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是赫赫有名的咏爱情的名句。经金庸一引用,更广为人知了。但是有多少人知道,这并不是在写人间的伟大爱情,而是在歌颂一对生死相许的大雁的!
 天南地北双飞客
                天南地北双飞客
      
这首词叫《摸鱼儿》,作者是金末元初的元好问。
      
元好问生于金朝末期的1190年,卒于1257年。他是鲜卑人,是唐朝诗人元结的后裔。七岁能诗,三十二岁中进士,在金朝做了几年官。元人攻入金都汴梁时,他也被俘。但他没在元朝为官,一直隐居山林。他的著作甚丰,流传至今的有《元遗山集》等,并为我们留下品质上乘的377首词。现在我们先来看看这首撼人肺腑的词作:
  
                
《摸鱼儿》
      
序: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日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为识,号曰雁丘。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辞》。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写之。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别离苦,是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
                
千山暮雪,只影为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
          
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
        
 山鬼自啼风雨。天也妒。
        
 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
        
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序是说明写这首词的起缘。那是乙丑年,元好问十六岁,赴试并州。路上遇见一个捕雁的人,那捕雁人说,今天网到一只大雁,就把它杀了。那只漏网的大雁悲哀地鸣叫不肯离去,最后自投于地而死。元好问十分感动,把两只雁买下,葬于汾水河边,壘石作为标志,称作“雁丘”。当时同行者都赋诗悼念,元好问也写了篇《雁丘辞》。旧作不能歌唱,现改写成能歌唱的《摸鱼儿》词。
       
我们读了这篇序,己感动得不得了了。有了这篇序,我们对词的理解也容易多了。为了顾及有些博友阅读的需要和省去对典故繁复的解释,我刊载一篇白话翻译如下:
 
         请问世间的各位!爱情究竟是甚麼?
        
竟会令这(大飞雁)以生死来相对待?
        
以往南飞北归的路程都是比翼双飞,
        
任它多少个冬寒夏暑,依旧恩爱相依为命。
        
比翼双飞虽然快乐,但离别才真的是楚痛难受。
        
眼前的这一刻,才知道这痴情的双雁,
        
竟比人间痴情的男女还要痴情!
         幸运地活下来的雁儿,心里一定在说:
         
“相依相伴,形影不离的情侣已逝,
        
此去,寒暑飞万里越千山晨风暮雪,
        
即使苟且活下去又有什麼意义?”
  
       
 这汾水一带,当年汉武帝巡幸时,乐声响彻云霄。
        
可是现在已经一片荒凉,平林漠漠,荒烟如织。       汉武帝已死了,招魂已经无济于事。
        
女山神也因思君而枉自悲啼。
                
双飞雁生死相许的深情,连上天也嫉妒,
         殉情的大雁决不会和一般的莺儿燕子一样,
        
死后只能化作尘土。
        
它们将会“留得生前身后名”,
        
千秋万古后,一定会有“钟於情”的骚人墨客,
        
来寻访这小小的雁丘坟,
        
纵情地高歌,尽情地喝酒,
        
来祭奠这一对爱侣的亡灵!
 
     
我知道,这首词经这样一翻译,就像极其香浓的咖啡变成淡而无味的白开水了。但是我们利用它可以弄懂词的内容和其中关于引用汉武帝和楚辞中的典故。现在我们可以把这白话翻译.像手杖一样丢在一边。回过头来,再来欣赏原词。
     
词一开头,就劈头盖脑地来一个诘问:“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作者这一问,既能引起读者的深思,又热情地讴歌了大雁间生死不渝的情爱。他这看似突如其来的诘问,其实并不突然。因为读者看了序言后,早已被那只“竟自投于地而死”的大雁深深地打动了.所以作者的诘问,目的是引起读者更深刻的思索,使大雁殉情的意义得以升华。
 这里扯开去一下,我看见有很多版本把“问世间”刊成了“问人间”。这一字之差,把整首词的味儿变了。因为作者歌颂的是大雁,是“世间”,而不是直接歌颂人与人之间的爱情,所以不是“人间”。
 
         接下来作者说:“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别离苦,是中更有痴儿女。”是替这对大雁诉说了它们相依为命、相濡以沬的感人生活。“天南地北”是描述共同相处的空间,而“几回寒暑”又描述了共同相处的时间。它们天南地北几回寒暑地双宿双飞,既有比翼双飞时的欢乐,也有暂时离别的酸楚。这中间真像是一对痴情儿女一样地一往情深!这几句是为下面殉情作了切实的舖垫.
 只影为谁去?
                 只影为谁去?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 千山暮雪,只影为谁去?”这是作者代殉情的大雁(君)讲述了殉情前的心理活动:殉情的大雁一定在说,此去路途是那么的遥远,环境是那么的恶劣。形影不离的伴侣已经逝去,自已形单影只,前途是一片渺茫。现在己经失去了一生的至爱,我苟且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于是它下定决心,“竟自投于地而死”。作者这段细致入微的揣摩描写,既揭示了殉情大雁心理活动的真实轨迹,又深情地歌颂了大雁间至死不渝的情爱。这使读者的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憾。
          
下半阕我只想简略地提一提。作者写汉武帝巡游的热闹与后世的荒凉,以及关于楚辞山鬼的典故,只是为衬托雁丘的千秋万古而写。“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大雁生死相许的深情连上天也妒嫉。所以它们决不会与莺儿燕子一般化作尘土。它们将千秋万古活在人们的心中。被诗人墨客永远地歌颂。 
     
读了这首词有什么感想?要说的话太多了,只说一句:“有的人连禽兽都不如”。其它还是不说了吧。(全文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