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唐人孟棨《本事诗》和宋代李昉﹑扈蒙等人编纂的《太平广记》记载:唐诗人崔护春闱不幸落第。清明节游览时,在长安南郊偶遇一美丽少女。次年清明节重访此女不遇,于是题诗门上: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就是烩炙人口的《题都城南庄》,载于《全唐诗》卷三百六十八。这短短的二十八个字,却颇具传奇小说色彩,给人以巨大的想像空间,也可泛指所爱慕而不能再见的女子,由此而产生的怅惘心情!
说穿了,这真是屁大的事。但就是这样的它,却流传千古。凡是人,不管男女老少,文化深浅,每读此诗,都会产生莫名的想像与迷惘的惆伥!用时髦的话说,它产生了"美"!
无独有偶,伟大的曹雪芹也在他的《红楼梦》里来了这一招。在给秦可卿出殡的半路上,贾宝玉借一农家休息一下。觉得纺车好奇,想动手玩一玩。却遭到一个叫“二丫头”的农村少女一顿“抢白”,然后亲自动手,纺紗给宝玉他们看。后来宝玉出殡回来路过这家农户时,纵使宝玉集中精力,再也找不到这纺纱少女的影子。只能十二万分的遗憾与怅惘!你看,这不是“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的翻版吗?
后来人们用“人面桃花”形容女子的面容与桃花相辉映,后用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