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含泪的琥珀
含泪的琥珀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1
  • 关注人气: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扬州慢》教学设计

(2014-01-06 10:41:15)

    《扬州慢》教学设计

    高陵县第三中学    李艳妮

一、设计理念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中充分的展示自己,感悟语文课堂的魅力。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作为辅助学生展示自我的帮手,即时的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材分析

     姜夔的《扬州慢 》是高中语文选修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诗歌部分第二单元的推荐作品。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而《扬州慢 》在写景抒情上又具有代表性,对《扬州慢》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消化单元知识,强化单元重点,所以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并分析诗歌中“情”与“景”的关系;
2
、培养学生阅读鉴赏中国古代诗词的能力,使其通过诗词的语言体会作品的意境和情感。
过程与方法:1、诵读法。2、点拨法。3、品析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词中的“黍离之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并分析诗歌中“情”与“景”的关系;
教学难点: 抓词眼“空城”,分析景物“清冷”特点,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讲解这篇文章时,我抓住了单元要求: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因此,我把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两点:2、学习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理论方法分析鉴赏诗歌。通过两种方法的应用来达到单元目标要求,让学生理解本词的内容,在理解中把“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作为教学重点,理解“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真正内涵。从而解决本课的难点:灵活运用情景交融的诗歌鉴赏方法分析鉴赏诗歌

     

三、教法和学法:

()教法:

   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歌的教学离不开诵读,我将诵读法作为自己教学设计的一个切入点,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去表现文中主人公姜夔目睹满目凄凉衰败的景象所产生的无限感慨。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对学生的诵读要求是: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读出个性,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逐渐完成对文章情感的品味,内容的分析,表现手法的探究,让学生不仅品出了感情,还学会诵读以及对诗歌的鉴赏。所以在教学中我打算将诵读法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再配上我适时的点拨有效的引导去激发学生分析鉴赏诗歌的兴趣。

( )学法: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为此我设计了朗读法、讨论法、品析法等激发学生品读诗歌的兴趣,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朗读、答问、赏析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的主导性。让学生在诵读中体味诗歌的意蕴,体味作者的情感,真正完成本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教学要求。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导入新课。

1、欣赏散文诗朗诵《诉说扬州》。

2、导课:

    由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烟花三月下扬州”可以知晓,扬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古代诗人曾用“春风十里扬州路”,“十里长街市井连”等诗句来描绘它的市容。让扬州成了许多文人墨客魂牵梦绕的地方。然而,经过战争的洗劫,昔日繁花似锦的扬州变得一片荒芜,再到扬州会是怎样的心情?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姜夔的《扬州慢》。

解题及诵读提示

“扬州慢”,既是词牌又是词题。

扬州——词的内容     慢——慢词(曲调舒缓)

朗读指导:曲调舒缓、吐字宜慢、 停顿稍长。

(三)音读课文,把握节奏。

强调字音:少(shâo)驻初程     荠(jï)麦青青

          胡马窥(kuì)江      豆蔻(kòu)词工

指导诵读:

     词的节拍不像诗歌哪样整齐划一,诵读时要注意音节的停顿。例如:“犹/厌言兵   算而今/重到虚惊   年年知/为谁生”

(四)意读课文,整体感知。

    指导诵读:

     这首词的有些特殊句式被称为“一字逗”,因为它开头用一字领起,其意义直接贯穿到本句及下句,读这类句子要读出提示语气,例如:“过/春风十里”的“过”;“尽/荠麦青青”的“尽”;“自/胡马窥江去后”的“自”;“纵/豆蔻词工”的“纵”;“念/桥边红药”的“念”。

合作探究:

找出《扬州慢》中描写之景和所抒之情。

描写之景:
所抒之情:

二者之间的关系:借景抒情、情中寓景--缘景明情

(五)情读课文,把握情感.

    刚才我们已经找出了描写扬州景物的句子,现在我们对它做以整理分类,哪些是实景?今日扬州的特点用文中的一个字来概括。哪些是虚景?昔日扬州的特点也用文中的一个字来概括。

明确:

实景(今日之扬州):

虚景(昔日之扬州):

指导诵读:

刚才,我们已经对这首词的内容作了分析,因此,在朗读的时候,上片要读出今日扬州城“空”的特点以及对造成这种“空”的原因的厌恶之情,具体为“自胡马窥江去后(沉痛),废池乔木(惋惜),犹厌言兵(憎恶)。”而下片则要读出即使杜牧复活来到这里,看到扬州这番荒凉的的那种惊讶之情。具体为“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短促的语气,惊讶的表情);“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低沉的声调,痛惜的感情);“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高亢的声调,愤激的语气,疑问的语气)。

(六)美读课文,赏析名句。

要求:选出本词之中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明理由并进行赏析。

明确:

(七)教师总结,集体诵读。

  小结之语:

      认真的品读姜夔的这首词,思绪会随着作者的情思而起伏,闭目遐思之中,依稀可以望见在一个雪后的清晨,正值风华年纪、西风瘦马布衣青衫的姜夔来到扬州,徘徊在竹西亭边,二十四桥下,希望寻找当年杜牧的踪迹,然而望见的却是满眼的荒草废墟,因而悲从景生,哀从心起,缓缓步行中,惊叹“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是啊,即使杜牧活到此时,也会被眼前景象惊呆,大诗人再也不会有“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意兴了。

     扬州破败了,破败在荒淫无能的南宋小朝廷手中,破败在一大群贪生怕死的文官武将手里,布衣青衫的姜夔来到此地,为她唱一首挽歌,他没有杜牧的依红偎翠,春眠不晓。他匆匆的来,又匆匆的走了,在斜阳巷陌中,留下了瘦马枯缰的长长身影,留下了他的这首《扬州慢》。

     现在,请同学们一起,齐声诵读《扬州慢》。

(八)拓展阅读,提升自我。

我们在鉴赏诗歌时,要抓住诗歌中作者描写的景,进而由景生发的情,结合这种“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诗歌鉴赏方法,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诗歌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释:
  1.黯乡魂:,沮丧愁苦;黯乡魂指思乡之苦另人黯然销魂。黯乡魂,化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2.追旅思:追,追缠不休。旅思,羁旅的愁思。
  3.夜夜除非,即除非夜夜的倒装。按本文意应作除非夜夜好梦留人睡。这里是节拍上的停顿。

                碧云

                黄叶

(上片)景   绿波    芳草无情(离愁别绪)作者多情 重情

                翠烟

 青山

 斜阳

 

            黯乡魂

            追旅思     

(下片)情  休独倚       (乡愁)景  明月

酒入愁肠

相思泪

(九)布置作业:

1、把范仲淹的《苏幕遮》改写成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

2、背诵《扬州慢》,体会作者的情感。

3、再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理论方法分析杜甫的诗歌《旅夜书怀》

 

 

板书设计

     荠麦青青

    废池乔木         (衰败之景)

  清角吹寒           凄清荒凉

空城

     

   悲凉之情

          

 

 难赋深情                          

    冷月无声      凄清悲凉   

  年年知为谁生

 

  冷月无声(衰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我有一个梦想
后一篇:理论学习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