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2014-01-08 17:06:17)分类: 体验感悟 |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王海燕
新课标指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发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探寻数学知识的规律,那么教师就应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与引导者。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达到好的教学效果,真正地为提高小学数学质量,就在实践中的经验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先学后教打好基础。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存在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它的利息。”这说明,良好学习习惯形成,对小学生今后的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良好学习习惯包括:专心听讲的习惯,勤于动脑,独立思考的习惯,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等。
这些习惯的培养应在低年级就教会学生怎样看书,怎样读题,怎样弄清条件和问题,如何列式计算,掌握正确的书写格式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先学,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白努力的方向,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学习习惯。如作业习惯中要提出审题的要求,一词一句都要看清楚,条件要全,计算要仔细,字迹要工整,格式要规范,计算后要自觉验算。
二、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对小学生来说,数学概念的形成是一个艰难的抽象过程,所以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学会如何观察图式,如何叙述图意,从叙述一句完整的话入手,先由教师领着说,再向学生试着说,然后让学生互相说。也可以换个角度处理,让学生试说,互相说,教师在反馈点拨,这样效果比较好,正好突出了先学后教的特点。如刚开始教学“数数”时,先让学生看图试着说一说,图中都有些什么?学生说出图中有小鸟、大树、飞机、花、木马、滑梯等,然后,再教给学生基本的观察方法,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有序地观察。
三.注重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在共同的学习目标和一定的指导下,为获取最大的个人、小组学习成果而进行合作互助的学习形式。我们都知道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老师又想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学习,如何让学生都能有说话的机会,全靠老师提问是不可能的,因为老师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让所有的学生都回答问题,此时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最好的办法,学生可以在小组里尽情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可以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成为一个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构造者。同时,日久天长循序渐进地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增强学生学习自觉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少讲精讲,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过去我们认为教师讲得越细,学生学得就越容易,课堂教学效率会更高,就像钻山洞一样,老师领着学生钻比学生自己摸索可能更快一些。但是这样做会养成许多学生不动脑筋的习惯,只是被动地听课,不愿主动地学习。其实书本上有的知识学生通过自学都能够解决,老师的讲反而更耽误时间、也降低了课堂四十分钟的教学效率。而“先学后教”教学方法告诉我们学生自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指导自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先学后教”类教学模式的教学环节相对固定,基本上都包括了明确目标——自学预习——合作交流——展示反馈——总结提升这样几个环节。因为课堂教学的程序相对固定,在每个环节做什么,学生已经养成了基本的学习习惯和合作默契,所以,学生的学习任务在课堂上基本都能及时完成。“先学后教”类教学模式从教学目标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之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回路”,每堂课通过及时的展示和反馈,保证了教学达到预期的目标,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这种教学模式在不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更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由此可见,教的过程是学生自学环节的延续和深化,是学生在进入最后一个环节——“当堂作业”中不出错或少出错的保证。在“教”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充分发挥。
综上所述,“先学后教”,看起来主要是学生自学,但教师的引导也很重要,教师要像教练一样对学生给与及时的的引导、指正。相信在老师和同学的共努力下,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授课方式定能让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快乐,教学效果定能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