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作业的设计方案及意图
(2014-05-27 23:01:30)
一、课外作业的有效性概念的内涵
二、课外数学作业设计的“五项基本原则”
教育家卡罗尔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达成度=实际用于学习任务的时间/掌握学习任务的时间.掌握学习任务所需的时间越少,学习的达成度则越高,但是不能单纯理解为数学作业量少,学习时间少,效率就高.要提高数学学习效率,作业设计应科学合理.教师有准备的选材,针对课程标准的主干内容进行研究,突出知识重点、突出数学思想方法,因此在做有效作业设计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典型性原则
设计所学内容中的一些典型问题,从中去巩固这些问题的基本方法、基本策略、基本思想.使学生对知识有了一个再认知的过程,并且对一些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基本策略有了更多的实践体验.
案例1
1.1 求函数 的值域;
1.2 求函数 的值域;
1.3 求函数 的值域;
1.4 已知 求函数 的值域;
通过作业的解答,使学生掌握二次函数求值域问题的基本方法、基本思想,学生看到了问题的本质.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甚至还可进一步给出发展性作业:
1.5 已知函数 的值域;
1.6 已知函数 的值域是 ,求实数 的值;
(二)层次性原则
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作业设计要有利于学生的学,要考虑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不同的接受能力,提供多样性的作业选择.要难易适合,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
案例2
2.1.习题3.3
2. 3. 已知数列 的前 项和
(1)总结等差数列前 项和的最值有哪些求法?
通过布置分层作业,面对全体学生,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能成功;设置思考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探究.
三)易错性原则
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受到知识和能力的限制,学生的解题策略和解法易出现差异.为此教师应精心选择易错作业,选取学生的若干种典型算法进行交流分析、辨别,给学生一个逐步领悟、自行选择的过程,让他们在充分讨论、相互交流和反思过程中找到正确的解法.就象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知识有真伪,思想与行动结合而产生的知识是真知识,真知识的根安在经验里的,从经验里发芽、抽条、开花、结果的是真知灼见.”
案例3
3.2 已知等差数列 与 的前 项和分别为 ,且 ,求 .
解法1:由等差数列 与 的前项和分别为 ,因 ,
解法2:由 ,所以可设 .
一道题目,两个答案!孰是孰非?我没有简单地将解法2的解法批错就完事,否则势必让学生失望,至少会让学生感到遗憾.我和学生一起反复研究验证,学生终于发现问题:因等差数列的前项和是关于的二次函数而不是一次函数即, 这样,由 ,不可能得到 .
错误原因发现后,学生很快找到了改进方法: ………
通过学生的”犯错”、“查因”、“纠错”的过程,澄清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中的模糊认识,培养了学生全面、系统、深层次地考虑问题的优良品质,同时在学生的大脑皮层中留下了很强的刺激,令学生经久难忘.
(四)综合性原则
适量的综合性题目的训练,有益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研究发现新结论的能力.
案例4
4.2 过点 的直线 与椭圆 交于A,B两点,若向量BP=2PA,求 的斜率.
在教学中,综合性作业的数量和难度要把握好,既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不能盲目拔高,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探究性原则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它能给学生主动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5
5.1 社会生活实践方面
(1) 调查电、煤气、煤的价格,使用电和煤气、煤,到底哪个合算?
5.2 商业经济问题
(1)研究等和数列与等积数列(其定义与等差、等比数列类似)的通项与性质.
(2)函数 为常数)的性质研究(可用几何画板结合研究)
5.4 其它方面
(1)向量在物理中应用;(2)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
由于数学探究性作业具有活动性、过程性、开放性、实践性、合作性等特点,就要求我们改变单一的评价,评价内容、方式要多样化,评价结果多维化.在评价中关注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多种结论存在.可以用展览、墙报、竞赛、小论文等形式来展示成果.
三、反思
在有效作业的设计和选编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在课时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就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一是学生在分层作业的选题时,有学生过高或过低地估计自己,即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的定位不清楚;而有的学生一题也不放弃,造成作业的负担过重,没有整理和反思的时间.而且教师不讲评不放心,导致从头到尾地讲;二是探究性作业受时空间的制约很大,学生的自主合作的程度不高;此外,探究性作业评价方式亟待更进一步的完善.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设计的目的是“打好基础,促进发展,改进教学”.要把握基础教学的要求,全面关注学生的基础学力、发展学力、综合性学力,并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能成功.在数学作业的训练中,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体验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探究和学习过程,不断反思,归纳、整理、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