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博文写作技巧
(2016-03-01 17:26:02)高校辅导员博文写作技巧
首先建议大家在中国大学生在线上开通博客,先加一些历年博客获奖选手或在技能大赛中得分高的博主为好友,经常浏览并和好友互动,学习好的博文应该怎么写?推荐一些博客:例如:华秀梅、金大团、王栋梁、祝鑫、鲍金勇、曹威威、丁丹、朱以财、饶先发、唐红波、郭洪涛、柳丰林、李丽、曾鑫、范鹏飞、陈启胜、黄晖等等,这些都是反复在辅导员博客博文大赛中获奖的博客,多多阅读,学习,思考,总结;
然后就是自己开始写博文,每周更新两-三篇,练一练,熟能生巧嘛,不要把博客简单的当成通知的集散地、网络上的相册或者个人情感宣泄的网络工具。博客的定位一定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内容要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弘扬主旋律,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巧妙地融入到话题讨论之中,让大学生能够在交流探讨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成长。博客要写出自己的特色和风格。(有的辅导员擅长写生涯规划方面的文章,有的擅长心理健康方面的,当然也可以是综合性的博客),辅导员应该争取原创,少转载,争取写一些优质的网络文章,因为只有优质的文章才能吸引读者并留住读者。此外,还有额外的福利哦,根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的意见》中规定,要积极探索建立优秀网络文章在科研成果统计、职务职称评聘方面的认定机制,不断形成吸引优秀人才参与网络文化建设的政策导向。赶紧动手写博文吧,还等什么呢?
2、博文的主题选择(写什么?)
(比赛一般会定下主题,但是万变不离其中,所以这方面需要大家平时多关注学生工作各个方面的内容。各方面都有接触,才不至于写起来空洞乏味无思路)。
博文内容要以生为本,融知识性、趣味性、广博性、时效性于一体,要符合接近性、关联性和时效性的原则,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相融合,贴近大学生的实际和需求,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概括起来说是:因“时”施博、因“材”施“博”和因“需”施“博”。
第一,根据特定时间节点和重大事件发生的时机等,因“时”施“博”。抓住新生入学、毕业就业和各种节假日、纪念日等时机,科学系统地规划博文内容,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呈现,解决学生中的普遍问题。辅导员平时多关注一些热点新闻和国内外重大事件,找准这些事件与大学生的结合点,以及与大学生日常事务的相关联,从而引导学生关心时事政治和国家大事。
第二、根据学生的年级特征和需求,因“材”施博。例如,大学四年,各个阶段的侧重点不一样。例如,针对大一的学生博文的内容应侧重于大学新生的适应性和大学生涯规划等方面的内容;针对大二的学生应侧重关注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育和班风学风的建设等;针对大三的学生可以侧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等方面;针对大四的学生博文内容可侧重于就业指导和毕业教育等等。
第三、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个性需求状况,因“需”施“博”。辅导员要经常线上线下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心理特点、关注点和兴奋点;捕捉学生日常行为的细微变化,及时发现问题的苗头,以小见大,撰写博文;同时也可以上传一些名人演讲和专题讲座的视频和文字,帮助学生开阔视野;链接一些有教育意义的音乐和电影,陶冶大学生的个人情操等等。
总之,我们要充分了解我们的学生,弄清他们的特点,学会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手机上安装APP如“人民日报”、“知乎”、“虎嗅”等,学会“碎片化”阅读,保证能掌握一手的资讯,一天不看就会“掉线”;还有平时工作再忙,备个本子在身上,在工作当中或者在网上看到好友分享特别有感触的时候,立刻记录下来或者收藏转发,过一段时间再总结上传到网上;最后要用互联网思维去创作,思路要清晰而且题目很重要、寻找90后的共同记忆、要有一定的叛逆感、善于使用新鲜的网言网语、多谈谈时下热点话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过有时候平淡朴实的真情流露更具有杀伤力和冲击力。
3、博文写作技巧(怎么写?)
第一,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因此,立意要新,要精雕细琢,吸引读者有阅读的兴趣。《炒一盘土豆丝——关于学生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南开大学
刘振);《我愿坐在你的跷跷板上》(安庆师范学院 华秀梅);《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安庆师范学院
华秀梅)等博文以小见大,通过生活中的琐事,反应出做人做事的道理。由于辅导员工作关注的面大体相同,要从众多同质性文章中脱颖而出,就要通过标题进行包装。例如,同样是“劝学生戒除网瘾的文章”,《“网而不瘾”真君子》(刘晴
中国矿业大学);《网络,请放开那些学僧》(合肥工业大学 杨乾坤);《E时代,游学网络,还是游走网络?》(黄晖
赣南师范学院),都获得了博文大奖。
博文标题的制作可以凸显口语化,富含人情味。传统的文章标题以简洁凝练为标准。流传着不超过13字为宜的说法。网络博文的标题往往不推崇短标题,想得到受众的关注,标题必须富有煽动性,采用各种传播策略最大限度地撩动读者的情绪、兴趣和好奇心,可以在标题中使用标点符号,带来的不仅是语气、语体的变化,背后更是传播者角色的转变-------传播者不再是刻板严肃、不苟言笑的传播者,更像是一位个性的演说家。以历年获奖博文的标题为例进行分析:大学生课外活动应对娱乐和世俗之风说“不”(易鹏
西南大学);谁偷走了我们的创意?(柳丰林 天津大学);《是谁加粗了高学历和高信用之间的≠》(山东大学
朱征军)
第二、文风要有亲和力--------语言风格:简洁明了,幽默好玩。每段不宜过长,使用通俗易懂的词汇。有调查显示,90。95后学生的兴趣点是“乱糟糟、可参与、有彩蛋”,所以我们的博文要“停止教化,启动对话”,用亲和接地气的文风吸引学生,博文中要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参与交流和讨论。平时可以向学生征集博客的栏目和主题,选择大家关注和感兴趣的话题撰写博文;开设“博客班会”:将班会的内容通过博文发布给学生,要求学生读帖并回复。回复方式可以灵活组合,比如以寝室、学习团队为单位回复,从而增强博客的互动性。
第三、形式丰富、板块简洁明了、分类清晰、方便查找;方便读者浏览,要考虑读者是否能顺利发布留言与你互动。同时要确保读者能够顺利找到你以前发布的文章。对于已发布的文章,不仅要按时间先后顺序予以整理,还要按不同内容进行归类。(可以在标题中使用标点符号)最好加上搜索框,方便读者通过关键字找到你的文章。排版要适宜移动端的阅读习惯,多考虑用户的阅读体验,排版应尽量避免使用暗色背景、小号或怪异字体。发布后自己要认真做校对,不要出现错别字。一旦发现错误要及时编辑修改。
博文要采取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来吸引和感染大学生。图文并茂的博文就很受大学生欢迎,适合“浅阅读”时代的特点,无需深入思考,直击大脑。例如获奖博文《图说学生干部角色与成长规划》(滨州学院
秦玉国 )、《生涯漫画---“小煤球”和“小苹果”之矿大24小时》(林征中国矿业大学);《辅导员有“画”说(一)大学与高中的不同
非常经距离》(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前一篇:去接近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
后一篇:希望学生们以后做好这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