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颇具人情味的“可怜天下父母心”竟是魔头慈禧的诗作】

(2023-12-08 19:50:46)

可怜天下父母心”是我们经常用的。特别是实行一胎政策后,父母们把希望都寄托在一个孩子身上,巴不得养子成龙,生女成凤。而且受“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教育部副部长提出的口号,使很多的黑心人赚足了孩子们的钱。)的蛊惑,从小就给孩子上最好的幼儿园,著名的中小学。还给孩子报上五、七个课外辅导班,打疲劳战。为子女不惜工本,费尽精力,十几年如一日地坚持不懈。人们见面不禁感叹,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但你可曾想到过,这么有人情味的诗句,竟是上百年来被全国人民谩骂得狗血喷头的"魔头"慈禧太后所作?!

            这首诗传说是在这样情况下产生的:慈禧太后母亲七十大寿,慈禧没有时间亲自去祝贺,于是就亲笔写了一首祝寿的诗(裱了的)和很多寿礼一起送去。于是世上才有“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诗“诞生”。贺诗是这样的: 

【颇具人情味的“可怜天下父母心”竟是魔头慈禧的诗作】
                            慈禧母亲富察氏七十岁时的照片

                      

                        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

                        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把父母对子女的爱心刻画得那么的形象贴切,那样的入木三分!直可以跟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媲美。凡是当过爹妈的人,对这首诗的体会是再深刻没有了,所以无需我再来置喙。

        但是想说明两点,一是曾有人认为从“殚竭心力终为子”这个“”里透露了慈禧浓厚的重男轻女封建思想。这种形而上的评论诗词的方法,不值一驳。你看她上一句不是写着“泪血溶入儿女身”吗?她这样写既是诗句形式本身的要求,更是避免在这短短的二十八个字中出现重复。你看她第一句中用了“爹妈”,最后句就用“父母”,写得多么巧妙!

          另一点是“可怜”二字作何解说。现在人们在讲到这句时,总把这里的“可怜”理解成现代意义的可怜,也就是非常同情父母的一片苦心。

          其实古代时可怜的释义是多样的。它既可以用作可怜悯的意思,如《庄子》《庚桑楚》篇有汝欲返性情而无由入,可怜哉”,成玄英疏(解释)为:“深可哀愍也。又如白居易《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等等都是。

          但是古代应用可怜时多作“可爱”解释,这可以举出很多例子。这里只举三例吧。(1)古乐府《孔雀东南飞》中有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罗敷是古代美女的代称,这里的可怜只能解释成可爱。(2)杜甫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歌》:“可怜九马争神骏,顾视清高气深稳。”(3)白居易《暮江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暮江吟》是一首极好的诗,完全可以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相提并论)。

          当然,可怜还有很多用法。作“可羡”解,如白居易《长恨歌》:“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作“可喜”解,如王昌龄《萧驸马宅花烛》诗:“可怜今夜千门里,银汉星回一道通。”或如白居易《曲江早春》诗:“可怜春浅游人少,好傍池边下马行”;还可作“可惜”解,如韩愈《赠崔立之评事》诗:“可怜无益费精神,有似黄金掷虚牝”;也可作“可怪”解,如杜甫《解闷》诗之十一:“翠瓜碧李沉玉甃,赤梨蒲萄寒露成。可怜先不异枝蔓,此物娟娟长远生”;更可以作“异常”解,如宋代毛滂《浣溪沙•武康社日》词:“碧户朱窗小洞房,玉醅新压嫩鹅黄,半青橙子可怜香。”我年青时非常喜爱的郁达夫《迟桂花》中,记得也有句“山上的空气,真静得可怜。”另外,白话文中还可以写“少得可怜”,“差得可怜”什么的。

          讲了以上一大片,目的到底要讲什么?我是要讲应该如何理解慈禧这诗中的“可怜”才恰当。“可喜”吗?“可羡”吗?“可惜”吗?“可怪”吗?“异常”吗?显然都不是!那么是“可怜悯”吗?肯定不是。为什么那么肯定呢?请您想想,这是一首给老母祝寿的诗,您可以在她的大喜日子里,对母亲说"您真可怜悯"吗?

           那只剩下“可爱”一解了,对,就是“可爱”!我的具体理解是这样,慈禧的这句诗有两个讲述对象,一个是“天下父母”,另一个是“天下儿女”。对“天下父母”,这个“可怜”是在高度赞颂天下父母对子女无比热爱的仁爱之心!对“天下儿女”呢,在谆谆告诫他们应该永远不忘父母对自己的仁爱之情!这句诗涵义实在太丰富了。跟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样,她想对你说:父母的恩情如天高、比海深,你怎么去感恩、去报答父母亲对自已的关爱,的付出,都不为过!

              在结束此文前,我还要赘述四点:

       (一)慈禧给母亲的贺诗卷轴,传了几代。结果被毁于“W/G”。实在可叹!

      (二)其实有史以来,从未有入宫的民间嫔妃允许省亲的史实。《红楼梦》中元春省亲之事纯系曹雪芹的杜撰。好在他有言在先:“满纸荒唐言”。至于已为太后娘娘的慈禧,能否擅自出宫回家给母亲祝寿,我就不得而知了。

      (三)慈禧的书法与花鸟画,我都曾见过。作为一个从小入宫的女子来说,着实不错。当时我认为肯定是有人捉刀的。为什幺呢?因为我在史档案资料中,曾有幸看到过她年青时写的一封亲笔信,是咸丰死后,她为了肃清八个托孤大臣而亲笔写给恭亲王奕訢的信。字迹歪歪斜斜,里面还有十二个错别字。后来读了有关慈禧身世的传记后,才知道她曾两次退帘息政,这期间拜名人为师,潜心练字习画。加上她的聪慧机灵,我想,依样画葫芦地描划,达到这个水平是可能的。

      (四)据史料记载,在她逝世的那天,她自感难以支撑时,曾留下遗言:自此以后女人不得干于政事  。这也是她四十多年干政总结出来的教训。

           最后说一句:叶赫那拉•杏贞(帝皇玉牒上叫“叶赫那拉氏惠征之女”)或慈禧这一名字,必将因“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名诗而流传千古,就象李煜的词与赵佶的瘦金体一样。

                                                 (完)                    

                                               




分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