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观察法的应用

(2013-04-18 21:48:59)

观察法的应用

                                       以徐州高级中学一节语文科为例

 

 

教育观察计划

一、研究课题:语文课堂教师提问现状

二、观察目的、任务:从问题的三个角度观察记录教师问题的提出以及对学生的反应

三、观察对象、范围(观察谁):初二语文课堂

四、观察内容(要收集哪些资料):初二语文课堂教师问题提出和学会对问题的反应

五、观察地点(在什么地方观察):徐州高级中学班级教室

六、观察的方法和手段:直接观察、自然观察

七、观察的步骤和时间安排:2013年4月12日上午11点

八、其他(包括组织、分工和有关要求):任务分配各司其职

                              

                                                       拟定计划人:程杰

 

                                                      2013 年   4月 11  

 

 

 

 

教师提问记录表

 

 

 

问 题 内 容

 

问题

的目的性

 

问题类型

学生反映

 

问题适应人群

 

问题难易

冷淡

一般

激烈

问题1

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往学过哪些送别诗呢?

导入送别诗

回忆型

 

 

全班

问题2

今天我们要学的送别诗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它的作者是?

导入作者

回忆型

 

 

全班

问题3

我们还学过岑参的什么诗?

引起学生回忆

回忆型

 

 

全班

问题4

读准字音与停顿,时间到了,你们的任务完成了么?

检查学生的读音和停顿

理解型

 

 

全班

问题5

根据诗题,同学们能不能将诗歌分为两层?

了解诗歌大意

理解型

 

 

大部分同学

问题6

同学们对诗文字面意思有不懂的吗?

了解诗歌大意

理解型

 

 

大部分同学

问题7

杜甫有句话“语不惊人死不休”,期待你们下面的小组讨论,你能说出或深刻或独特的赏析吗?

检查学生对诗歌的赏析

分析型

 

 

优等生

问题8

哪位同学能有感情地来朗读诗歌?

考察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

应用型

 

 

大部分同学

问题9

这位同学朗读的怎么样,哪位同学来评一评?

考察学生对诗歌感情的理解

评价型

 

 

大部分同学

 

备注:问题类型可以分为两大类:低认知水平的提问和高认知水平的问题

    低认知水平的提问包括:知识(或回忆)水平、理解水平、应用水平的提问

高认知水平的提问包括:分析水平、综合水平、评价水平的提问

教师对学生答案的反应记录表

 

 

学生回答

 

教师的介入行为

 

教师的反应方式

 

回忆

 

提示

 

重复

 

引导

言语性反应

 

情感性

反应

重复

重述

追问

更正

评论

检查

延伸

拓展

 

问题1

1

 

 

 

 

 

 

 

 

 

 

赞同

2

 

 

 

 

 

 

 

 

 

 

 

平淡

3

 

 

 

 

 

 

 

 

 

 

 

认同

4

 

 

 

 

 

 

 

 

 

 

 

微笑

问题2

 

1

 

 

 

 

 

 

 

 

 

 

 

 

 

 

高兴

问题3

1

 

 

 

 

 

 

 

 

 

 

 

高兴

2

 

 

 

 

 

 

 

 

 

 

微笑

3

 

 

 

 

 

 

 

 

 

 

微笑

问题4

集体回答

 

 

 

 

 

 

 

 

 

 

 

 

 

 

 

高兴

问题5

1

 

 

 

 

 

 

 

 

 

 

认同

2

 

 

 

 

 

 

 

 

 

 

认同

问题6

1

 

 

 

 

 

 

 

 

 

高兴

2

 

 

 

 

 

 

 

 

高兴

 

 

问题7

1

 

 

 

 

 

 

 

 

认可

2

 

 

 

 

 

 

 

 

 

 

微笑

3

 

 

 

 

 

 

 

 

 

 

惊讶

4

 

 

 

 

 

 

 

 

 

 

高兴

5

 

 

 

 

 

 

 

 

 

 

认可

6

 

 

 

 

 

 

 

 

 

微笑

问题8

1

 

 

 

 

 

 

 

 

 

 

一般

2

 

 

 

 

 

 

 

 

 

 

 

 

惊讶、高兴

问题9

1

 

 

 

 

 

 

 

 

 

高兴

 

观察结果统计与分析:

一、从教师问题的结构和质量方面来看:

    九个问题都有较强的提问目的性或针对性,而且在语言表述方面也很清晰简洁。

提问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在低认知水平和高认知水平都有所体现。但总的看来,提问多停留在低认知水平层面,且以回忆和理解为主;而在高认知水平上的提问却比较欠缺,仅有两个。

   整堂课中,老师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和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提问的难易程度多以中低档为主,低等难度和中等难度的问题各有四个,难度高等的问题设有一个。

   学生对不同结构和质量的问题的问题有着不同反应,大多对低认知水平和中低难度的问题,反应比较强烈。

二、从教师课堂提问的策略方面来看:

    老师每提一个问题都留给学生相应的思考时间,总体说来,提问频率较为恰切。但对难度较大的问题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太少。

   在问题难易的分配上是比较合理的,多数问题适用于全班同学,同时又有个别问题照顾到后劲生和优等生。

在教师的介入行为方面,还有一些地方需要加强。

 

http://s7/mw690/c2f66aefgdaa2f0e50e56&690

    从上面的表我们可以看出,老师的无介入行为所占比例很大,这要么是老师很尊重学生从未打断过学生回答,要么是学生都很优秀,回答得都很棒,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学生事先知道答案的。我猜想如果是“原生态”课堂的话教师的介入行为应该是比较丰富的,回忆、提示、重复与引导适时而用。

 

三、从教师的反应方式维度来看:

 

http://s9/mw690/c2f66aefgdaa2fba70d68&690

    观察表后不难看出,老师的言语性反应多为重复和重述,用的最多就是评论。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适当的评价是很好的。如果能相应的增加“延伸”和“拓展”的语言反应会更好。

教师的情感性反应却很强烈,基本能做到师生同乐,营造好的课堂气氛。

 【反思总结】

    这次教师提问设计的不足①、提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有待进一步增强。明确提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某种程度上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②、高认知水平提问的体现不容乐观。初二学生,已有较高的判断力认知水平,高认知水平的提问,可促使学生分析、综合、评价的能力的培养和提高。③、提问策略有待进一步完善。对难度较大的问题,应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以使其思考充分;而在问题分配上也应顾及全局,尽可能设置适用于全体的问题,以使大家共同思考,共同融入课堂。④、教师言语性反应在拓展方面的体现有所缺失。对初二学生来说,教师言语性反应在拓展方面的体现尤为重要,这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大有裨益。

    提问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行为,自古就受到中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和广泛研究。近几年,有关素质教育问题的研究的主渠道、主阵地一直在真实的课堂活动中,即教师怎样教和学生怎样学。课堂提问作为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在教育界对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一观点达成基本共识后,教学中的提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学生主体参与的情况。

教师提出好的问题,就如同一条纽带架起师生之闻交流的桥粱,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增强了语文学习的兴趣。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好的提问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各项技能和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操。

   作为未来教师的我们应以学生为主体,站在学生立场,从学生角度出发,切实考虑学生的心理年龄、理解接受能力等综合特征,设置适用于全体学生的问题,使学生共同融入课堂,积极思考,在快乐中学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