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十二五”期间,我校的科技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做出重要贡献。为大力宣传和激励在科学研究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与个人,学校近期表彰了一批先进团队和先进个人。本期介绍的是获得十佳科技工作者的老师。
http://ww1/large/c2fd404egw1f2g4rbi3nwj206208at8p.jpg
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柑橘产业技术体系机械研究室主任和岗位科学家。近五年主持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1项(2009-2013年,经费1871万元),主持公益性 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分任务1项(2012-2016年,经费398万元),主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1项(2011-2015年,350万 元)。主持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国际合作和国家自然基金等课题18项,主持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2013年)、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 等奖1项(2012年)和中华农业科技奖1项(2013年)。研发的山地果园运输机和喷雾机在12省(市、自治区)推广应用,其中山地果园运输机专有技术 许可给企业产业化生产,广东省农业厅从2013至2015年连续3年以该团队的山地果园运输机为主举行全省的示范推广会。
http://ww2/large/c2fd404egw1f2g4ulc4rlj20go0ci3yw.jpg
华 南农业大学副校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项,教育部国际合作项目1项,广州市科技计 划项目1项等,总经费526万元。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3项,其中大北农科技奖二等奖1项(2015年,第一),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4年,第 四),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4年,第九),同时,获得广东省丁颖科技奖(2013年,个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4年)。发表学术论文 50余篇,SCI论文22篇,其中一区论文4篇,二区论文9篇,总影响因子86.947,通信作者和第一作者14篇,F1000收录1篇。授权国家发明专 利7项(第一完成人1项)。获批国家二类新兽药证书紫锥菊根和根末二个(2014新兽药证字44号,2014新兽药证字45号)(农业部公告(2171 号))(主持)。这是广东历史上的突破,也是全国五个二类新中兽药之二。这些天然无公害新中兽药,可为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提高动物食品安全性提供重要保障。
http://ww3/large/c2fd404egw1f2g4vd3iszj20hs0bvt9d.jpg
兽医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近五年主持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1项、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3项、广东省产学研项目1项,科研经费达1200余万元。在开展病原感染与逃逸免疫关系研究中发现,作为细胞的一种固有免疫保护 性机制-自噬不但不能清除感染细胞中的猪瘟病毒,反而被病毒所利用,为病毒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了猪瘟病毒感染新机制,为阐明猪瘟病毒发 病机制及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生物医学期刊《Autophagy,2014,通讯作者》(IF:11.753)。近年还在 PNAS(美国科学院院刊,第1作者)(IF:10.12)、Lancet(柳叶刀)(IF:33.6)、J Gen Virol、Journal of Virology等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45篇。获得发明专利10项,其中美国专利1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 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奖1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1项。
http://ww3/large/c2fd404egw1f2g4vs2pd0j20ci0e2dgl.jpg
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十二五”期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基金面上基金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 国家973子课题1项等各类课题等20多项,总金额874万。主编出版教材和专著3部,参编专著2部;已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基本上为第一作者和通讯 作者),其中SCI、EI收录论文30多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28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多项(全部排名第一),目前已授权9项;获计算机软件 著作权3项(全部排名第一)。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一)、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排名第一)、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排名第15)、广东 省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等奖励多项。
近年来,获“全国优秀教师”、“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广东省教学名师”、第四届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十佳导师”、广东省生态学会“优秀生态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http://ww1/large/c2fd404egw1f2g53lkhvfj20hs0qomxr.jpg
李守军,兽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致公党员。现任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动物医院院长、临床兽医系系主任,临床兽医学学科带头人,广东省兽医临床重大疾 病综合防控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务。 2010年入选广东省高校“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省级培养对象。2012年获聘广东省高等学校特聘教授“珠江学者”。
2002 年底到我校任教,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专项资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广 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高等学校人才引进专项资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以及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等40余项,科研经费达2000余万元,发表SCI收录论 文40余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达45.217,总影响因子超过160,单篇最高引频超过60,申请发明专利11件,获授权6件。李守军及其团队致力于动物 临床重大疾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及致病机制研究。在我国首次分离鉴定H3N2亚型犬源流感病毒,创新性地提出犬、猫已成为流感病毒新的中间宿主,相关论文 发表在《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IF=8.886)等杂志上;在新发重大疾病研究、奶牛重大疫病预防与控制领域也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1项和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2等奖1项(均为第一完成人)。
http://ww1/large/c2fd404egw1f2g540ce8yj20go0ci0sv.jpg
近五年,作为主持人承担完成了包括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等多项重要课题,发表研究论文近100篇,其中SCI论文40多篇,其中通讯作者论文20篇,主 持的研究成果“优质鸡分子改良方法建立及其在新品种培育中的应用”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证书编号B02-1-2)。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4项,还带领团 队开展广东省农业动物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建设,该实验室2013年顺利通过验收,并在2014年的考评中被评为优秀。
http://ww2/large/c2fd404egw1f2g55bosscj20dw07t0t7.jpg
园艺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硕士毕业留校后一直从事热带亚热带果树的科研、教学和科技开发工作,尤其在我国南方特产果树-荔枝安全高效栽培理论与技术研 发和产业化应用上做出了卓越的成绩。近五年主持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4项,科研经费534万元,发表相关论文27篇(SCI论文 13篇),其中以通讯作者在《BMC Genomics》等SCI期刊上发表论文8篇,一级学报5篇。主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主要参与获农业部中华农业 科技奖一等奖1项。主持制定了香蕉和番木瓜DUS测试国家标准各1项,主要参与制定荔枝DUS测试国际和国家标准各1项;主持选育了香蕉和荔枝新品种各1 个,主要参与选育品种1个,其中‘观音绿’荔枝是我国近30年来新选育的最为优质和名贵的品种。2015年入选农业部第二批农业科研杰出人才,2013年 获广东省第十二届丁颖科技奖。
http://ww2/large/c2fd404egw1f2g55pdyw1j20hs0dcaay.jpg
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广东省高校特聘教授(“珠江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主要研究 方向为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农产品国际贸易。“十二五”期间,共发表学术论文18篇,其中第一作者8篇,包括SCI(1篇)、CSSCI(6篇);第二作 者10篇,包括CSSCI(2篇);出版专著1部(第二主编)、副主编教材1部、参编教材1部、参与撰写专著1部。主持各类课题15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 2项、教育部哲学社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1项,广东省人文社科重大攻关项目1项,农业部招标课题4项,总经费达到170万元。多项科研成果被采纳,其中,主 持完成的自然基金项目的部分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被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采纳,部分研究成果被自然基金委内参采纳;结题报告被评为2012-2013年度 广东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已公示)。“十二五”期间,指导大学生连续获得大学生“挑战杯”竞赛省级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级特等 奖1项、三等奖1项。
http://ww2/large/c2fd404egw1f2g566zxsdj20dw0afq3p.jpg
艺术学院院长,教授,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是国内外颇具影响力的服装创新设计专家。2010年主持“第16届亚运会官方制服设计”,2011年主持广东省教 育厅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服装设计与工程; 2012年代表广州服装设计师赴意大利米兰举办“霓裳广绣——中国广州意大利米兰时尚发布会”等省部级课题多项, 2013年主持广东省级工程中心——广东省服装创新设计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参与“2014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服装设计,作出重要贡献。 2011年主持时尚童装2011年产品开发,2012主持新塘牛仔产业升级产学研合作、广东省博物馆讲解员服装设计,2013年主持法国罗纳河红酒服装设 计,2014年主持“绍兴银玺纺织品”流行预测及产品研发、老年服装亲情定制产品研发等横向课题十余项。先后荣获“第16届亚运会最佳官方制服设计奖”、 亚运会火炬手,荣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称号、广东服装设计师协会十年发展特别贡献奖、影响中国—2012年度时尚设计师、2015年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优 秀指导教师奖等奖项。
http://ww2/large/c2fd404egw1f2g56legb2j20hs0fqab2.jpg
农 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十二五”期间,重点开展缓控释肥料等新型肥料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研究及科研平台的建设,共主持12项国家、省部级及横向课题,到位经费978万元,发表文 章26篇(其中5篇EI收录),获得发明专利2项,公开发明专利3项,制定国家化工行业标准1项;2011年获得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 奖,2012获得广东省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5年获得大北农科技奖创新一等奖,2012年被评选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樊 小林在国内率先倡导“以缓/控释肥料物化平衡施肥理论和平衡施肥技术”的理念,并提出了同步营养的理念,建立同步营养理论和技术,开展了包括缓/控释技 术、膜材合成技术、设备设计和制造技术、同步营养技术、缓/控释肥料配套高效施用技术在内的一系列关键技术创新。填补了我国控释肥料生产设备制造技术的空 白。融合了异粒变速、同步营养、致孔、密封增效等包膜控释创新技术,集成了同步营养技术。近三年在20多个省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达2586万亩,产生社会经 济效益40.2亿元。同步营养肥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和推广应用以来,我国包膜缓控释肥由项目初占化肥总量不足1%,提高到了5%~7%,明显推进了我国肥 料产业和行业发展,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微博编辑|新媒体中心 李南
责任编辑|周志荣 谢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