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来写幅丹青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唐伯虎诗传(二)】古诗词介绍之二十七

(2015-01-03 21:02:44)
标签:

文化

(紧接上文)唐寅被释后,拒不去浙江就“吏”之职,但又觉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于是决定去周游名山大川。他乘船游镇江,扬州,芜湖、九江,到庐山。庐山雄伟壮观的景象,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又乘船溯江而上到了黄州,看到赤壁之战遗址。唐寅的《赤壁图》即依此所画。后又南行入湖南,登岳阳楼,游洞庭湖。又南行登南岳衡山。再入福建,漫游武夷诸名山。然后由闽转浙,游雁荡山、天台山,又渡海去普陀,再沿富春江、新安江上溯,抵达安徽,上黄山与九华山。踏遍名山大川,为后来作画写诗,增添了不少素材。我们在这里欣赏他的一首《登庐山》:

登庐山

匡庐山高高几重,山雨山烟浓复浓。
移家欲往屏风叠,骑驴来看香炉峰。
江上乌帽谁涉水,岩际白衣人采松。
古句摩崖留岁月,读之漫灭为修容。

        上半首写了景,下半首看似写景,实为抒情。虽然没有苏轼写的那么脍炙人口,但也不失为画家兼诗人眼中的真实庐山。

        此时唐寅囊中告罄,不得不结束历时9个多月的千里壮游,(另说一年有余),赧颜返回苏州。

回到家中,他的继室(宦门之女,唐寅29岁中解元后娶的)忍不了清贫,不辞而去。于是唐寅绝意进取,决心以卖画鬻字,清清白白地度过余生。他在《言志》一诗中这样写道: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

闲来写幅丹青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这时的他,过着双重人格的生活。一方面消极人生,沉湎于酒色;一方面勤奋挥毫作画,昼夜手不释卷,并且大量收集藏书及书画。这时期他还创作了大量的诗词。由于他有深厚的文学艺术修养,加上经历坎坷,见闻广博,对人生、社会的理解较深,写起来又情真意挚,自然流畅通俗易懂,所以作品雅俗共赏,声名远扬。我们来看看他的几篇名作: 

                  

               叹 世 
                       之一) 
          

         万事由天莫强求,何须苦苦用机谋?

        饱三餐饭常知足,得一帆风便可收。
           生事事生何日了?害人人害几时休?

        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之二)

        富贵荣华莫强求,强求不出反成羞;

        有伸脚处须伸脚,得缩头时且缩头。
           地宅方圆人不在,儿孙长大我难留;

        皇天老早安排定,不用忧煎不用愁。
       这两首诗中,除了宿命论有偏颇外,其它还是蛮可取的。特别是那些“老虎”和“苍蝇”如见了,可能会懊悔“相见恨晚”。

 

警世

世事如舟挂短篷,或移西岸或移东。
几回缺月还圆月,数阵南风又北风。
岁久人无千日好,春深花有几时红。
是非入耳君须忍,半作痴呆半作聋。

       这是唐寅亲身经历的刻骨教训,难道对经历过专制制度的人们没有借鉴作用?     

 

题伍子胥庙壁

白马曾骑踏海潮,由来吴地说前朝;
 眼前多少不平事,愿与将军借宝刀。

    看来,眀朝也有“多少不平事”,他须向伍子胥借宝刀呢!


          其实想介绍的诗词还有很多,但怕把文章拖得太长,遭人厌。

现在来谈谈唐寅的个人问题

他有一个相知相爱的人,可惜是个风尘女子,名叫沈九娘.在唐寅最落魄的时候,她不离不弃。既给唐精神安慰,又从经济上资助。唐寅这方面不愿拖累她,沈九娘方面怕自己出身差,影响唐。双方长期没有挑明。还是旁观者清,在好友祝允明的“强力”撮合下,两人终成眷属。这时唐寅借钱营造的别墅桃花庵也落成了(唐寅也是房奴一族,haha.),自此,唐寅过了几年的幸福安逸、清闲超脫的生活。他在《桃花庵歌》中是这样描述当时的生活的:

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换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

        自比是神仙般的生活,既表现了铮铮铁骨,又阿Q般地自我劝慰,自我陶醉。(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