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 唐伯虎诗传(四) 】古诗词介绍系列之二十九】

(2015-01-07 19:47:42)
标签:

文化

       沈九娘(1475--1512)逝去后,唐伯虎万念俱灰,加上生计日益窘促,竟有看破红尘,万事皆空之想。于是他自号六如居士(佛教以梦﹑幻﹑泡﹑影﹑露﹑电﹐喻世事之空幻无常)。这以后他写了很多这方面的诗词,虽然是劝人为善,但大都含有 因果报应、唯心轮迴的内容,所以这里一首也不选录。

       正在唐寅生计无着、走投无路时,突然接到南昌宁王朱宸濠的邀请,去王府做幕僚,唐伯虎底深处的仕途又被重新点燃。但到南昌后,发现宁王有图谋作乱之意,就伪装癫狂。并写了如下这首诗:

                   《诗赠宁王》
           信口吟成四韵诗,自家计较说和谁?
           白头也好簪花朵,明月难将照酒厄。
           得一日闲无量福,作千年调笑人痴;
           是非满日纷纷事,问我如何总不知?

       不上半年,被宁王遣返故里。不久,宁王谋反被诛。幸好未祸及唐寅,避免重蹈李白“附逆”之覆辙。从此,他绝了仕途宦海之欲,沉潜于诗画艺术。
       以后他一直贫病交加,穷困潦倒甚至于向好友祝枝山、文征明借钱度日。好在著名书法家王宠把唐寅的女儿纳为儿媳,并不时接济他,总算可以勉強度日。
      
       他在自已四十岁时《言怀》诗这样写道:

            田衣稻衲拟终身,弹指流年了四旬。
            善亦懒为何况恶? 富非所望不忧贫。
            僧房一局金藤着,野店三杯石冻春;
            如此福缘消不尽,半生落魄太平人
        注:“田衣稻衲”指清贫的生活。“不忧”:犹不怕、不懼。“金藤着”:喻走棋。“石冻春”:酒名。

        他在五十岁时写了一首著名的《言怀》诗: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 <wbr>唐伯虎诗传(四) <wbr>】古诗词介绍系列之二十九】

           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

           漫劳海内传名字,谁论腰间缺酒钱?

           诗赋自惭称作者! 众人多道我神仙。
           些须做得工夫处,莫损心头一寸天。


       唐伯虎虽然嘴上说“富非所望不忧贫”,但到老仍不甘于“功名仕途”。他说:

                 《漫兴之三》
        平康驴背驮残醉,谷雨花坛费朗吟。
          老向酒杯棋局畔,此生甘分不甘心

       最后一句是说,这样的生活我是“认”了,但这样的结局我是不甘心的!

       请看看他已到老时,看书时是怎么想的:

               《夜读》

         夜来欹枕细思量,独对残灯漏转长。

         深虑鬓毛随世白,不知腰带几时黄。

         人言死后还三跳,我要生前做一场。

         名不显时心不朽,再挑灯火看文章!

        他真的不甘心啊,俗话说人死后还要挣扎着跳三跳,我却定要活着时努力一番。如果名不显于后世我心不死(甘)啊!

       再看看他经常梦见些什么:

                     《梦》

          二十年余别帝乡,夜来忽梦下科场。

          鸡虫得失心尤悸,笔砚飘零业已荒。

          自分已无三品料,若为空惹一番忙。

          钟声敲破邯郸景,仍旧残灯照半床。

        他对“科场”己经吓破了胆,二十多年后,你看他在梦中还对科考“心尤悸”(注意,这不是“犹”而是“”),下笔时感“业已荒”,自认为“已无三品料”,唯恐只惹得空忙一番。但是连这样的“邯郸梦”都还是被晨钟“敲破”,可怜啊可叹!可叹呀可怜!看了唐寅这两首绝笔诗,心里象是倒翻的五味瓶.古人云:哀莫大于心死。我认为唐寅是:“哀莫大于心不死”!

     明嘉靖二年(1523),54岁的他身体状况更差。这年秋天,应好友邀请去东山王家玩。看见苏东坡真迹一词中有二句: “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 ”,正好触动唐寅的心病,他一阵悲伤。告别回家后,从此一病不起,不久结束了他凄凉的一生。他在死前曾写下了两首催人泪下的《绝笔诗》:

                    《绝笔》

           一日兼他两日狂,已过三万六千场。

           他年新识如相问,只当飘流在异乡。

       前两句是自我安慰,算是活了一百岁,也不算寿短了。“他年新识”是指死后阴间的里的新朋友。

                  《伯虎绝笔》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仿?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

      一代才子唐寅,就这样既辛酸又潇洒地告别了人间。死后连埋葬的钱都没有,是好友祝枝山等人为他办后事,葬他于桃花坞。祝枝山写了《墓志铭》(我前面愽文曾作附录发过),王宠手书,刻于石上。 (全文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