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莽谦恭未篡时”,白居易要告诉我们什么?唐白居易《放言之三》】

(2020-05-01 21:28:50)

           白居易活到75岁,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唐代来说,是活得够长的了他的一生,上下浮沉,接触群众,皓首穷经,经历多多,奋笔作诗,成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有些诗,把社会看得通透通透,教人如何做人,如何处世。他逝世后,连唐宣宗也写诗:“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此诗可作为白居易一生的概括。

              几个月前,我曾在博客中介绍了《天可度》这首诗,博友们纷纷留言赞白居易写得真实,写得深刻,大受啟发,大有益处。今天我再介绍一首这方面的诗,看看对我们认识社会,认识历史,是不是会有些帮助。

              这首诗为《放言》之三,它的写作背景,只要看他诗前的小序就一目了然了。他在小序中这样写道:"元九在江陵时,《放言》长句诗五首,韵高而体律,意古而词新。予每咏之,甚觉有味。虽前辈深于诗者,未有此作。唯李颀有云:‘济水自清河自浊,周公大圣接舆狂,’斯句近之矣。予出佐浔阳,未届所任,舟中多暇,江上独吟,因缀五篇,以续其意耳。"

            元九就是元稹,白居易的知心好友,元稹的墓志铭也是白居易写的。白在小序里说,元稹在江陵时(元和五年,元稹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曾写了七言律诗《放言》五首,白非常欣赏,时时诵吟。虽然此前诗写得好的前辈很多,但触及这个题材的几乎没有。只有李颀的两句诗有些接近。现在(元和十年)自已得罪了权贵,被人栽赃,受了委屈,被贬为江州司马。赴任的路上,船上多有空闲,因此也写成《放言》五篇,“以续其意耳”。

              题为“放言”,就敞开心怀,无所顾忌地暢所欲言。白的《放言》一共也是五首,这组诗对社会及人生的祸福、贵贱、真伪、贫富、生死等问题作了尽情的阐述和抒发。其中不乏许多真知灼见。限于篇幅,这里只介绍其中一首。《放言》之三是这样写的:

                                放言五首·其三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这里“君”指元稹。我们为了更好地了解这首诗,先来说说小序中所述元稹被贬江陵的原委。元稹因为弹骇房琯侄子不法事,被唐宪宗召回罚俸。路途上与宦官仇士良、刘士元争住上房,被仇士良漫骂,被刘士元马鞭抽打。但到了京城,宪宗反认为是“元稹轻树威,失宪臣体”,贬元稹为江陵府士曹参军。元稹于是写了《放言》五首,借此抒发自己受屈被贬的牢骚。从这次开始,元稹过了十多年的贬谪生涯。五年后的白居易正好也是上书宪宗而得罪权贵遭贬(多亏这次遭贬,得以留下了流传千古的《琵琶行》),满腹的牢骚无处诉,于是借题发挥,写下了这《放言》五首。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这首七律。这是他《放言》五首中最著名的一首。因为用了些典故,所以有些难理解。
           (1)钻龟、祝蓍就是算命的意思。古人钻龟壳看裂痕,然后定凶吉。或用分蓍草来定去留,辨吉凶。
          (2)试玉:白居易在诗下有自注说:“真玉烧三日而不热”。而《淮南子》说:"钟山之玉,炊以炉炭,三日三夜而色泽不变。"总而言之,要辨别玉的真假,要烧上三天,即假以时日。
           (3)辨材:出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说要辨别“豫”(古代作枕木用)“章”(即樟木)木材的材质,必须在它们生长七年以后才能决定。同样是说要假以时日。
         (4)周公句:这恐怕大家都知道,周武王死前把成王托给周公,有人造谣说周公想篡位。但周公忠心尽力扶植成王,直到老死。
          (5)王莽句:王莽在未篡汉前十分恭谦下士,口碑极好。后来大权独揽,竟杀汉平帝,篡位自立为皇。周公、王莽两句也是说真伪正邪,要日久才能检验。
            好了,当我们弄懂了以上五点,这首诗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总而言之,言而总之,白居易在这首诗里要告诉我们的是:对人或事物要想有本质的全面的认识,就必须要一定时间的检验或考验。决不能凭一时一事的表现而轻率地评定好恶,也不能轻易地以众人的好恶为好恶,众人的是非为是非。一定要透过表象看本质。他用周公、王莽的对比来鼓励元稹,当然也是在告诫自已:当正直的人遭到诬陷时,当卑鄙的小人伪装君子时,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相信时间一定会作出正确的判断!历史会作出正确的判断!      (完)
分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