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百忍家声-张公义

(2013-04-22 09:57:01)
标签:

杂谈

张氏

百忍家声

张姓

姓氏

分类: 名士传记

  今日读季羡林先生的《人生漫谈》一书,读到季先生写的《容忍》一文时,里面这样写道:“唐朝有一个张姓的大官,家庭和睦,美名远扬,一直传到皇帝的耳中。皇帝赞美他治家有道,问他道在何处。他一气写了一百个“忍”字。他说的非常清楚:家庭中要互相容忍,才能和睦。这个故事非常有名。在旧社会,新年贴春联,只要门楣上写着“百忍家声”就知道这一家一定姓张。中国张姓的全以祖先的容忍为荣了。”读了这篇文章,我便查了资料知道了这个所谓的“大官”原来叫张公艺,下附录传记:

  张公艺:(577年-676年)郓州寿张(今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孙口乡桥北张)人,历北齐、北周、隋、唐四代,寿九十九岁。

     文宣帝高洋于公元550年派东安王高永乐诣宅旌表,赐匾雍睦海宗。隋文帝杨坚于公元588年遣大使梁子恭慰抚其门,奉匾孝友可师。唐麟德二年(665)高宗皇帝李治东封泰山,路经寿张,又亲临其第访贤,高宗问“所以能共居之故,张公书百余忍字以进,唐皇感涕,赐以缣帛”,后回宫御书“百忍义门”。张公艺九世同堂之举,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旧唐书》和《资治通鉴》均录其事,

元代编为戏剧上演,载入中国文学史册。明、清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李贽、王夫之分别在《史纲评要》和《读通鉴论》中,对唐王访贤作了记事评论。明代《兖州府志》,清代《山东通志》和中华民国时期《辞源》均将张公艺列为历史名人。自张公艺去世后,历代知县屡建祠堂,垂扬风范。明山东布政使史学又临邑重修坟墓,勒碑追远。

   《旧唐书。孝友传》载张公艺,九世同居,高宗有事太山,临幸其居,问本末,书“忍”字百余以对,天子为流涕,赐缣帛而去。
   张公艺幼年有成德之望,正德修身,礼让齐家,立义和广堂,制典则、设条教以戒子孙,是以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正妇顺,姑婉媳听,九世同居,合家900人,每日鸣鼓会食。养犬百只,亦效家风,缺一不食。因张氏家族的团结忍让,仗义疏财,得到历代王朝多次旌表。唐高宗李治于麟德二年(公元665年)东巡泰山时,绕道郓州,访贤士张公艺,“亲幸其宅,问其义由,其人请纸笔,但书百余‘忍’字,高宗为之流涕,遂赐缣帛。”(见《旧唐书·张公艺传》)

   张公艺之后辈人才辈出,据张氏家谱记载:张公艺长子张希达(司仪大夫)希达长子张英(韶州别驾)-张子胄(越州剡县令)-张秉才(字愈弘)-张九龄(字子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