,亦被移植为多种乐器的独奏。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聆听一组由不同乐器演奏的《渔舟唱晚》片段。

7.         师点:长笛:西洋乐器,它的声音给人一种甜美、幽雅、华丽之感

8.         琵琶:东方文化中源远流长的乐器,因为清亮的音色和丰富的表现力,被称为“金石之声“

9.         小提琴:小提琴的音色近似人声,适于表现温柔、热烈、辉煌以及最富有戏剧性的强烈感情。(

 

1.         学生自由发言为古曲取名。

2.         学生结合古诗听赏音乐。

3.         引导学生说出与《渔舟唱晚》的意境相似的古诗——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白居易的《暮江吟》等。

4.         学生聆听不同音色的同一乐曲.

 

1.         通过取名,激发学生兴趣,发扬积极思考的主动性。

2.         引导学生将古曲与古诗的意境相联系,拓宽了音乐与文化相联系的领域。

3.         引导学生聆听不同乐器表现的同一音乐所带来的不同感受,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和情绪体验。

六、课堂小结

播放古曲,老师总结:音乐是美的,只要我们用心去聆听,去感受,你会发现它无穷的魅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