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教学设计
(2013-11-29 14:26:55)分类: 教学案例 |
《蒸发》教学设计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蒸发。
●理解蒸发快慢的因素。
●
●
2、过程与方法
●探究蒸发发生的部位;经历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实验探究过程,领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3、
●激发主动进行探究的意识;乐于了解自然现象中所包含的物理道理。
【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难点:用蒸发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教学方法】
【教具】
【学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用棉花蘸酒精在黑板上写“液体”二字,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等字消失后再惊奇的问:“同学们,我写的字呢?”(学生思考后回答:“蒸发了。”)
教师:蒸发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蒸发”。投影课题并板书。
二、让学生提出问题:关于蒸发想知道什么?
三、进行新课
(一)蒸发的特点
师: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是温度达到沸点以后,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那么蒸发是在什么温度条件下发生的,它发生在哪里?
根据实例学生讨论蒸发的温度条件并得出结论: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实验:探究蒸发发生的部位
在小烧杯放一些麻油,让学生闻一闻,能不能闻到麻油味,然后再往烧杯里倒一些酒精,还能不能闻到麻油味,然后再用玻璃棒搅拌,使麻油和酒精混合,看能不能闻到麻油和酒精的气味。得出结论:只发生在液体表面。
通过实验观察,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剧烈程度。
综上所述,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师:蒸发与生产、生活联系非常密切,人们有时需要蒸发快些,有时又需要蒸发慢些,因此我们就有必要来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二)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问题情景一] 在洗衣服后是怎样让衣服干得快的?
衣服晾在阳光下干得快,晾在荫凉处干得慢;夏天比冬天干得快;冬天为了让衣服干的快把湿衣服放在火炉附近烘烤。
[问题情景二]
[问题情景三]
[讨论猜想]:根据以上现象你猜想一下,蒸发的快慢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
[设计和进行实验]
师:今天我们的探究活动以小组竞赛的方式来进行。注射器里装有等量的酒精,用蒸发的方法使注射器里装的酒精全部变干。提供给每组的辅助器材还有:一块玻璃板、一根玻璃棒、一只蜡烛、一盒火柴,还可以用你自己的物品做器材。竞赛要求:将注射器里的酒精慢慢挤出,充分利用上述的器材,用蒸发的方法使酒精变干,干的最快的小组为优胜组。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师:宣布今天竞赛活动的优胜组,请把你们的做法向大家介绍一下?并说明这样做的目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
(三)、蒸发吸热
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生活中的一个事例。大家都打过针吧?在打针之前医生会用酒精给我们消毒。现在,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这个过程。
[实验一]:
师:请大家把酒精擦在手背上,你的手有什么感觉?
生:手感到很凉。
师:人感到凉,说明酒精蒸发从人体吸热。可见,酒精蒸发过程是吸热的。
师:刚才我们是通过人的感觉得出的结论,为证明这个结论是否正确,下面我们借助温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再来做一个实验。
[实验二]:
师:请大家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再请大家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插入酒精瓶中再取出来,看看它的示数有什么变化?
生:温度计示数下降很快。
师:酒精蒸发,温度降低,从温度计吸热,使温度计的示数下降。这说明液体蒸发要吸热的结论是正确的。
生:举出一些生活中利用蒸发吸热的例子。
师:下面我们利用蒸发吸热的知识来解释物理现象。请大家来看一个实验:这是两块相同的纱布,一块不经过处理,另一块先浸水再浸入酒精后取出。如果将这两块纱布点燃,请大家猜想一下会有什么现象。
学生猜想。
师:在酒精燃烧过程中,放出热量,使水温升高;水的蒸发加快,水蒸发吸收了大量的热,使纱布的温度达不到它的着火点,所以纱布不会燃烧。这个现象生动地说明了液体蒸发是吸热的。
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
2、
五、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
作者简介:
田静,女,汉族,出生于1969年7月,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从事初中物理教学20多年,撰写的三十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分别在《物理报》、《中学理科考试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发表或获国家、省、市级主管部门的奖励。
本教学设计于2007年4月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网”《教学案例与设计》栏目中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